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漢傳佛教青年學者論壇

跨國組隊 開拓佛學多元視野

世代交流切磋 期許對淨化人類心靈 發揮貢獻力量


▲佛教學者和青年學者展開交流,體現世代相傳的精神。(王育發 攝)

【釋演化/金山報導】為獎掖新生代學者,由中華佛學研究所主辦,法鼓文理學院、聖嚴教育基金會協辦的第二屆「漢傳佛教青年學者論壇」,九月八、九日於法鼓文理學院展開第一階段入選論文發表,超過一百五十位人士與會,包括海內外青年學者,及二十餘位資深教授、評論人等,就三十二篇論文,進行切磋交流。

「漢傳佛教青年學者論壇」於二○一五年舉辦第一屆,受到熱烈回響,顯示此項以三階段——研究計畫發表、移地研究、出版論文——次第性的培育計畫,契合青年學者所需。 開幕致詞時,方丈和尚果東法師以中華佛研所所訓「解行互資,悲智雙運;實用為先,利他為重」勉勵青年學者,藉由研究彼此融合、互相成就,成為生命共同體,體現華嚴精神。文理學院校長惠敏法師則鼓勵大眾,以「博雅」精神終身學習,重新設定自己的心智導航系統,以因應「驟變時代」。

此次論壇發表研究主題涵蓋多元,包括性別議題、法的療癒、明清佛教、日本禪學、東亞佛教、華嚴、中觀、詩歌等面向。其中,「漢傳佛教之『法的療癒』──佛教典籍在醫學方面的研究與應用」,係受已故文理學院教授杜正民的「法的療癒」課程啟發,四位發表人承繼杜教授願心,接續從《道地經》、《金光明經》、《華嚴經》等經典,探究佛教醫學的精神內涵,尋找佛陀療癒眾生煩惱病的法藥。


▲青年學者自行組成團隊,合力發表研究成果。(王育發 攝)

「交融與盛放──明清佛教視野下的多元文學表現」,聚焦明清時期多元的佛教文學,包括通俗演義、淨土劇、地藏菩薩相關寶卷,和居士對修行及體驗的記錄書寫,從中探索佛教的民間樣貌,以及宗教與文學如何交互影響。此外,本屆論壇首度有韓國、越南青年學者加入相關論文研究,顯示已逐漸開拓出地域廣度。

連兩日的發表,入選者有備而來,評論人及與會教授則是以提攜後進的心,給予精闢的評論與指導,讓青年學者皆感覺獲益匪淺,並表達對法鼓山設立此一論壇的感恩,讓他們在各項支持中,更能無後顧之憂地投入研究。籌備委員廖肇亨教授也期許大家,多運用新文獻,拓展更寬廣的研究領域,「從事佛教研究,愈覺『漸次深廣』,會覺得自己永遠不足,隨時會看到另一片世界。然而,這不只是這一代的事情,而是世代接力。」

閉幕綜合座談中,果鏡法師表示,第一屆論壇成果,將有八本專書陸續出版,其他論文則在《中華佛學學報》刊登。法師感恩所有督促及支持中華佛研所的各方力量,促成此一平臺的搭建,廣化、深化漢傳佛教的學術研究。

2017法鼓山剃度典禮

荷擔如來家業度眾生


▲地藏菩薩誕辰,法鼓山僧團舉辦一年一度的剃度典禮。 (李東陽 攝)

【釋演化/金山報導】「第一刀:一點明燈,照亮黑暗,轉迷為悟;第二刀:一念覺醒,照破無明,棄邪歸正;第三刀:一心明鏡,照見塵垢,化染為淨。」九月十九日,地藏菩薩誕辰日上午,法鼓山僧團舉辦一年一度的剃度典禮,在得戒和尚果東法師的剃度說法偈中,由副住持果暉法師擔任教授阿闍黎,副住持果品法師、果祥法師等戒長法師擔任執剃阿闍黎,八名僧伽大學學僧落髮圓頂,並有四名新生求受行同沙彌戒。求度者威儀齊整,至誠殷切的心,感動現場數百名前來祝福的觀禮者,氣氛莊嚴攝受。

