聖嚴書院104佛學班結業

學佛之路不停歇!

聖嚴書院佛學班自2007年開辦以來,至今已有十屆學員結業,
為期三年的佛學班,有哪些深刻的學習歷程?與您分享今年結業班級的體驗和成長。

◎陳玫娟


▲紫雲班學員捧著結業證書,歡喜圓滿三年的學習。(紫雲寺 提供)

五、六月間,聖嚴書院一○四佛學班包括農禪寺、安和分院、寶雲寺、臺南分院、紫雲寺、信行寺、齋明別苑、中山精舍、新莊辦事處、中永和辦事處等十二個班級、一一○三位學員圓滿了三年的學習,正式結業。三年時光,是一段生命浸潤發酵的過程,學員們透過每週上課,以及同學間共學共修的力量,人生的風景在不覺中,產生了微妙變化。

課堂上 走入學佛的生命

三年期間,各班法師、講師們引領學員認識聖嚴師父和法鼓山,講授佛法入門、學佛五講、菩薩戒指要等解門知見,以及禪修、念佛、菩薩戒誦戒等行門練習,還帶領學員思索人生的各種問題,將佛法觀念融入生命中。

「我學佛的目的是什麼?」「我的人生目標是什麼?」農禪乙班學員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回大陸冷氣團來襲,法師進入課堂,看到眾人身上穿戴好保暖衣物,突來一問:「天寒地凍,身體可以想辦法保暖,如果生命中遇到了冷氣團,我們該怎麼辦?」原本熱絡的課堂,瞬間一片靜默。「法師帶我們去思考一些根本的、卻未曾認真想過的問題。每一道叩問,都深深撞擊著我們的心。」班長王菲菲說。

各地佛學班多在寺院內上課,也使學員融入寺院境教中,實地參與共學。進入課堂前,總會先禮佛;上行門課程時,直接參加寺院的念佛、禪坐、法會等共修活動,乃至融入寺院生活作息,進一步修福業,像是週二晚上於寶雲寺上課的臺中班,從二年級開始,每到上課當天,多位學員都會提早到寺院,先去大寮幫忙,完成廚清後,正好到了上課時間,轉而進入課堂,繼續用功。

下課後 共學共修不間斷

下了課之後,許多學員仍持續共學共修的精神,相約拜懺、參加法會,回寺院做義工,在農禪寺上課的學員中,甚至有整組學員一年級時便一同發願,要在結業前受完菩薩戒。到了第三年,只剩兩位學員尚未受戒,報了名卻排到候補,不可思議的是,受戒報到時有人缺席,學員被通知遞補入場,整組順利圓滿受菩薩戒的願。

除了共學共修,同學也在相互關懷中體驗佛法。在農禪乙班,有位學員的母親往生,班上悅眾至同學家中關懷,和家屬一起誦念《阿彌陀經》為往生者祝福。未曾參與大事關懷的悅眾學員們,於專注誦經的過程中,頭一次體驗到以佛法安定自己、安慰別人的力量。

「剛開始上課時,同學們臉上的弧線很少,很緊繃。」臺中班班長鄧鈞宏分享,三年觀察下來,尤其是小組討論的時候,同學們講話的方式,從原先意識強烈的表達,到主觀自我漸漸減少;原本封閉的心,變得願意侃侃而談,也願意傾聽別人,並分享自己的生命經驗,「同學們的成長與轉變,讓我們對佛法生起更大的信心。」

佛學班結業了,學員們的學佛動力仍持續加溫。有人發心回佛學班當關懷員,再投入另一個三年;有人邀集同學組成讀書會,繼續共修共學,精進向前的學佛路,永不停歇!


▲農禪乙班開心地拍攝結業照,共同持續學佛因緣。(農禪寺 提供)


▲臺中班全體學員穿上義工服,結業典禮上一同感恩發願。(寶雲寺 提供)

【心靈環保教學研習心得】

學生無量誓願度

◎林紫薇

「心靈環保兒童生活教育動畫」一直是我帶班級的好幫手,透過生動的動畫與生活故事,寓教於樂,讓講道理這件事化於無形,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許多觀念都能輕輕鬆鬆內化,不用費太多力氣講解,效果比老師說教還要好。

自己受益於這套動畫,也希望更多老師受益,因此,四月十四日在教聯會舉辦的「心靈環保教案研習營」中,也貢獻出一點教學心得,並為眾人實際演示。我選了第四集故事中「來自候鳥的信息」做教學演示。人類過度開發,導致許多生物面臨生存浩劫,動畫裡的黑面琵鷺帶著小朋友,陳述牠們所遇到的難題。

我設計一個搶奪棲地的體驗活動,看完動畫後,學生化身為小黑面琵鷺,飛到象徵棲地的呼拉圈內休息,隨著環境破壞,棲地愈來愈少,鳥兒四處逃散,在有限棲地裡,感受擁擠、緊張、生死存亡等情緒。等學生感受強烈時,請他們為黑面琵鷺發聲,將想說的話寫在卡片上。透過這樣的活動,學生更能站在其他生物的視角,來看待環境問題。

除了教學演示,還有許多老師的教學經驗談。由於有相同的生命經驗,雖是第一次見面,大家都能談得有如知交。短短一天,學到一些教學小技巧,紓解一些壓力,更在法師的帶領下,持續學習禪修方法。學佛後,我立志要當一個快樂的老師,老師絕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助人的事業;學生也不是單純的學生,他們是「眾生無邊誓願度」裡的芸芸眾生呢。

