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護法總會悅眾成長營中,法師帶領悅眾一起研修討論,共同依循聖嚴師父的指導,以利益眾生來同修福慧。(施純泰 攝)

護法總會悅眾成長營

凝聚道心與願心 承擔中實踐佛法

【林何臻/臺北報導】「對善根福德深厚的人來說,人生是為還願而來,而悅眾護持法鼓山,即是護持自己的悲願心。」去年(二○一七)十二月十四日至十七日,護法總會於法鼓山禪堂舉辦「正副會團長、轄召、召委成長營」,由護法總會副都監常遠法師、服務處監院常應法師、文化中心副都監果賢法師和北美護法會前會長張允雄授課,帶領一百七十三位悅眾和義工,以放鬆歡喜的心來熏習佛法,依循聖嚴師父對護法悅眾的教導,再次回到學佛護法的初衷。

十五日率先由常遠法師帶領一日禪,結合禪坐和經行,引導悅眾們放鬆、安定身心,學習即使在護法任務繁重的狀況下,都能用上禪法,調和身心。當晚,果賢法師以「年譜中的護法故事」為題,細數師父年譜中的護法會發展軌跡,看見法鼓山的核心理念與各項活動的開展,皆與護法組織的逐漸擴增,互為因果,相輔相成,法師再再提醒眾人:「護法會成立的原始目的,是回到人品的提昇與人間淨土的建立,『勸』人學佛,『募』人修行。」

十六日,張允雄帶領的工作坊,將佛法巧妙融入現代企業管理知識,學員們透過小組演練,調柔自己的身口意,並將佛法化為「適才適用」等管理方法,回響熱烈。常應法師則於十七日的「佛法知見分享」課程,就地區實際面臨的情境,以自己領執的經驗為例,提出具體的化解之道,包括悅眾之間的互補、合作,皆需要透過尊重執事倫理、充分授權、隨喜功德等,促成團隊和合成長。

大堂分享時,悅眾們紛紛感謝護法總會的精心規畫,以及義工們的用心護持,今年的課程格外攝受,有著「回家」的幸福感,讓眾人重新充電再出發。花蓮區召委陳曉婷藉此共修的契機檢視自己,深刻體認:「在執事過程中,把他人照顧好,比成果更重要。」

「水陸法會的發願文『盡形壽修學佛法、護持佛法、弘揚佛法……』,就是護法悅眾的工作,以利益眾生為修行。」全程參與的張昌邦總會長在關懷時,也分享自己從學佛到承擔的故事,勉勵眾人善用法鼓山的寶——閱讀師父著作、向法師請法等,接引更多人同修福慧。常遠法師於營隊圓滿前,再次指出護法總會的定位,是朝向「服務地區」來轉變,聆聽地區的需要,提供所需資源,期許僧俗四眾依循法鼓山的理念,一步步踏實來做,共同學習、成長。

2017慈基會歲末關懷

寒冬送暖 創造共善循環

▲農禪寺歲末關懷,採用百年樹人獎助學金受助學子畫的紅包袋,由僧團副都監常寬法師贈與受關懷戶小朋友,傳遞善種子。(李東陽 攝)

【本刊訊】延續東初老人於年關前溫馨送暖的傳統,法鼓山慈善基金會自二○一七年十二月九日起至今年春節前,陸續於全臺各地舉辦二十三場歲末關懷活動,集結社會各界的資源,陪伴總共四十三區、三千一百多戶受關懷家庭走過寒冬。

十二月九日上午,首場歲末關懷在農禪寺舉行,方丈和尚果東法師到場關懷,並邀請大臺北地區約四百戶家庭,與北市社會局副局長黃清高、慈基會副會長柯瑤碧等共同點燈,祈願平安。現場除了北投國小太鼓隊、法鼓山合唱團與法青演出之外,還結合心靈環保園遊會,寓教於樂。

