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讀佛陀法藥

《法的療癒》新書發表


▲林其賢教授(左起)、黃軒醫師、果賢法師、張雪卿老師、贈書者陳秀蓮、潘政儀館長出席《法的療癒》新書發表會,分享杜正民教授以佛法面對疾病與死亡的智慧。(張三星 攝)

【高梅芳/高雄報導】法鼓文化與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合作,二月三日下午舉辦杜正民教授著作《法的療癒——佛陀教我的十堂生死課》首場新書發表會,法鼓文化總監果賢法師、臺中慈濟醫院醫師黃軒、屏東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林其賢出席與談,由郭惠芯老師主持,杜夫人張雪卿老師、高總圖館長潘政儀與多位貴賓皆蒞臨現場,與滿場一百六十位聽眾,共同聆聽佛法療癒生死的智慧。

發表會以「《阿含經》的安寧伴行守則」為主題,以追憶杜老師學法、護法、弘法的一生為縱軸,結合書中佛法的生命觀與臨終關懷,進行深度探討。果賢法師首先說明此書的出版,緣於杜老師二○○五年生病,二○一六年病情復發,臨終前一年,接受《人生》雜誌訪談整理發表,集結而成。

現場首播杜老師紀念影片,述及老師研究聖嚴師父如來藏思想,其「眾生皆有佛性」的核心宗旨——眾生都有佛性,對人充滿鼓勵、肯定、讚歎,最適合現代人學習。最後更交代用生命教育共修法會來圓滿佛事,深深打動閱聽者的心,多人現場感動落淚。

四十年前,林其賢與杜老師皆曾參加中國佛教會在善導寺舉辦的大專佛學講座,他指出杜老師推動佛典數位化,投入建置CBETA電子佛典資料庫,對佛法傳播深具重要性,任何人只要備妥電腦與光碟,等同隨身攜帶整部《大藏經》;並援引印順長老在筆下體會無常,稱譽杜老師是在網路上邀請世人深入經藏,體會無常無我,與法相應。

林其賢建議聽眾先讀此書,再以書為引導,延伸閱讀《阿含經》,看見杜老師的示現之外,更能看到佛陀對不同身心狀態的指導,從個人角度處理自我身心,學習為死亡預做準備。

黃軒從豐富的臨床見聞、感觸,分享讀此書彷彿面對病人,杜老師因為深入佛陀清澈法水,而能洗滌身心苦惱,並反思醫生常談治療少講治癒,應回歸人本精神,以身心為整體來療癒病人。

張雪卿致謝說,直到杜老師生命末期,她才接觸佛法,看到杜老師往生時的自在,更體會佛法真實不虛。林其賢則表示,生命有「Deadline」(期限),可以學習杜老師先以三年為期,為自己開張人生清單,想做的事即時做,讓生命沒有遺憾。

「新書發表會本身,即是一場法的療癒。」聽眾會後回饋分享,而深受感動的陳秀蓮居士並捐書給高雄所有市立圖書館,希望更多民眾分享這本佛陀法藥。

《禪思.文思》讀友會 共享法食


▲《禪思・文思》讀友會,果賢法師(右起)、林其賢教授、單德興教授、卓伯源會長與談分享。(廖順得 攝)

【林演蓉/臺中報導】為鼓勵更多人閱讀好書,元月二十八日上午,寶雲寺三樓大殿舉行《禪思.文思》讀友會,由法鼓文化總監果賢法師主持,邀請作者單德興教授、《聖嚴法師年譜》編著者林其賢教授、中區法行會卓伯源會長三位與談分享,共有三百一十位讀者參與這場「在書裡,凝視生命的真諦」閱讀饗宴。

讀友會由郭惠芯老師引言,別出心裁地以讀者分享心得來開場。讀者李淑君表示,閱讀《禪思.文思》讓她重新省思人生的方向與價值,透過單教授的視野,也看到更高、更遠的世界。

主持人果賢法師分享,法鼓文化出版聖嚴師父著作、各種優良書籍,便是希望與大眾共享法食。身為傳遞知識的人文學者,單德興回應:「我希望用平易近人的敘事方式,帶大家一起思考,例如書中介紹的墓園,就是一個思考生死大事的地方;第一篇〈一則不完整的童年故事〉,談的則是人依靠什麼而活。」

