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佛教村】

蓋一座禪佛教道場——克羅埃西亞.法集

一九九七年,聖嚴師父受「法集」創辦人查可之邀,首度前往克羅埃西亞帶領禪修。
二○○一年查可接受師父傳法後,接續在歐美帶領禪修、參與跨宗教對談,
經過十多年努力,法集成員買地、蓋道場,
一處專門弘揚漢傳禪法的道場,即將在歐洲落成。

◎文/查可.安德列塞維克(Žarko Andričević,法集禪修中心負責人).中譯/國際編譯組


▲建設中的法集禪修中心,實踐低生態足跡、低環境衝擊的環保生活方式。(法集禪修中心 提供)

在認識聖嚴師父之前,我已經在克羅埃西亞教導武術、瑜伽和佛教超過二十年了。由於缺乏一位「真正的老師」指導,我們的修行比較像是探索和實驗性質,而非走在一個次第嚴明、規範清楚的道統上,因此我一直在找尋一位老師,希望能和一個活的佛教傳統(living tradition)結合。

很幸運的,長期以來對佛法及禪宗的探索,引導我走向了聖嚴師父和紐約東初禪寺。和師父相遇,不僅是我個人生命及修行的轉捩點,也為我們的修行團體——法集(Dharmaloka Chan Buddhist Community)帶來轉變,師父給了我們修行的方向、理念及啟發,這對法集日後的發展和禪修上,具有關鍵性的影響。


▲1997年聖嚴師父至克羅埃西亞指導禪修。(本刊資料)

在困境中找出路

提起佛教在西方,一般人習慣將西方視為一個整體,事實上,不僅歐洲和美洲有顯著的文化差異,即便歐洲各國之間也不大相同,因此各國對佛教的認識和接受度也有差別。

有別於英國佛教的悠長歷史,「法集」算是克羅埃西亞第一代的佛教徒;我們的國家飽受戰爭摧殘、經濟困窘,又是個天主教國家,佛教團體的法律地位不如天主教和其他宗教,加上少有佛教書籍被譯成當地語言……這些種種都不利於佛教發展,但也促使我們不斷地調整弘化的腳步,在困境中走出一條路來。


▲法集禪修中心的空間雖然有限,但來此學佛的人都相當精進。(本刊資料)

與漢傳禪法接軌之後,我們將動禪心法融入原有的瑜伽和武術,並建立一套解行並重的課程,包含初期佛教到大乘三系的教法,在漢傳佛教方面,則側重禪宗教理與禪法的實踐。課程的架構,除了針對上述領域做系列演講之外,也會搭配讀書會、小組討論及大眾開示。目前固定前來參與共修者,大約有數百人,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開辦為期兩年或三年的師資培訓課程,接引更多民眾來禪修。

新道場新希望

大約六、七年前,我們在首都札葛雷勃(Zagreb)近郊買了一塊地,並著手蓋道場。這個禪修中心由五棟建築構成,包括一棟七公尺高的禪堂、廚房、齋堂,以及兩棟供禪修者住宿的寮房。建築群皆採天然、低耗能的建材,並利用太陽能、光伏電池及通風設施來因應不同季節的需求,同時還有一套汙水生物處理設備,讓汙水和生物廢料都能循環再利用。

這個禪修中心將展現並推廣一種低生態足跡、低環境衝擊的生活方式,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處修習禪佛教的道場,也將成為克羅埃西亞和歐洲地區弘揚禪法的重要據點。目前各項工程,包括水電、暖氣、內部裝潢等都還在進行,我們也誠摯地邀請大眾一起參與,讓它得以早日完工。

.法集禪修中心最新工程進度 及相關資訊,請參考網站:http://www.chan.hr

【2017法鼓長青班北區關懷員培訓】

預約一場「晚美」人生

◎周宜榛(長青班安和乙班關懷員)

七月二十六日豔陽天,來自北區十五個班級、近四百二十位菩薩齊聚農禪寺,第一次參與如此盛大的培訓,從各班班長帶領班呼時,就能感受到關懷員的熱情與活力!

回應臺灣快速高齡老化的社會,法鼓長青班對長者的關懷已深入社區,今年度下半年起,全臺各地都有新夥伴加入,北部增開內湖班、中正萬華班及中永和班,中部則在寶雲寺新開寶雲班,南部有潮州班,東部則是宜蘭精舍的蘭陽班,班級數從十五班增為二十一班,服務人數也由一千七百多人預計增加至二千四百人,希望佛法的滋養能為長者帶來心靈富足,為人生帶來光明與希望。

課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常格法師播放的短片〈即使黑暗,也要成為社會的美麗空缺〉。影片中,藝術家楊士毅以七十五公尺的剪紙創作,比喻每個人生命中短短的一段路,就如同長青班每一位關懷員,希望可以藉由這個「空缺(臺語:工作)」好好地陪伴長者,即便只走過人生的七十五公尺,這樣的心也能幫助長者在課程之後,有正向的力量繼續往前走。