方丈和尚以聖嚴師父對出家弟子的期許,期勉新戒法師養成宗教家精神:「以凡夫身修出離行,以人天身修淨梵行,以出世心修菩薩行,以入世心成就眾生。」教授阿闍黎果暉法師除了勉勵以地藏菩薩精神,行四弘誓願外,並以僧團共住規約前三句為修行的根本原則:「將煩惱消歸自心,以團體為重,以創辦人聖嚴師父的意願為意願。」做到師父所說的「心如明鏡,身如抹布」,在僧團裡清淨和合、共住共修,用佛法淨化煩惱,行大乘菩薩道,弘揚漢傳禪佛教。

來自澳門的演禧法師,因參加生命自覺營,受聖嚴師父的悲願感動而嚮往出家,他從《戒律學綱要》感受到師父對戒律的重視,期許自己成為一個實踐戒律精神,以體現出家意義的出家人;致力尋求生命改變及突破的演提法師,在佛法中找到生命答案,他也因參加生命自覺營受觸動而決心出家,四年後能穿回當時不捨卸下的僧服,心裡洋溢法喜感動;演澄法師則是感恩父母能從不捨的心情,轉為成就他出家的祝福。

自九月二日家屬拜見方丈和尚,至今日見到子女圓滿剃度出家,新戒法師的父母對於子女的成長與改變,皆感到欣慰、放心與感恩。演楷法師的俗家母親蔡秋香期許法師,既然選擇出家,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好好跟著佛陀及聖嚴師父的腳步,圓滿修行這一條路。

第68屆日本印度學佛教學會議

果暉法師論證安世高所譯《八正道經》


▲果暉法師於日本印度學佛教學會議發表論文。(果暉法師 提供)

【本刊訊】九月二日,果暉法師出席在日本京都花園大學舉行的第六十八屆日本印度學佛教學會議,並以「安世高的譯經風格——以佛說八正道經為例」發表論文,論證七百多字的《八正道經》,內容除了原始經文外,還包含了註解,此為安世高的譯經風格之一。

果暉法師指出,八正道的「正」字,安世高在此譯為「諦」字,如「正見」譯為「諦見」,然而在其他經中,安世高則多用「直」字,如「直見」。這也呈現安世高一義多語的譯經特徵,並顯示出譯經初期,佛經翻譯詞彙不穩定的現象。此外,由於安世高的譯文,相對而言較為艱澀,果暉法師也因此論證,此經極可能經過精通漢文的支謙追加修改,而較淺白易懂。

日本印度學佛教學會是日本學界規模最大的佛教學術會議,博士生以上的研究者皆可申請入會,聖嚴師父赴日留學第一年即加入該學會。今年投稿者共有三百三十五名,在嚴格審核下,通過的發表者共有兩百五十名,其中日本學者共二百一十八名,占八成以上。

八十四歲的前立正大學校長渡邊寶陽,今年也出席發表「《法華經》的受容與小乘批判」,並獲得榮譽會員身分。此外,日本知名學者辛嶋靜志發表的「大眾部與大乘經典」也引起了多位與會學者的關注,而像渡邊先生這樣的長老級會員與年輕學者平起平坐,正是日本學術精神的典型代表。

每年的年會,除了學術發表外,並在會員大會上對表現優秀的學者加以獎賞,這對促進學術研究風氣,相當有助益。個人會員之外,至今年為止,共有六十八個佛教創辦的大學,或設有佛教科系的公私立大學及研究機構參與該學會,法鼓文理學院也從去年(二○一六)起加入,成為團體會員。

【僧大悟語】

團結相依保長久

◎圖.文/釋常啟

今年夏天有機會到舊金山道場弘法與學習,與臺灣遙遙相對的太平洋東岸,加州有著得天獨厚的美好氣候,得以滋養出健壯的海岸紅木,不僅生長超過百公尺高,最老的紅木樹齡更高達二千二百歲。

參訪洪堡紅木州立公園,走在巨木群森林裡,不禁思考著:能不畏風雨考驗而茁壯老成的樹,大概有兩種成長方式:一種如戈壁沙漠的白楊樹,因為環境嚴峻使得樹根扎得深、抓得牢,故能以英雄之姿千年不死;另一種如加州海岸紅木,在豐饒的土地上資源充足,根必定短淺而禁不起風雨,於是它們的根互相盤踞,甚至成為一體,故能成群屹立千年而不倒。