「要消除煩惱,最好的方法就是閱讀。」卓伯源引用作家余秋雨的話,談到自己在彰化縣長任內,積極推動閱讀活動,然而現代3C產品使用普遍,讓人很難靜下心來讀書,建議大眾少滑手機,找回閱讀的時間。

需要讀的書很多,該從哪裡著手?林其賢說:「我們可以帶著問題去閱讀,更能貼近自己的需求。」看書不如抄書,抄書不如講給別人聽,因此參加讀書會是增加閱讀效益的方法,更鼓勵大家看過書、消化吸收後,再整理寫下心得,收穫更大。

法界大學團隊 分享創新佛法教學


▲馬丁‧范赫文教授分享如何從經典、傳統與宣化長老的教導中找到生命解答。(林何臻 攝)

【林何臻/金山報導】美國萬佛聖城恆實法師、法界大學教授馬丁.范赫文(Martin Verhoeven)、助教史黛西.陳(Stacy Chen)與進傳法師等教學團隊,於二○一八年初來訪文理學院期間,在元月三日「弘化的再活化──佛法是什麼?我們如何教導?」講座中,與二十多位師生分享如何從經典爬梳與善知識的教導,掌握佛法精神,設計開放、互動式的教學,幫助西方學子理解佛法,並在生活中付諸實踐,令眾人深受啟發。

過往西方解讀佛教時,往往置於哲學、宗教、心理等學術架構之下,無法真正掌握核心精神。「要理解佛法,必須用佛法的方式來學佛。」主講人馬丁教授指出,為了回答「何謂佛法」這個問題,法界大學團隊首先從各種經典、學習傳統與宣化長老的教導中找尋解答。

「曾有一位學者問宣化長老,什麼是佛法的本質?」宣化長老給了一個思考方向:「轉化(Change)。」如同他為弟子授戒時所說:「我教你的不是中國佛教,它不屬於任何文化、時代或語言……它是關於心的教導,因為人人皆有佛性。」佛陀直指人心的教導,以經文為媒介,如鏡子般如實映照自己的習氣,幫助大家了解、發現自己,進而自我治療、轉化。

法界大學致力研發佛教詮釋的教學法,由助教史黛西現場示範,如何直接透過經文,理解文本對修行的啟發。「教育是引導學生的能力,而非置入。」進傳法師表示,學程設計將道場與學校融為一體,學習但不盲從權威,透過經文、老師和學生的三方互動,不斷練習反思、放下執著,逐漸摸索出佛法與個人生命的連結,進而轉化自己的心念和行為。

「佛法貴在應用,這部分的訓練,不亞於專業學術訓練。」文理學院副教授鄧偉仁表示,法界大學突破舊派學術研究框架,將相對主觀的個人詮釋,放到大學殿堂討論,有助於探索佛法在應用面的連結。他期許未來兩校透過締結姊妹校,帶來更多交流與啟發,共同推動東西方佛法教學的現代化。

由禪入藝

繼程法師講書畫人生


▲繼程法師每天透過通訊軟體分享佛偈禪畫,為觀者帶來清涼法味。(李東陽 攝)
【邱惠敏/臺北報導】法鼓文理學院生命教育學程於元月十二日,在安和分院舉辦生命教育講座,邀請繼程法師以「禪畫中的故事」為題,分享書畫人生。儘管正值臺灣首波超級寒流來襲,仍然擋不住六百多名聽眾到場聽法的熱忱。

「小時候其實不愛寫字!」繼程法師分享,小學三年級時,常把字寫到方格子外,還曾用「香腳」來充當小楷筆寫字,直到產生興趣,寫出一點心得,還得過一、兩次獎。後來雖然在書畫名家竺摩長老座下出家,但長老卻從不教弟子書畫,法師幽默地說:「竺摩師父希望弟子出家就老實修行,另外一個原因,我猜也許是師父因為自己是天才,無法教不是天才的弟子。」

「 由於深受弘一大師的影響,繼程法師視每個字為一個圖案,漸漸掌握寫書法的訣竅,展現中國文字線條的美感。二○○○年左右,法師突發奇想,把「禪」字構思成一人在打坐:頂上兩個口畫成頭部或眼睛,田字畫成圓圓的身形,下面一橫畫長一點,就像地面,一豎畫下則是扎根,這就是「定」;左邊的「示」畫成一盞燈,最上方的一捺彷彿燈亮著,代表「慧」,而定和慧結合即是「禪」。沒想到一時的創意畫寫,引起了許多觀者的共鳴。

