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昇生死關懷溫度

佛教臨終關懷與安寧療護論壇於法鼓文理學院舉行
宗教師、學者向各國人士分享臺灣經驗


▲惠敏法師以金山環保生命園區的經驗為例,分享在地化的佛教臨終關懷模式。(法鼓文理學院 提供)

【釋常持/金山報導】二○一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下午,「臺灣佛教臨終關懷與安寧療護」論壇於法鼓文理學院舉行,臺灣佛教界、安寧療護實務界人士,以及來自美國、英國、日本、泰國、加拿大、澳洲、中國大陸等二十多個國家地區,近兩百位僧眾、學者及信眾共同參與。

這場論壇是國際入世佛教協會(The 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Engaged Buddhists)與弘誓文教基金會合辦的「國際入世佛教協會第十八屆雙年會」會前活動之一。日本京都花園佛教大學前校長河野太通致詞時,感謝能借鏡臺灣佛教於臨終關懷、安寧療護上的經驗,並憶及十年前與創辦人聖嚴師父初次見面晤談,如今再度造訪,法鼓山已成為清淨、莊嚴的教育園區。

論壇引言由佛教蓮花基金會董事長陳榮基介紹「臺灣佛教安寧療護之緣起」,接著邀請法鼓文理學院校長惠敏法師、臺大醫院臨床佛教宗教師督導恆礎法師、臺大醫院家醫科名譽教授陳慶餘、大悲學苑住持宗惇法師、智慧法師,分別就臺灣推動臨終關懷與安寧療護時,如何協助病人「善終」等議題的發展歷程及現況進行分享。

惠敏法師主講「如何建立在地化的佛教臨終關懷模式」,引用新加坡的調查,顯示臺灣安寧療護的照護品質為亞洲第一,並分享法鼓山「新北市金山環保生命園區」的經驗,同時播放生命園區的簡介影片,以及聖嚴師父植存的照片,令與會人士留下深刻的印象與感動。

在場多位主講者也從過去臨床照護的實務經驗及統計數據,顯示當佛教宗教師參與安寧緩和醫療、投入臨終照顧時,不論病人清醒或昏迷,法師都能運用皈依、念佛、禪修、懺悔、臨終說法與助念等方法,協助病人減輕痛苦,學習面對死亡、提昇心性,對於家屬的生死教育也扮演積極、正向的角色。

整場論壇回響熱烈,來自中國大陸、不丹的僧眾,對於借助臺灣佛教宗教師的經驗產生濃厚的興趣,希望能進一步在自己國家中,推廣臨終關懷與安寧療護的觀念與做法。

日本讓西賢教授演講

淨土教義中的預防諮商


▲讓西賢教授從淨土教的角度,談現代預防諮商的意義。(法鼓文理學院 提供)
【本刊訊】去年(二○一七)十二月十三日,岐阜聖德學園大學佛教文化研究所前所長讓西賢教授,蒞臨法鼓文理學院,以「從淨土教來看預防諮商的意義」為題發表演說。

身兼臨床心理師的讓西賢,從一連串日本社會問題切入,包括自殺、家暴、虐童及無差別傷害事件等,和學者阿部真雄提出的兩個現象「全人格勞動」,意指人生中沒有個人生活,只有工作,以及「感情勞動」,意指壓抑個人情感投入工作。讓西賢指出,這些問題背後,是個人精神受到高度壓力,而且每個人都可能發生。

讓西賢以心理諮商的角度,探索淨土真宗教義內涵,如《無量壽經》云:「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普令群萌,獲真法利。」讓西賢分析,所謂「真實之利」,即是人體悟到自己身為煩惱凡夫的事實,並全然接受。此外,就彌陀本願:「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淨土真宗開祖親鸞上人提出,如來本願就是讓人感受到生命的意義及活著的喜悅。

「淨土真宗的教義,提供了一種與苦共存而活下去的救濟法,並非試圖去滅苦。」這樣的觀念,讓他在臨床諮商時,目標從原本解決求助者的問題,轉為幫助對方透過煩惱了解自己的內心,並接受自己。