培訓課程提供關懷長者實用的「關懷技巧」及「預防與應變長者常見意外事件」,大家紛紛用心地做筆記,這樣的分享不僅在長青班可以派上用場,陪伴家中的老菩薩也非常實用。

信眾教育院監院常用法師勉勵我們,無論是資深或第一次承接任務,勿忘初發心,將自己歸零,並以謹慎莊重的態度陪伴每一位長者菩薩,而這一份用心,正是長青班最美的風景。

擔任長青班關懷員約兩年的時光,長者菩薩臉上幸福的笑容,一直是我服務的動力,無論是關懷與被關懷之間,彼此擁抱的是幸福與快樂,我想這一定也是所有關懷員的感動。

此次培訓,感受到長青班大家族不分彼此,四百多位菩薩齊發心,心懷共同的願景,期望給予長者菩薩最至誠的關懷、最用心的陪伴,在利他中提昇自我,與長者菩薩共學、共修、共好。

【法鼓青年開講】

創意青年 翻轉教育未來

◎黃憲宇

創辦了LIS線上教學平台(learning is sharing,NPO)、年僅二十五歲的嚴天浩,七月二十二日至高雄紫雲寺,分享開創線上教學平台的心路歷程,與現場八十位青年一起關心臺灣教育的未來。

「曾有學生問我,為什麼要學莫耳數?」嚴天浩第一時間的回答是:「考試會考啊!」但很快他就發現,莫耳數跟這個學生一點關係都沒有。「不需要知道莫耳數,他依然可以活下去。」從此以後,他就開始思索「學生學習動機」和「老師該教什麼」。

到臺東教學的經驗,讓他發現偏鄉部落的孩子不缺繪本、不缺電腦,「但是他們不看書,大家都在玩遊戲。」教育的城鄉差距M型化現象,仍在加劇。於是大三那年,他開始投入錄製線上教學影片,然而剛開始做出來的影片,一年點閱率只有一、兩百。「我知道有一群小孩需要這樣的資源,可是我做出來的影片,他們不想看。」

他不氣餒,號召各種專業的熱血青年,一起把影片做得更生動有趣。「如果教育也是一種行銷,老師就是努力把知識推銷給學生的人。」目前LIS線上教學平台,做出了五十多支有趣的科學教育影片。堅持共享精神的他,也開始得到社會的贊助支持,讓這場結合教育與公益的理想延續。

「身為青年的我們,能用什麼方式減少教育M型化?」「拿掉考試和升學後,學校或大人應該教孩子什麼?」演講後半段,現場聽眾熱烈討論教育的可能性,其中有來自臺師大、高師大、暨南大等校,即將成為老師的青年們,也有已經投入偏鄉、新住民教育的夥伴,提出他們深刻的觀察與創意思維,讓人感受到青年滿滿的熱忱與行動力。

空中鳥跡,師願相續

「以藝術做為建設環境與心靈人間淨土的接引。
以畫作做為感念師父,感恩繼續護持榮董的結緣。
祈願把報不了的師恩,轉化發揚,一念萬年,把恩傳出去。
願淨土在人間實現。願佛法的好讓更多的人知道。」
這是劉偉剛憶念師父,藉畫獻佛,於鳳甲美術館辦展的心念。
願我們以個人因緣,發好願,滿好願,還報師恩並自我實現。


▲(邱德興 攝)

◎劉偉剛(法鼓山榮譽董事會名譽會長)

這次畫展的背後,有著我三年多來的足跡寫影;尤其因健康亮起紅燈,終點近在呎尺的生命覺醒,在我意志裡,一股想要藉畫抒發藝術生命的醒喚。

作畫於我,開始是我個人一圓對藝術創作的浪漫夢想,卻變成一發不可收拾的一場自由自在,而又自認瀟灑的生命轉折。我緊隨著一股不知從何而來的充沛靈感,忘我地在創作中不分晝夜。

直到完成百幅作品後,才驚覺到這股驅動著我的意念靈感,和圍繞著我的包容和支持,竟然都源頭於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恩師聖嚴師父,結緣二十多年的萌芽出雲。因著師父的威德力,我心浮氣躁的頑劣習氣得以稍安。因著師父的悲願力,我那一點點藉畫獻佛的心願,得以和許多慈悲的菩薩們結上善緣。因著聖嚴師父身教言教的大悲弘願,策展團隊得以開闊包容的胸懷,給了我最需要的力量和勇氣。

我必須感恩感謝的人太多太多了。只能藉著畫冊,合十默禱,以感恩感動的心,祈願迴向,獻給我最敬愛的恩師,並祝福我應該親自道謝的好友摯友諫友們,人人平安健康幸福快樂。

【世界佛教村】
蓋一座禪佛教道場
克羅埃西亞.法集
【2017法鼓長青班北區關懷員培訓】
預約一場「晚美」人生
【法鼓青年開講】
創意青年 翻轉教育未來
【一念萬年 把師恩傳出去】
空中鳥跡,師願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