中華佛教文化館於十日舉辦關懷活動,由法師們親手致贈慰問金與物資,義工們提供義剪服務、獻上熱食,傳遞來自社會的溫暖關懷。

法鼓山園區十六日在祈願觀音殿舉行,慈基會祕書長果器法師、副祕書長常隨法師、僧團副都監常寬法師、果高法師等皆到場關懷。新北市社會局副局長呂春萍、金山區長陳國欽等也向社會各界致謝,期許藉由互助合作,在精神與物質上支持民眾度過難關。

現場還邀請碇內國小合唱團、金美國小傳統舞蹈團、萬里法鼓幼童軍團等一百多位學童聯合演出,為近五百位基隆、北海岸四區慰訪戶代表帶來祝福。

果器法師表示,慈基會透過急難救助、獎助學金和歲末關懷,結合社會資源,以「在地關懷在地」的方式,邀請鄰近學校和公益團體一同參與,讓孩子有機會奉獻、與社區民眾交流,傳遞生命的溫度。而百年樹人獎助學金的受獎學子,也從發放物資、參與表演中成長自己,本屆所使用的紅包袋,即是受獎學生為此活動特別繪製,希望奉獻一己心力,創造美善的循環。

文山區的張瑞芳特地帶著三位子女回農禪寺當義工,她說,法鼓山提供的課後輔導、百年樹人獎助學金,讓孩子能夠得到完整的教育,而接觸佛法讓她心情平靜、智慧增長,因此和孩子們回來護持,願善行持續流轉、生生不息。

2017榮譽董事會全球悅眾聯席會議

海內外悅眾交流 跨區學習堅定願心
▲方丈和尚分享2018年度主題「平安無事」的意義與方法,以「六度萬行」勉勵悅眾精進成就菩薩道。(李東陽 攝)

【林何臻/臺北報導】近年來,法鼓山榮譽董事會全面關懷、接引榮董和其眷屬學佛、親近道場,並於去年(二○一七)十二月十日在農禪寺舉辦全球悅眾聯席會議,邀請海內外約八十位地區召集人及副召集人齊聚交流,方丈和尚果東法師、護法總會副都監常遠法師都出席關懷。

二○一八年的年度主題為「平安無事」,方丈和尚開示時,首先以「六度萬行」勉勵悅眾,並分享「平安無事」的方法,強調法鼓山提倡的「心五四」,是對治貪瞋癡的良方,對外以「四福」莊嚴世界,對內則用「四安」活出自覺的人生,成就菩薩道的修行。

榮譽董事會會長黃楚琪期許眾人秉持初心,持續護持法鼓山,今年榮譽董事會將擴大推動至法鼓山海內外各分寺院參學,讓榮董們不只是護持道場,還要親身深入體驗寺院的境教與佛法養成,同時促進悅眾跨區交流,彼此鼓勵、堅定共同的願心,讓更多人從佛法中受益。

會中除了回顧禪悅營、感恩分享會、分寺院參學之旅、頒聘典禮等一年來的活動感想與花絮,海外悅眾也分別介紹了在地分支道場的運作現況,除了相互觀摩、交流學習,更展現出法鼓山大家庭跨越國界的弘法願心。

特地從香港回臺參加的劉佳略表示,當天感受到各地悅眾們,為護持佛法而相互共勉、努力精進的熱情,內心有著莫名的感動,「經中說現在是末法時代,所以聖嚴師父告誡我們,在眾生還願意接受佛法、信仰佛法的階段,要趕快努力護持三寶,讓佛法常住,為人類帶來前景和希望。相信當天所有法鼓山的弟子,都將謹遵師命,依教奉行。」儘管香港榮董會甫於去年成立,劉佳略發願未來將配合榮譽董事會舉辦活動,凝聚榮董們的心,讓香港道場成為榮董們佛法的家,持續奉獻心力。