「演講最後,法師說明「由禪入藝」比起「由藝入禪」更能遊刃有餘,因為心法比筆法更重要,順著當下的心境書畫,就像禪不刻意造作,希望能藉一幅幅創作接引大眾,傳遞佛法的訊息。

溫宗堃分享

《阿含經》說話藝術


▲溫宗堃介紹《阿含經》中佛陀的說話藝術。(梁忠楠 攝)
【陳玫娟/臺中報導】法鼓文理學院助理教授溫宗堃,元月十四日於臺中寶雲寺,以「說話的藝術──《阿含經》教你怎麼說話」為題,介紹《阿含經》中佛陀對弟子的教導,監院果理法師、文理學院學群長楊蓓,與三百位聽眾一同聆聽佛陀說話的藝術。

想學會說話,首先要注意什麼?「出家修道,諸所應行,凡有二業:一曰賢聖講法,二曰賢聖默然。」溫宗堃分享佛陀教導,強調學說話最重要的,是先學會不說話,也就是「默然」。

「不說話時,可以保持覺察、清楚自己的身心狀態。」溫宗堃說明,一般人通常不習慣沉默,其實不說話,能讓對方有機會說話,也是向對方表達「我和你在一起」之意。「一默如雷」,相較於說話,默然更能傳達出有力量的意涵。

「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佛陀說話時,常會提醒弟子專注聆聽。溫宗堃表示,「聆聽」是學會說話的重要一環,只想說話其實是一種貪心,能夠專注聆聽對方說話,就是一份最好的禮物。

懂得默然、覺察、傾聽、理解之後,溫宗堃表示,說話時要抱持「慈心」,說話的目的,應該是希望對方快樂、獲得幫助。此外,正語、愛語、實語、無諍語,則是佛陀教導說話的原則。

除了鼓勵聽眾學習佛陀的說話藝術,讓溝通暢達無礙,也歡迎進一步來文理學院就讀和進修,學習更多佛法的慈悲與智慧。

【法鼓書齋】

人生,路上書——共讀《遊行經》

■《人生》雜誌415期3月號


《長阿含.遊行經》記載佛陀入滅前一年多的遊化旅程,透過楊郁文老師與鄧偉仁副教授的導讀,讓我們親炙佛陀的慈憫,儘管色身衰老,仍不斷地對弟子諄諄囑咐,本期請您跟著佛陀的腳步上路,諦聽佛陀最後旅程中的重要教法。

延續佛陀的遊化,歷史上的祖師大德,如法顯、玄奘、義淨等高僧,不顧生命西行取經,展讀古德們發願行願的路上書,乃至朝禮其留下的聖蹟,邀您感受聖嚴師父所言,進入祖師菩薩的內心世界,與祖師把臂同行。創建美國第一個藏傳比丘尼道場的圖丹卻准法師、曾任聖嚴師父侍者的常寬法師、西方法子暨美國律師吉伯.古帝亞茲,求師訪道的歷程跌宕起伏,記錄這段珍貴過程的人生路上書,又呈顯了哪些生命轉折?

新專欄「人生戲中戲」由表演工作者陳忻執筆,帶著我們出入不同角色、劇本、舞台,戲裡戲外以假喻真,透視生命樣貌。

(每本180元,訂閱一年1680元,另有特惠專案,請見心靈網路書店)

◎歡迎加入《人生》雜誌facebook

◎洽詢電話:(02)2896-1600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www.ddc.com.tww

■《訂閱《人生》電子雜誌

◎法鼓文化電子書城:http://www.ddc.com.tw/pub/

◎udn讀書吧:https://goo.gl/kO9b2l

◎HyRead ebook電子書店::https://goo.gl/ZfD8Iv

樂讀佛陀法藥
《法的療癒》新書發表
《禪思.文思》讀友會 共享法食

法界大學團隊 分享創新佛法教學

由禪入藝
繼程法師講書畫人生
溫宗堃分享
《阿含經》說話藝術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415期3月號
人生,路上書——共讀《遊行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