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人見眾人

《聖嚴法師年譜》2017分享會接力舉辦

重溫師父行誼身教,看見四眾弟子共願共行,
《聖嚴法師年譜》2016年2月出版後,
持續於海內外展開巡迴分享會,
感動無數各地信眾,接力推廣師父理念。


▲曾親炙聖嚴師父的弟子、新加入法鼓山的信眾,相聚在年譜分享會上,走入師父的生命長,也開展出各自的生命故事。(紫雲寺 提供)

◎編輯室

去年(二○一六)二月,《聖嚴法師年譜》出版,於臺北安和分院舉辦首場分享會,作為對聖嚴師父圓寂七週年的禮敬,圓滿師父遺言中「以供後人進德修學參考」的交付。隨後,年譜編著者林其賢、法鼓文化編輯總監果賢法師,先後到臺中、高雄、屏東、香港、美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分享師父行誼,以及年譜出版對當代及未來佛教史的價值。

今年,《聖嚴法師年譜》分享會以「一人與眾人」為主題,持續於豐原、員林、花蓮等辦事處,以及高雄紫雲寺、臺南分院、蘭陽精舍、齋明別苑,與上千位信眾一起回顧師父同在的感動時光。

每場分享會開場,都以師父於一九九九年閱讀《七十年譜》的開示影片,引導與會大眾跟隨師父的眼光,看見法鼓山是由師父與無數有名與無名的護持者共願同行,合力成就。也因此,每場分享會上,都能見到早年跟隨師父的社會賢達及護法信眾出席,連結起彼此同在正法門中修學的情誼,更有因敬仰師父而來的新菩薩,在重溫師恩的溫暖氛圍中,深獲感動與啟發。

由於師父開示提到,年譜以時間為軸,詳細記錄了他的重要言行思想,自己讀來覺得無所遁逃於編著者的客觀之眼,除了顯示林其賢教授史料裁成的見地,更見到師父勇於接受和面對自己、不斷修正自我的智慧。

在台上的分享者鼓勵大眾,《聖嚴法師年譜》不是擱在案上供奉,或是做為藏書,而是要細細去翻讀,學習師父運用佛法、實踐佛法的精神,還可以進一步書寫自己的學佛小年譜。今年的八場分享會,不僅鼓舞了資深菩薩回想追隨師父學佛護法的初衷,也激勵了新一代的學佛者,生起學習師父的願心,許多開始閱讀年譜的人紛紛表示,這真是師父送給信眾與當代社會的珍貴禮物。

法鼓文化新書發表

單德興分享  禪思與文思


▲單德興教授真誠道出對生命的尋思、經驗和實踐,讀者深受感動和啟發。(鄧博仁 攝)
【陳玫娟/臺中報導】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同時也是聖嚴師父多本英文著作的中譯者單德興教授,十一月十七、十八、二十五日,分別於臺中羅布森冊惦、青木和洋食彩、臺北誠品敦南店,為新書《禪思.文思》展開三場新書分享會。在知識與修行之間,單教授真誠道出對生命的尋思、經驗和實踐,讓中部、北部兩地讀者深受感動和啟發。

《禪思.文思》由法鼓文化出版,累積了單德興教授十一年來在學術領域外的文章,包含對閱讀、旅行與生活的省思。人生路上,每個人總有尋找楷模的階段,單教授談到在文學和翻譯領域裡,玄奘大師是他的首要楷模,集留學生、旅行家、冒險家、翻譯家等諸多角色於一身,所翻譯的佛典《心經》至今已一千多年,仍有無數人閱讀持誦,令他心生嚮往。

此外,就讀大學時的余光中教授、研究所時期的王文興教授,以及致力推廣臺灣文學英譯的齊邦媛教授,則啟蒙了他對文學的興趣和熱情,而三位教授在寫作上的耐心和毅力,猶如力行百丈精神的「寫作勞動者」,同樣是他學習的楷模。