佛教的教義可做為諮商的借鏡,不僅適用於病患的諮商,更適用於所有人。讓西賢指出,阿彌陀佛誓願中的「荷負群生,為之重任」、「於諸眾生,視之若己」、「令諸眾生,功德成就」,與美國心理學家卡爾.羅哲斯(Carl Rogers)的「個人中心治療」提出的治療核心條件相應,包括真誠的傾聽、無條件的關懷,以及共感的理解。若能做到這三點,不管是否為專業人士,甚至是家人、同伴、同事,都能對身邊的人達到預防性諮商的效果。

佛教學系系主任果暉法師結語表示,欣見佛教的教義可在諮商中落實,不但可以利他,也可以療癒自己,具有雙重功能。

惠敏法師分享 心企業價值觀


由馬來西亞佛教發展基金會、馬來西亞佛教青年總會主辦的「二○一七心企業.新世界」企業論壇,二○一七年十一月十八日於雪蘭莪州八打靈縣的蒲種舉行,約一百五十位企業人士參與分享交流,期許激發新思維,深耕心企業。法鼓文理學院校長惠敏法師應邀出席,以「一切唯心造——新的企業價值觀」為題發表演講。

惠敏法師從經濟的基本環節:生產、流通、消費、分配,以及社會創新等,分析達到企業價值與社會價值平衡的可能及實例,並提出生產過程透明化,以及全面性的數字管理、歸零等建議。法師指出,透明化可減少問題的發生;全面性的數字管理,不只關心財務數字,可更全面顧及環境、家庭、人際關係等價值;定時歸零重新開始,則能達到更好的永續性。

法師從「一切唯心造」回歸思考,表示心的議題即是習慣問題,心的管理也如同企業管理,須建立良好的學習與健康習慣,如實觀察、如理思惟,才能不斷提昇。

(文/編輯室.圖/沈豈瑩)

《西方各國佛教略史》出版

淨海長老一圓五十年前與聖嚴師父的願

【本刊訊】聖嚴師父留日時期同窗、美國德州佛教會會長淨海長老所編著的《西方各國佛教略史》,二○一七年十二月正式出版,完成「世界佛教通史」中冊的拼圖,提供更完整的佛教傳播史,詳實記錄佛教的世界發展脈絡。

有鑑於佛教歷史的重要,聖嚴師父於一九六九年出版《世界佛教通史》上冊時,於〈自序〉中提到與淨海長老共同發願,合力撰寫一部世界佛教通史,上冊為印度、日韓、西藏部分,由師父撰寫;中冊包括東南亞和歐美部分,邀請淨海長老執筆;下冊則為中國佛教史。

二○一四年,淨海長老重新審訂出版《南傳佛教史》,相隔三年完成《西方各國佛教略史》,皆由法鼓文化出版。長老在《西方各國佛教略史》的〈自序〉中提到:「由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編寫《南傳佛教史》,到二十一世紀十多年代完成《西方各國佛教略史》,已經穿越半世紀以上的時間,終於實現了這個心中常存的願望。」如今書籍出版,終於圓滿了五十年前與聖嚴師父的約定。

淨海長老根據重要的史書、史料,參考現代書刊文獻和網路資訊,加上許多善知識協助蒐集資料、翻譯,網羅全球佛教各宗、各國傳法資料,編著出《西方各國佛教略史》。全書分六大篇,共四十五萬字,通盤介紹佛教在西方的發展,除了歐陸、北美,還含括中南美洲、大洋洲、非洲,讓讀者一窺佛教傳播世界的足跡,各地佛教歷史兼容並蓄,符合時代思潮的需求。

僧大悟語

環境歷練出潛力

◎文.圖/釋常啟

這學期,僧大男眾部每月都到開山寮出坡,一次鋤草的過程中,發現圍籬灌木叢裡,許多紅楠、青楓與竹柏的幼苗,正吐著新綠的嫩枝,同學們不忍心拔根,同時也知道長在此地,得不到養分也曬不到太陽,不久將被義工清理掉。於是我們連土帶根,將之移植在大大小小的花盆內,在學務處辦公室,有些則移栽在開山寮其他合適的草皮斜坡上。

