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嚴供果 結一生善果

黃麗月菩薩護法故事

30多年來,有如金剛護法的黃麗月菩薩,
在法鼓山全心奉獻,
成就了遍處開花、結實纍纍的善果。

◎釋果賢


▲法鼓山莊嚴供果最初的推手,來自資深義工黃麗月的雙手,後來更展開教學,傳承好手藝。(李東陽 攝)

每當法鼓山園區、農禪寺舉辦大型法會,或是農曆初一、十五,佛前層層厚實、色澤飽滿的供果,每每讓見者讚歎不已,而成就這一盤盤莊嚴供果最初的推手,來自資深義工黃麗月的一雙手。

怒目金剛 細心排供果

三十多年前,黃麗月於農禪寺皈依三寶,自此之後,法鼓山成了她的生命重心。體型壯碩的她,猶如道場的金剛護法,農禪寺第一次辦園遊會時,來了一位不速之客,正當不知如何處理之際,她一個箭步走到對方面前,大喝一聲:「出去!」不凡的氣勢,讓對方知難而退,化解了僵局。 外表看似怒目金剛的黃麗月,內心是不折不扣的慈悲菩薩,對於農禪寺、聖嚴師父、常住法師,或義工菩薩,她無一不全心護念。草創初期的農禪寺,信眾、義工不多,她就是那位哪裡需要,便二話不說挑起擔子,完全承擔的菩薩。不但自己做,還會找很多人來一起做,甚至幫忙募款,是師父讚歎的一位找人、找錢、成事的大菩薩。

三十年前,農禪寺竹筍產量多,她便幫忙載到市場去賣;佛桌上供果種類少、擺盤不理想,她一口答應法師投入幫忙。

對於排供果,黃麗月其實一竅不通,但憑著一份發心和用心,買果、選果、排果到供果,她從頭摸索。別看她嗓門大、動作粗,排起水果來,可是安定、輕巧又細心。她依每種水果的形狀和特性,調整出最適切的擺放角度,不需膠帶或工具輔助,便能疊出一整盤穩固又莊嚴的供果。見者無不讚歎。


▲黃麗月帶領義工們摺《法鼓》雜誌,讓法鼓山每月的報導和訊息,能順利傳送給海內外信眾。(梁金滿 攝)

摺《法鼓》 引導義工修行

除了供果,黃麗月也是傳送法鼓山理念的有力助手。早期《人生》雜誌以報紙形式發行,每月印製三千份,她都帶回家一份份摺好寄送。後來聖嚴師父知道了,告訴她:「福田要大家一起種。」於是,她開始邀請義工加入摺報行列。

從《人生》到《法鼓》雜誌,發行量年年增長,摺報義工由最初的三、四位,一路增至四百位。以前,每個月一到摺《法鼓》的日子,黃麗月便帶領義工們分工合作,一邊念佛,一邊摺報、貼名條、裝郵車……效率快速流暢,讓讀者信眾於最短時間內,收到法鼓山的報導和訊息。

多年前,黃麗月身體亮起紅燈,無法久站排供果,不過,她當起大家口中的「黃老師」,將排供果的「獨門技術」,傳授給僧大學僧和各地義工。十多年來,幫忙載送水果的莊順德菩薩,回憶起每當各地分院舉辦大型法會時,他總是載著黃麗月和水果、供盤等前往,莊嚴一場場法會佛事。

「別只是來做義工!」供果教學之外,黃老師還鼓勵大家:「要多參加禪坐、念佛、法會。」並不時與義工分享自己的體會:「排供果,重要的是底層穩固,就像我們做人一樣,基礎穩固就不容易倒。」

元月十二日,黃麗月帶著一生結實纍纍的善果,安詳地往生。隨著供果義工們一雙雙巧手,持續疊起供養三寶、奉獻眾生的護法願力,也讓人看見她在法鼓山所成就的莊嚴供果,已然遍處結果。

凝聚共識 圓滿成事

◎果東法師

理念的推動,除了方向與目標要清楚,與人互動,凝聚共識,更是成事關鍵。有時我們希望盡可能考慮到每個人的立場和需要,只是這樣的用心,不見得每位法師或是居士菩薩當下即能理解,必須透過適時地回應互動,才能逐漸形成共識。

舉例來講,有時我到各地區或分院關懷,當我慰問某一方時,就有人說:「方丈和尚怎麼都替他們講話?」當我與另一方互動,也有人說我在偏袒對方。其實我沒有任何私心,只希望與大家共勉:從不同的角度看事情,我們所看到的世界便不同。要避免產生矛盾、對立、衝突,就要學習建立整體觀,彼此尊重,互相體諒包容。

因此,我有個深切體會,要成就眾人之事,必須「理解現象,包容狀況,持續溝通,成就修行」。凡事正面解讀,逆向思考,不以負面情緒反應處理。要抱願,不要抱怨;原諒,才能好緣亮!事實上,團體舉辦任何活動與課程,都是彼此支援、共同成就。