身為人文學者與佛教徒,如何結合文學和佛法?聖嚴師父說:「學問的領域重在研究,經驗的範疇則為實踐。」單德興教授表示,將所思所學與人交流分享,是學者對知識的實踐。對佛學研究深入的聖嚴師父,當年也是「文青」,將體會到的佛法,努力寫出來分享;而他的專長是英美文學研究,從文學的角度,加上個人的生命經驗,將所學、所思、所感寫下來與讀者分享,希望在這個紛雜的時代裡,為自己安身立命,也幫助別人安身立命。

《禪思.文思》三場新書分享會圓滿後,十二月四日將於高雄紫雲寺、屏東大學舉辦,歡迎大眾相約到場聆聽。

鄧偉仁紫雲寺演講

以國際視野 展望佛教高等教育


▲鄧偉仁副教授從國際的視野,展望臺灣佛教高等教育,鼓勵眾人一起來認識跨領域的佛教學。(紫雲寺 提供)

【朱敏華/高雄報導】當佛教教育逐漸受到世界各大學重視,身在臺灣,如何提昇臺灣的佛教教育,培育優秀的佛教人才?十一月十一日,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副教授鄧偉仁於高雄紫雲寺,與南部信眾分享「國際視野下的佛教高等教育之展望」。

鄧偉仁表示,西方國家開展佛教高等教育,可追溯到十九世紀,法蘭西學院、牛津大學等多所知名學府,開始翻譯佛教經典和出書,日後這些翻譯書並影響楊文會、梁啟超、呂澂、太虛大師等人的佛學研究。

「今日不辦教育,佛教就沒有明天」,鄧偉仁引用聖嚴師父的話,點出佛教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三十多年來,從中華佛學研究所到法鼓文理學院,說明法鼓山對佛教教育的重視和堅持。目前文理學院佛教學系規畫多元課程,讓學生不僅能精進佛學,透過國際知名教授演說、海外道場實習、佛教聖地考察、海外佛典語言學習、國際交換生等方式,同時展開多方位學習,並與世界接軌。

鄧偉仁藉由學生自製影片《生命開啟無限可能》與《遇見心幸福》,分享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不僅在文理學院獲得佛學知識、探索自我內心,更實際體驗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的禪悅境教。「只要有心、有興趣,任何時候學習佛法都不嫌晚。」他以自身的學思歷程勉勵眾人,並以「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佛教傳統」,鼓勵青年學子以弘揚漢傳佛教為依歸,認識跨領域的佛教學,開創更具人文關懷的未來。

教育文化新聞

簡凱廷 從藏外文獻看佛教研究

【本刊訊】十月二十五日,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邀請新生代佛教學者簡凱廷博士,以「從藏外文獻看近世東亞佛教研究」為題演講,說明藏外文獻如何為明清佛教研究,開發新視域,並從中分析晚明佛教,對日本江戶時代的佛教產生的影響。

目前與國內幾位重要學者,共同從事明清佛教研究計畫的簡凱廷指出,由於近年有豐富的古籍、文獻面世,研究明清佛教,除了通行的續藏經及嘉興藏外,更可擴大運用一手文獻,包括:石刻史料、方志、寺志、文人別集,以及藏外佛教典籍等,如此才能開展出不同的研究面向。

簡凱廷慨言,佛學研究中,漢傳佛教向來冷門,尤其明清佛教更是未被重視,以致明清佛教典籍迄今未獲良好的文獻學梳理。然而,每個時代的佛教都有它的時代意義,值得被正視發掘,建構出更豐富完整的面貌。他期許能推廣近世東亞佛教研究,以期進一步彰顯佛教在十四世紀後的東亞,仍舊作為文化交流中,重要載體的意義與價值。

