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心一章

在法鼓山修學佛法,除了上課學習,課堂之外,還有許多動人故事。
本期分享聖嚴書院佛學班、福田班,以及長青班、快樂學佛人的學員和義工,
於課後的佛法實踐、學習觀察和生活體驗。
▲(吳瑞恩 攝)

回家體驗吃飯禪

◎廖寅柔(農禪福田班)

自從去年(二○一七)四月皈依三寶,上了「快樂學佛人」,再到目前的佛學班和福田班課程,藉由參與法會、禪訓班、義工體驗,日子過得忙碌而歡喜。

日前上福田班,法師教導吃飯禪,鼓勵我們回家練習。當天從農禪寺回到楊梅家中已是晚上七點,同修已準備好晚餐。心想:擇日不如撞日,今晚就來體驗「吃飯禪」。身體坐正,頭部放鬆,先吃三口飯,心中默念:第一口,願斷一切惡;第二口,願修一切善;第三口,願度一切眾生。每口至少咀嚼三十下,慢慢體驗花椰菜、彩椒在口中從塊狀到細碎,與唾液交互作用後,經由食道進入胃裡的感覺,真是未曾有過的奇妙感受。

同修常說我用餐囫圇吞棗、邊吃邊聊天,當下才知道不說話、細嚼慢嚥對消化的好處。生平第一次安靜、清楚地咀嚼,吃出食物真正的味道。感謝奉獻勞力與心力的農夫,感恩法師傳授方法,以及同修貼心準備晚餐。

常覺得讀高中的兒子需改善餐桌禮儀,於是趁機來一次機會教育。同修對他說:「你媽媽自從去法鼓山學佛,標準提昇許多。」他回說:「為何要活得那麼累?」身為母親的我,情緒平和地回應:「你不覺得媽咪這樣比較有氣質?」他笑笑沒再多話,接著竟把碗端起來吃飯。習慣從小處開始改變,相信假以時日,兒子會有所轉變。

因為感恩而承擔

◎黃演善(農禪佛學班)

從「快樂學佛人」入門,到現在就讀佛學班三年級,從佛法上獲益甚多,於是我們全班以感恩回饋的心,承擔「快樂學佛人」的班務,而我也從中領受到:承擔的勇氣,來自於感恩的願心。

這次負責電腦音控,也是第一次承接這個任務。當時心想:自己一向是「3C鈍人」,竟遇上最不擅長的事,想起聖嚴師父說過:「急需要做,正要人做的事,我來吧!」或許,這正是我需要學習的事。

開課前進行彩排,心裡戒慎恐懼,由於過度擔心,第一天上課時,造成法師、主持人和學員一些困擾。課後,反覆思考問題的癥結,這才覺察到,禪法不只適用於禪堂,出坡一樣適用,愈是不擅長、愈是擔心,愈需要禪法來安定。

之後每逢上課前,便先到大殿禮佛發願,祈願當天出坡能夠利益學員。第三次上課的下午,是學員皈依三寶的儀式,當我從音控室透過畫面,聽到法師帶領學員誦念〈三皈依〉時,忍不住紅了眼眶。感恩身邊所有人,共同成就

這次課程,願當天四十三位新皈依弟子,踏上充滿法喜的學佛之路。

貼心關懷好感動

◎陳玲玲(雲來長青班)

離開職場後,有幸參加法鼓長青班,是件幸福愉快的事,宛如踏進人生第二春。上了長青班各種課程,以及與班上同學、義工接觸後,親身感受法鼓山對長者的付出、關懷和尊重,內心非常感動。

雲來長青班人數眾多,但在法師和義工們的安排下,兩百多位長者井然有序地在大殿上課。考量長者需常上洗手間,五十分鐘休息一次;每次都準備了可口的點心,讓長者補充體力;還有接駁車來接送……種種貼心的安排,不勝枚舉。

有一次上課,發現同組一位師姊只是微笑,很少開口,最近發現其實她說話委婉好聽,但自從先生過世後,好幾年走不出來,每天足不出戶,直到朋友建議她參加長青班,才慢慢釋懷。現在她不但能與我們聊天,也能帶孫女出國玩;還有一位高齡九十三歲的長者,子女都在外地,她每天只是面對外籍看護,上長青班可說是她目前唯一的戶外活動。

也有長者與家人相處不好,到長青班聽了法師開示後,才了解與人相處之道,逐漸化解和家人的心結,減少衍生的家庭和社會問題。法鼓山開辦長青班,希望長者都能有一個美好豐收的晚年,希望自己也能發揮一己之力,盡力實踐聖嚴師父理念,共同來「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

讀書會帶領人培訓心得

海納百川 修心修身

◎許惠娟

古人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聽完兩天的讀書會帶領人培訓,就像讀了幾十年的書,累積了數十年功力。

接觸法鼓山一年多,對聖嚴師父的著作還不熟悉,只是每次遇到問題,就會佇足行願館,從師父的著作中尋找解答。看了標題,順手翻開內容,往往就是要找的答案,轉眼間,煩惱也隨著大江東去。

寫讀書會規畫表時,想著要以哪本師父的書做為入門?培訓第一天,法師介紹師父與《法鼓全集》,分門別類、由淺至深解說師父的著作,經典、生活佛法、遊記……這才恍然大悟:《法鼓全集》是有脈絡可循的!於是重選入門書,重新規畫閱讀書單。