學習認輸

◎王碧貞

聖嚴師父將佛法轉譯為現代人容易理解的語言,幫助我們做好心靈環保,身為老師,自己得到得好處,自然想運用在職場上。近十年來,試著將心靈環保精神化為班級經營理念,感恩這樣的模式,讓自己教學輕鬆愉快,成為一個快樂又具教育熱忱的老師。

然而參加這次研習營前,遇到教學二十五年來最大的挫折。佛法教導無我,因此雖然深覺被誤解,仍能轉念「道歉、感恩、祝福」,用慈悲看待傷害,以智慧讓事情圓滿落幕,但教學的熱忱與信心已大受影響。

研習營安排了一個「成就他人」的活動,在「左一拳、右一拳,大家一起收一拳」遊戲中,讓我體會到認輸、讓別人感覺良好,其實是一種勇敢與慈悲,頓時心開意解。過去一直學習要「贏」,卻往往帶來對立與焦慮,現在要開始學「輸」,以無我來面對、化解衝突。

一個小小暖身活動,竟解開了當時被重重綑綁的心。更有趣的是,邁入青春期的學生開始浮躁、衝突不斷,研習營後,我將遊戲帶回班上,竟也化解了班級的危機。學生分享說:「這個遊戲教我們學習讓步、忍讓。」活動後,班級氣氛突然靜了下來,面對衝突也不再理直氣壯,責罵別人的不是。這段過程,正印證了師父所說「利人便是利己」。

面對社會教育氛圍的變動,願自己能以無我精神,接續師父弘揚佛法的願力,以種種善巧方便,將佛法種子播撒在學生的內心深處。

【課外心一章】

智慧花朵 慢慢綻放

◎王艷姿(臺南分院佛學班)


▲(Jean Li 攝)

首先想懺悔,自己在學佛這個領域一片空白。聖嚴書院佛學班是除了學校外,自己參與的第三個團體。在淑惠師姊鼓勵下,先後參加兩次的禪修課程,一次是學習止觀,一次是初級禪訓班。課程圓滿後,自己的學習也跟著結束,標準的「電燈式參與」。

之後,又在師姊鼓勵下,再度來到臺南分院,成為聖嚴書院佛學班學員。佛學班為期三年,以六個學期來完成課程,一開始沒把握自己會往下走,但因緣巧合,第一堂上課就遇到退休前在學校的好同事,她一看到我成為佛一班同學,開心地說:「以後可以每週載你一起來上課。」看著她真誠歡喜的樣子,我就這樣繼續往前走了!加上關懷員的包容、豁達,讓人由衷地想要親近,所以當組上同學再次問我:「你還會有不來上課的想法嗎?」我竟不知該如何回答。

第一學期最後一堂課,被關懷員邀請上台報告,別組的同學都能針對一學期的心得侃侃而談,我卻發現自己言之無物,彷彿搞笑般,逗得班上哄堂大笑,還得到法師的禮物,真的很汗顏!

回顧走過的一個學期,好像無所用心,但奇怪的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上台報告時,談到人生免不了會踢到鐵板,鼓勵大家別氣餒,就是要「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脫口講完後,自己嚇了一跳,這不是聖嚴師父的法語嗎?我怎麼就這樣不經思索地說了出來!

原來不知不覺中,師父的法語已為冥頑不靈的心田,做了一次深深的潤澤。我相信繼續走下去,智慧花朵一定會慢慢綻放。

【馬來西亞悅眾成長營心得】

重新拼成美麗圖畫

◎呂玉芬

生命中一段不完美的缺角,讓自己走進佛法,去探索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為何近在咫尺,卻又遠在天邊?一路走來,受完菩薩戒,再成為義工,覺得因緣不可思議,卻又似水到渠成、不期而遇。

初時當義工,每每狀況出現時,總是回歸到自我的觀察反思,偶爾難免會糾結一番,把原本一顆單純的初發心,變得好像散落滿地的拼圖,一片狼藉。

這趟「悅眾成長營」回臺充電,幫助自己釐清為何而來的意義。法師引領我們深入了解法鼓山的理念與方向、佛法如何融入修行型組織當中……這才體會出法師所言:我們都是一群沾了聖嚴師父光芒的弟子,能做到「悅眾」又「悅己」,努力讓自己發光,讓生命成為一場實踐佛法的歷程,便是修行。

辜琮瑜老師在「心靈Disneyland」課堂上的一席話,讓膽怯的自己學著融入人群,解開對人我關係的迷思。原來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是平等的對待、是心與心的善待,彼此互動時,須不時覺察自己的初發心。

一直以來,總是安於當一片綠葉,對身邊朵朵紅花給予掌聲和讚美。楊蓓老師一句「不要妄自菲薄」,猶如醍醐灌頂。隨順大眾雖然無可厚非,但也可有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對團體有幫助的意見。守規矩是以團體為重,讓眾人受惠,但不是將自己的腦袋關起來。老師們的話講到心坎處,句句都是溫馨的叮嚀。

悅眾成長營的時光畢竟短暫,回歸生活才是常態。如何拾起散落的拼圖,重新拼成美麗的圖畫?將所學實踐在利益眾生的事情上,才是關鍵。在此引用法師的話:「學佛是生活日常,平淡中自有滋味」,與身邊的同學菩薩相互共勉。

聖嚴書院104佛學班結業
學佛之路不停歇!
【心靈環保教學研習心得】
學生無量誓願度

學習認輸
【課外心一章】
智慧花朵 慢慢綻放
【馬來西亞悅眾成長營心得】
重新拼成美麗圖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