聖基會兒童生活教育寫畫創作頒獎

揮灑童真的美善世界
▲聖基會兒童生活教育寫畫創作,希望為孩子種下菩提種子,藉由觀摩得獎作品,鼓勵家長引導孩子打開心胸,彼此學習。  (李東陽 攝)

【林何臻/綜合報導】由聖嚴教育基金會主辦的兒童生活教育寫畫創作活動,評選結果於去年(二○一七)十一月起陸續公布,並於十二月九、十、十六、十七日與二十三日,陸續在農禪寺、信行寺、紫雲寺、齋明別苑、寶雲寺舉辦頒獎典禮,共有一千一百八十八位學生和家長參與。透過繪畫、作文和書法,將生活中體驗到的心靈環保記錄下來,藉此培養孩子正向生活態度和良好的習慣,更希望藉由互相觀摩得獎作品,鼓勵小朋友打開心胸,彼此學習。

在各地區舉辦的頒獎典禮,還融入了各種寓教於樂的活動。農禪寺與齋明別苑安排了「旅行童話」劇團串場演出,以趣味短劇,帶著小朋友學習懺悔、感恩和惜福,讓心更輕盈自在;信行寺邀請馬蘭國小太鼓隊及位處偏鄉的永安國小直笛隊,以音聲供養大眾,學生們所展現的音樂天賦,令在場聆聽的人讚歎不已;紫雲寺則由高雄法青策畫,以精彩的非洲鼓表演、歌曲教唱等,與孩子們打成一片。

「生活教育是從小養成的習慣,影響人的一生。」聖基會辦公室主任呂理勝致詞時說明,自二○○八年起,聖基會研發製作深入淺出、適合兒童觀賞的系列動畫,巧妙融入四安、四它、四要、四感、四福等觀念和方法,而寫畫活動結合了動畫觀賞與兒童創作,希望藉由貼近生活的內容,在孩子的心田種下菩提種子,並且練習將所學落實到家庭和校園之中,讓善的種子能夠萌芽茁壯。

擔任本屆評審的北投國小校長翁世盟讚許,今年度投稿作品的完成度和技巧都有所提昇,看見學生將動畫內容消化和詮釋後,與生活做連結,展現出對外在環境和內心世界的敏銳觀察,更期許家長和老師們持續善巧引導,多多鼓勵孩子從自己的生命經驗出發,將內在的省思過程以筆墨表達出來,對於心靈環保會有更深刻的體會。

人基會心靈講座

洪淳修講那些海洋教我的事

【本刊訊】臺灣四面環海,過去卻因歷史因素,大多數人與海的關係並不親近。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於二○一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的心靈講座,邀請《刪海經》導演洪淳修主講「那些海洋教我的事」,分享紀錄片的拍攝過程與心得。聽眾也趁機與保育生物鱟來場「親密接觸」,從近距離觀察和踴躍提問中,對這個存在了四億年的古老生物有了更多認識,更能體會棲地保育的重要性。

洪淳修爬梳歷史脈絡,帶領聽眾了解金門後豐港的環境變遷,從歷程中看到環環相扣的因果關係,並且從這段經驗中學習,了解到提昇環保意識的必要性,而當中最重要的問題,仍是「先回過頭來看看『自己是誰』」。

洪淳修分享在日本放映時,與一位曾到過金門的日本觀眾互動,在他的眼中,豐富的鳥況、木麻黃林相和金黃色的美麗海灘,才是在地最珍貴的資產。若能從這個角度去思考未來的環境開發,或許就能跳脫政治、經濟等主導的思維,走出不同的路來,為多元物種的共存,盡一分力量。

【護法總會悅眾成長營】
凝聚道心與願心
承擔中實踐佛法
【2017慈基會歲末關懷】
寒冬送暖
創造共善循環
【2017榮譽董事會全球悅眾聯席會議】
海內外悅眾交流
跨區學習堅定願心
【聖基會兒童生活教育寫畫創作頒獎】
揮灑童真的美善世界
【人基會心靈講座】
洪淳修講那些海洋教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