接下來,決定好書籍,要如何閱讀?讀書會是什麼?經過小組討論、方隆彰老師解說,讓我有了新認識:讀書會是多元開放、共同安心成長的地方;閱讀的不僅是書,還有人;讀書會是為每個人創造分享機會的平台。老師好似在打預防針,消除我對帶領人的疑惑。

第二天實務練習時,由我擔任帶領人,觀察成員的神色表情,聆聽彼此對話,準備好的腳本隨時調整。手忙腳亂之下,觀照自己內心起了煩惱。計畫趕不上變化,四層次提問無法一成不變,帶領人如何營造安心、開放的討論氛圍?在不同意見下,如何安住自己的心?都是我要學習的功課。

兩天的培訓,讓我體會擔任讀書會帶領人是很有福報的事,從熟悉書的內涵、模擬問答,再用深入淺出的話分享,還要身體力行,在生活中落實師父理念。觀照自己,關懷成員,發現別人的優點,放下自我的看法,以「海納百川」的心胸,包容接納不同看法,這是自利利他、修身修心的自我修練。

障礙變明燈

關起眼根 打開心門

◎呂學勝(安和佛學班)


▲眼睛看不見的呂學勝(左),參加農禪寺水月禪跑的禪走項目,用心體會禪法。(王育發 攝)

我今年五十七歲,眼睛大概在四十五歲時發生病變,警覺視力快速減退,內心非常不安,於是向愛盲基金會求助,學習使用白手杖。記得第一次練習時,才走不到二十公尺就說:「我不走了!」因為巷道中都是摩托車,走到哪兒都有障礙物。不過,一路走到現在,才發現障礙物才是我的明燈,因為必須藉由敲打障礙物來辨識方向,否則還真不知道該怎麼走。

走在路上,常有路人提醒:「快撞到了!」我說:「沒關係,撞到了,轉彎就好。」很巧的是,二○○八年皈依三寶時,我的法名叫「常轉」,這也提醒我除了走路遇到障礙要轉彎,念頭也要常常轉,很多不舒服、不愉快的感覺,如果懂得轉念,一下子就過去了。

幾年前父親往生,每天到文化館誦經迴向,受到許多關懷幫忙,覺得自己也該為大眾做點什麼,於是先報名福田班,請關懷員幫忙留意哪裡需要義工。自知能做的有限,所幸關懷員將我引介到農禪寺,隨即找我去捲春聯,我一邊捲一邊念佛祝福,捲得很法喜。後來固定到農禪寺出坡,幫忙整理回收紙、刷方墊、洗蒲團、曬蒲團等等。

印象深刻的是法師教我曬蒲團套。蒲團套是圓的,必須思考如何晾得平整,才能讓兩邊平均受到日曬。我一邊晾一邊反省,過去自己因為個性太「方」,到處得罪人,如果處事能像這樣圓融,或許結果也會圓滿一點。幫忙刷方墊時,學習愚路尊者抱著恭敬心來拂塵除垢,一邊念著「我拂塵,我除垢」,一邊祝福坐在方墊上的每一尊菩薩,成就佛道。

現在除了在安和分院上佛學班,也把握時間「讀書」,還訂閱《人生》雜誌。我先把書一頁一頁掃描,再運用文字辨識軟體念出內容,雖然轉換成文字偶爾會失真,但有佛書可「讀」,已經很滿足了。微弱的視力仍持續衰退,現在不學習,更待何時!

一個盲人如何才能沒有障礙?關鍵在於心。雖然眼根關起來了,但佛菩薩幫我打開了心門,讓佛法流入我的生命。冥冥之中,走上這條修行之路,讓我可以修正過去的行為,所以我更要將人生走好、走完。

禪坐組長培訓紀實

從自我探索 到團體和合

◎編輯室


▲禪坐會組長們將自畫像拼成一張,從中體驗每個人對事情各有不同感受,學習設身處地去同理別人。(潘淑貞 攝)

二○一七年十一月四至五日,來自各地禪坐會的組長們,齊聚三義DIY心靈環保教育中心參與培訓課程。第一天,禪堂堂主果醒法師藉由旋火輪、霓虹燈閃爍的概念,說明「相信的世界」與「經驗的世界」、當下這一念與前一念的互動,並操作錄影放影,帶領學員思考業力造作的主因。

「對討厭的人微笑,觀察他的優點」,法師出了一道練習題,引導學員學習「好的不喜歡,壞的不討厭」,認知一個一個的我,都是過去的影像,放下經驗中的影像,就能找到真正的自我。

第二天課堂上,常願法師講說「四攝法」,在於發揮人我互助,進而攝化眾生。透過練習「愛語」,學員觀察稱讚他人、被人稱讚時的心理狀態。此外,學員還分組創作自畫像,並將五位組員的畫作拼成一張,再集合十一組的創作,從中體驗每個人對事情各有不同感受,學習設身處地去同理別人。法師期許眾人回到各地去,讓所學發揮效益,在團體中促進彼此的和諧。

短短兩天課程,學員們滿載福慧資糧,從自我內心探索,到團體和合共事。眾人期待每年都能持續交流,在菩提道上互相增長和學習。

【課外心一章】
回家體驗吃飯禪
因為感恩而承擔
貼心關懷好感動
【讀書會帶領人培訓心得】
海納百川 修心修身
【障礙變明燈】
關起眼根 打開心門
【禪坐組長培訓紀實】
從自我探索 到團體和合
【學習成長看板】
教師心靈環保一日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