此外,我們對社會議題的回應,必定回歸法鼓山的理念、精神、方針與方法,尤其對應公眾議題,所分享的就是安心之道,心安才有平安。我們常看到面對社會重大議題,多數人往往抱持單一觀點,堅持自己的立場。在這種情況下,心態上已有所執取、分別,也就難以避免對立、衝突。若能尊重人人各有立場、各別見解,而在表達自己的看法之餘,也能傾聽、包容他人的意見;同時觀照自己的態度及語氣,明辨是非,不存對立,才能夠有效溝通。

(摘錄自《福慧好當家》)


(菊子 繪)

佛法改變我的人生

◎傅新國

兩年前,第一次到中山精舍,同修引領我參加中元報恩地藏法會,鼓勵我護持道場,穿上海青到佛前獻供。

從未穿過海青的我,覺得這是非常莊嚴的一件事,負責引禮的師姊將我帶到前面的位置。當我坐下來,閉上眼睛時,內心深處卻開始交戰,因為我退休前的工作,常常需要交際應酬,曾經荒唐的種種畫面,一幕幕在腦海裡浮現出來。

當時天氣很冷,我卻不斷地冒汗,裡面的衣服幾乎濕透。當我第一個獻供時,停了約七秒,一直流淚,內心所湧出的懺悔、釋放、感動和喜悅,不是三兩句話可以說完。從此,佛法改變了我的人生。

我出身於窮苦人家,與同修一起創造了事業與財富。其實同修是我的恩人,我曾經傷害過她,她卻用菩薩的慈悲心來包容我。現在的我,喜歡參加法會和共修,每每流淚時,都深深感受到懺悔後的法喜。

聖嚴師父在《找回自己》書中提到:「人生的目的是來受報、還願的,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則是在於奉獻,自利利人、成己成人、增長福慧。」人的出生無法選擇,但人生可以自己去創造。感謝佛菩薩,改變了我的人生。

法青義工成長工作坊心得

學習接納不完美

◎洪演培

在工作坊課程中,楊蓓老師問我們:為什麼到法鼓山?是為了交朋友?為了逃避?為了修行?面對這些問題,我的身體如同石頭般,心中的波濤,讓我陷入一陣疑惑……

來法鼓山近四年,回想過去到現在,在道場當義工、參與法青事務,好像都是為了達成一種自我實現,為了滿足個人需求:被需要的需求、被肯定的需求、人際支持的需求。雖然自認是為了利益眾生、分享佛法,實際上,究竟佛法有沒有入心?有沒有真正發了利人的願?答案只有自己知道。

楊老師說的「逃避」,我有同感。我們會想去一個理想的地方,本身就具有一種逃避痛苦的潛在因子。逃避的或許是孤寂感、不安全感、自卑感,然而在這裡,看似能讓人逃避,暫時成為避風港,卻無法完全成為一個烏托邦,因為我們仍身處在人的世界裡。

真正的修行,都是在人的世界中進行,我們應去接納團體的不完美,接受自己的缺陷,才能認識真正的自己,並接受一個屬於人的社會,我相信唯有如此,實質的成長契機才有機會萌發。

如今,對於自己身處法鼓山,有了新的期許:努力在團體中鍛鍊,進而能探索、接納更多的自己,學習接納不如理想預期的現況。佛法是解脫的方法,是祛除煩惱的良藥,但能否發揮效用,在於自己能否真正用在生活中,而不只是嘴上說說而已。

正是時候學觀音

◎蔡其峰
▲法青們跟著法師的腳步,三步一拜虔誠地朝山禮觀音,體會步步踏實、清淨的感受。(施純泰 攝)

活動中與各地法青交流時,一位資深義工的分享,使我想到自己當初來法鼓山是為了修行。但冷眼看世界的我,與熱情的法青團隊有些距離。對我而言,擔任法青義工不僅要把事做好,同時需兼顧和維繫團體。在這種狀況下,人的距離變近了,對我來說有些麻煩,甚至有些困難。

我不是個面面俱到的人,擅長處理事務,而非人事。加入法青之後,有一種跳出舒適圈的感覺,若是沒成為法青,自己或許就沒有機會,與這麼多同年齡層的人接觸,停下來看看屬於這個年齡應當欣賞的風景。

去年母親問我:「你這三年的目標是什麼?」我回答:「調整自己看世界的方式。」以佛法而言,便是建立正見。我希望看到真相,看見世界的本質,惠敏法師也在課程中提及,於生活中練習看見實相很重要。常寬法師在問答互動時,提到聖嚴師父面對大眾時,便是運用默照,所有人都在他的心中,將方法用於生活中、實務上。

法師還分享「敬」的練習,讓自己要做的功課更完整。既然萬事萬物皆在心中,不敬事物,也就是不敬自己了,「人必自輕而後人輕之」,想必是這樣來的吧!

朝山禮觀音之後,感覺自己似乎是為了觀音而來。深深思索,發覺觀音仍在山上,不在心中。如何讓觀音在心中,而不是在山上?想起聖嚴師父所說「念觀音、求觀音、學觀音、做觀音」,自己已拜了觀音,眼下該來學觀音了。

黃麗月菩薩護法故事
莊嚴供果 結一生善果
【福慧好當家】
凝聚共識 圓滿成事
佛法改變我的人生
【法青義工成長工作坊心得】
學習接納不完美

正是時候學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