聖嚴師父就如同根深的老樹,在貧瘠的土地裡長成,觸角深廣,正所謂動盪的環境才能淬煉出時代的偉人,而我們生在和平世代,人的持久力和意志力都較薄弱,必須學習紅木的和合團結,互相依存,自安安人,方能保佛法歷久不衰。

厚皮的紅木有著不怕大火的樹幹,夏季乾旱的森林大火將其他樹種燒死,同時也將寄生在紅木樹皮上的有害物燒除,反而讓紅木更具競爭優勢,得以生存下來。然而,現代紅木森林防火愈做愈好,有時還需要人們為每棵樹點火,除掉寄生於樹皮上的有害物種。

我們怎麼看待大火之於樹木的利與害呢?世上本就不存在絕對的利害與善惡,只要不用自我中心的立場與角度去看待世間,好中有壞、壞中有好,便能在無常的現象裡,多少體會《心經》中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意境吧!

走在紅木森林,除了感受人類的渺小外,也依稀領略到紅木似乎在為我們放光說法,開演佛道。

【法鼓書齋】

動物也參禪?

■《人生》雜誌410期10月號


鵝,為什麼養在瓶子裡?蚊子,為什麼要叮鐵牛?烏龜有毛?兔子長角?這些動物發生什麼事?還是,牠們也在參禪?歡迎來到佛教的動物方城市,一起解修行方程式。本生故事中,佛陀曾投生為九色鹿,故事中各角色仿如人心現形記;佛陀也常以動物行為為喻,提點弟子修行要旨,如「良馬喻」,從中可檢視自己是哪一等修行人。精彩的佛本生與譬喻經變,更是敦煌壁畫常見的題材。聽果祥法師分享農作時,感受與天地萬物共存共榮的連結;「動物保育員」王萬憲,視動物為六親眷屬,帶黑猩猩一起修行;「生物科學家」陳章波從護生中,體會到真正的快樂。本期隨刊贈送「跑江湖」桌遊,請您一起來參參公案中的動物禪機。

「人生座談會」由果東法師、楊蓓、柯有倫、陳忻分享「福慧當家好傳家」的心路歷程;「法的療癒」最終回,諦聽杜正民老師病中最後一堂課,面對老病死,無有恐怖;「清心自在」單德興分享從齊邦媛教授日記,感受齊教授「精進的人生與美好的晚年」。

(每本180元,訂閱一年1680元,另有特惠專案,請見心靈網路書店)

◎歡迎加入《人生》雜誌facebook

◎洽詢電話:(02)2896-1600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www.ddc.com.tww

■《訂閱《人生》電子雜誌

◎法鼓文化電子書城:http://www.ddc.com.tw/pub/

◎udn讀書吧:https://goo.gl/kO9b2l

◎HyRead ebook電子書店::https://goo.gl/ZfD8Iv

文理學院召募義工

景觀維護義工

【出坡內容】:除草、清理環境、相關維護工作

【參與方式】:
(1)固定認養一塊福田,平日自行安排出坡時間
(2)參加每個月第三個週日大出坡

【注意事項】:請穿長褲及運動鞋出坡、攜帶環保水杯、餐具、帽子及替換衣物

景觀出坡一日禪

【活動日期】:10月22日、11月12日、12月10日(週日)

【網路報名】:http://www.dila.edu.tw/node/13483/

◎以上報名詳情洽詢:

【電話】:(02)2498-0707 分機5004、5012

【E-mail】:cdi03s@dila.edu.tw

【2017漢傳佛教青年學者論壇】
跨國組隊 開拓佛學多元視野
【2017法鼓山剃度典禮】
荷擔如來家業度眾生
【第68屆日本印度學佛教學會議】
果暉法師論證安世高所譯《八正道經》
【僧大悟語】
團結相依保長久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410期10月號
動物也參禪?
【文理學院召募義工】
景觀維護義工
景觀出坡一日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