過一陣子,學務處小花盆中的竹柏,漸漸枯萎凋零,而其他較大的盆栽樹苗,雖緩緩地冒出新芽嫩葉,卻不再長高長壯。過一個月,我們再度回到開山寮出坡,那些被移植在草皮斜坡上的小樹苗,抽長的枝幹彷彿一夜長大的少年,開枝展葉的姿態,像極了打太極的招式,令人驚奇不已。

花盆限制植栽的伸展,如同古代女人的纏足,限制了腳掌生長。若將幼苗植栽在小花盆內,永遠僅是可供人欣賞的小盆栽;若能適時地將幼苗移植大地,就有可能長成高及十丈的大樹,深根抓牢土壤,回饋大地,更讓鳥雀棲息安住,庇蔭眾人。人類成長環境的挑選,以及生命寬廣度的抉擇亦是如此。溫室的花朵嬌豔,卻禁不起考驗,一個總是受人呵護備至的環境,無法淋漓盡致地發揮潛力。

因此,僧大每年寒暑假,都會讓同學們離開學院的保護,到處歷練學習,除了法鼓山體系的事業體及分院,更遠赴海外,到美國、墨西哥、澳洲、馬來西亞、印尼與四川、香港等處,去見識未曾經歷的風景,用宗教師的精神與情懷,與人和合成事,適應當地人文的種種,同時探索自我、奉獻心力。

實習過程中,觀察、反思與行動,環環相扣,以期養成聖嚴師父對僧眾「氣度恢弘、眼光遠大」的期許——「大」不以自我為中心,而有包容一切眾生的心胸;「遠」不以眼前一點來著眼,而有俯瞰整體佛教及未來佛教的眼光。

【法鼓書齋】

迴向,大悲心起樂分享

■《人生》雜誌413期1月號


「願以此功德,迴向諸眾生,解脫三界苦,皆發菩提心。」這是聖嚴師父所作的迴向偈,偈中特別強調迴向一切眾生離苦與菩提心的生發。迴向,在佛教來說是什麼意思?它與祝福、發願有何不同?本期專題列舉迴向Q&A,助我們釐清迴向的迷思。從經典中回顧「迴向」意義的轉變,可明白迴向是迴己向人,迴小向大,迴有限向無限,迴有漏向無漏的無量悲心,當我們做任何一樁善行功德,都不忘普皆迴向,世間也必然更加光明。此外,透過解讀漢傳佛教常見的迴向偈,了解迴向的深意,是發廣大心的修行。

高齡103歲的夢參老和尚捨報,「當代關懷」由老和尚的學生中觀法師與劉元春教授,回憶其德誼,一生盡本分事,而有「深山中的一盞明燈」美譽。新專欄「北海安寧物語」,介紹金山醫院安寧療護團隊故事,在個案生命最後時光送上最感動的溫柔。禪修,讓金馬影后李心潔找到安頓身心之道,「人生講堂」分享她如何勇敢面對人生缺憾,也幫助家人以禪修調心轉念。

(每本180元,訂閱一年1680元,另有特惠專案,請見心靈網路書店)

◎歡迎加入《人生》雜誌facebook

◎洽詢電話:(02)2896-1600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www.ddc.com.tww

■《訂閱《人生》電子雜誌

◎法鼓文化電子書城:http://www.ddc.com.tw/pub/

◎udn讀書吧:https://goo.gl/kO9b2l

◎HyRead ebook電子書店::https://goo.gl/ZfD8Iv


提昇生死關懷溫度

【日本讓西賢教授演講】
淨土教義中的預防諮商
惠敏法師分享
心企業價值觀
《西方各國佛教略史》出版
【僧大悟語】
環境歷練出潛力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413期1月號
迴向,大悲心起樂分享
【教育文化看板】
2018人文關懷與社會實踐暨世界公益學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