僧伽大學舉辦「世界公民工作坊」


▲學僧於「世界公民工作坊」課程中,培養國際視野與胸懷。(法鼓山僧大 提供)
【本刊訊】法鼓山僧伽大學於十月二十九日舉辦「世界公民工作坊」,由投入國際弘化事務多年的果禪法師、常濟法師為學僧授課。課程首先從「氣候變遷」、「水資源」等全球議題切入,常濟法師表示,我們總習慣從自己的角度看世界,造成各種錯誤認知。果禪法師則分享,透過禪修對內心的反思,可以看到自我的保護機制,進一步改變自身行動,而改善世界的力量,就是從「我」做起。

下午課程以「世界咖啡館World Café式進行,學僧從法鼓山的使命展開討論,經過一輪交流後,再到不同組別展開討論,透過一次次「遊歷」匯集眾人智慧。有學僧分享,原本只有概念雛形,藉由不同人加入討論,漸漸有了完整架構,讓他體驗到群體力量。也有學僧將《小止觀》中「懺悔十法」與之做連結,以「深信因果」面對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影響,以「發大誓願度脫眾生」開始創造善行,讓行動與修行產生連結。

【法鼓書齋】

100歲的福慧資糧

■《人生》雜誌412期12月號


當長命百歲不再是夢想,佛教徒該如何規畫老年生活?本期,聖嚴師父教我們如何規畫銀髮生活,預約美好晚年,讓人人「老得有尊嚴」;中研院研究員廖肇亨,以隱元禪師為例,分享禪家豁達的養生觀與人生觀,原來步入老年,還能夠成就一番弘法利生的事業。此外,從佛陀對長者們的教導,可知如何「老得有智慧」,如實了知緣起、無常、無我觀,調伏身口意,就能從容面對老病死。我們更可以從106歲的書法家趙慕鶴、77歲的佛教學者許洋主、75歲的不老義工黃貴英,以及70歲的中醫師黃正昌身上,看見老年新光彩,學習活出人生「黃金時代」的智慧。

本期「人生講堂」由太陽馬戲團首位臺灣舞者張逸軍,分享返鄉創作時,從籌備演出的過程中學習成長,明白「轉大人」是一輩子的生命儀式;「書香人生」摘錄《文思.禪思》作者單德興自序,藉由分享文學的感動、禪觀的反思,進入作者揉合禪味的文學世界。

(每本180元,訂閱一年1680元,另有特惠專案,請見心靈網路書店)

◎歡迎加入《人生》雜誌facebook

◎洽詢電話:(02)2896-1600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www.ddc.com.tww

■《訂閱《人生》電子雜誌

◎法鼓文化電子書城:http://www.ddc.com.tw/pub/

◎udn讀書吧:https://goo.gl/kO9b2l

◎HyRead ebook電子書店::https://goo.gl/ZfD8Iv

教育文化看板

法鼓文理學院 召募景觀維護義工

【出坡內容】除草、清理環境、相關維護工作

【參與方式】

(1)固定認養一塊福田,平日自行安排出坡時間

(2)參加每個月第二或第四個週日的「景觀出坡一日禪」

【景觀出坡一日禪】12/10、 2018/1/28、2/25(日)

【注意事項】請穿長褲及運動鞋出坡、攜帶環保水杯、餐具、帽子及替換衣物

【網路報名】 http://www.dila.edu.tw/node/13483/

【洽詢電話】(02)2498-0707 分機5004、5012

法鼓文理學院 佛學推廣課程


◎更多課程內容請上 http://dilatw.blogspot.tw

【洽詢電話】(02)8978-2110分機8013

【E-mail】buddedu@dila.edu.tw

從一人見眾人
《聖嚴法師年譜》2017分享會接力舉辦
【法鼓文化新書發表】
單德興分享 禪思與文思
【鄧偉仁紫雲寺演講】
以國際視野
展望佛教高等教育
【教育文化新聞】
簡凱廷
從藏外文獻看佛教研究

僧伽大學舉辦「世界公民工作坊」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412期12月號
100歲的福慧資糧
【教育文化看板】
法鼓文理學院 召募景觀維護義工

法鼓文理學院 佛學推廣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