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程法師(右)、楊蓓老師(左)對談「禪與生命反思」。(李東陽 攝)

繼程法師 楊蓓老師 禪觀生命哲思

法鼓文理學院舉辦「生命教育對話」 從佛法觀照世間萬象


▲安和分院大殿裡,滿場民眾專注聆聽對談,學習從佛法觀照世間萬象。 (李東陽 攝)

【釋演化/臺北報導】「在這個亂世,要怎麼活得開朗、開闊、開明?」「當人力被機器人取代之後,人類會變成什麼情況?」「面對不斷變動的社會,法鼓山該如何變與不變?」六月二十二日晚間,馬來西亞普照寺住持繼程法師與法鼓文理學院副教授楊蓓,應文理學院之邀,於臺北安和分院進行「禪與生命反思」對談。楊蓓老師代眾叩問,繼程法師智慧應答,幽默逗趣的互動,睿智深刻的對話,為現場近千位聽眾,帶來一場充滿法喜的心靈饗宴。

「為什麼禪宗會有公案的方法?就是因為生命有疑情。在不斷受外界影響、追逐外境之餘,我們會停下來往內探問生命的本質——禪宗稱之為『本來面目』。」繼程法師點出,禪不是向外追逐,更不是表相禪味所能模仿,而是一種內省的智慧,回歸佛法,發現自性本是清淨,而清淨就是空。

楊蓓談到熱門的機器人話題,以及人類如何面對被機器人取代的危機,法師先是笑答:「假如家務有機器人做,就有更多的時間來喝茶,多好。」接著指出:「社會本來就處於不斷平衡的過程,這就是緣起。」例如起重機的發明曾經讓搬運工人失業,卻也讓更多人力投入重工業;一個社會制度產生偏差,便會有另一個制度取而代之,因此,無須過度擔心。

緣起法則是不變的,「因為這個『不變』,所有的變化就有了一個安定的內在力量。」繼程法師進而勉勵,在變化與尋求平衡的過程中,佛法與禪修是安心安世界的重要力量。法鼓山適應社會變化,運用種種方便接引,就是為了將佛法與禪修帶給社會。

繼程法師並引聖嚴師父所說「救苦救難的是菩薩,受苦受難的是大菩薩」表示:「師父要我們感恩所有的因緣,我們之所以會反省,就是因為看到不平等、不平衡的現象,而這些是要由某些人來承擔、示現。如果我們能夠用這樣的態度來看,並回到自心來用功,身心就會很穩定,因為這眾多因緣,都在成就我們的修行。」

最後,繼程法師分享最新創作的〈七福歌〉,作為送給大眾法的禮物:「一福得人身;二福能學佛;三福出了家,閱讀藏經五千卷:四福行佛道,心中煩惱事,盡向滅處散;五福修定慧;六福淨心靈;七福法不執也,唯覺念念不忘度眾生。」

香港南北傳佛教研討會

果暉法師論證《小安般守意經》實存


▲果暉法師於研討會中,發表對大、小《安般守意經》的研究。(法鼓文理學院 提供)

【本刊訊】六月二十九、三十日,香港寶蓮禪寺聯合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泰國摩訶朱拉隆功佛教大學等學術機構,舉辦「一帶一路上南北傳佛教研討會」,共有二十多個國家地區、一百六十多位南、北傳佛教法師、專家學者參加,發表九十九篇論文,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系主任果暉法師也應邀出席,並發表論文。

開幕式對談上,與談人之一,香港佛教聯合會執行副會長寬運法師表示,香港是南、北傳佛教交流的重要紐帶,香港佛教界曾多次邀請法鼓山創辦人聖嚴師父來港演講,師父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演說佛法,普受歡迎,令他印象深刻。

這場研討會就「絲綢之路」對人類文明交流的歷史貢獻、現實意義,及當代南、北傳佛教的機遇與挑戰,進行多方探討。果暉法師以「從敦煌文獻S4221到佛說大安般守意經T602」(From the Dunhuang Manuscript S4221 to the Da anban shouyi jing T602)為題,發表從敦煌文獻斯坦因第4221號中,發現《小安般守意經》的註解,證明《小安般守意經》確實存在。

然而,大、小安般經的對應關係頗為複雜,法師以安那般那念的教義研究,以及文本定型句、語彙內部證據等研究方法,不僅證明日本金剛寺《安般守意經》手稿,即為安世高所譯的《小安般守意經》,也證明了大篇幅的《大安般守意經》,即使經過陳慧、康僧會的編輯與註疏,仍保有與《小安般守意經》相對應的核心內容,這些也反映了安世高曾對《小安般守意經》加以再度編輯,或講解敘述。

鄧偉仁出席

德國學術研討會

【本刊訊】六月二十七日至二十八日,由香港中文大學禪與人類文明研究中心、德國哥廷根大學現代東亞研究所共同主辦,臺灣大學佛教研究中心等協辦的「全球視野中的中國禪法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於德國哥廷根市展開,二十多位與會學者,從詮釋學、語言學、歷史學、心理學、醫學等不同領域,研究漢傳禪法的應用實踐,法鼓文理學院助理教授鄧偉仁應邀參加。

鄧偉仁發表的研究主題,為七世紀唐朝武則天時期所出的《修禪要訣》,此為中國僧人明恂與印度禪師佛陀波利的禪修問答,卻不見記載於中國各藏經,可能於唐朝傳入日本後,即在中國佚失,至今尚無人深入研究,而此文獻有助於了解當時中國僧人修禪的具體問題,以及印度的大乘禪法。

此外,這次研討會中有部分研究,論及現代禪修發展的特色與誤解,鄧偉仁觀察,這是歷來禪修相關研討會較少涉及,卻很重要的議題,值得持續關注。

這次研討會是廣州六祖寺在哥廷根成立德國六祖寺的系列活動之一,六祖寺並與哥廷根大學合作,成立中國禪研究中心。鄧偉仁指出,近年來,漢傳佛教受到歐美大學與社會的高度關注,與聖嚴師父推動漢傳佛教教育理念不謀而合,並期許法鼓文理學院在此潮流之下,也能為漢傳佛教的國際發展,盡一分心力。

【僧大悟語】

安忍的價值

◎釋常啟

一位行者在僧大禪七的自由香中,熬著腿痛堅持坐了一個下午,下坐後雙腿不堪負荷,只能爬著出禪堂,站在後面的我看到了這一幕,忍不住驚歎行者的勇猛精進,一方面想著到底是什麼心行,讓他安忍下來的?

我想到洪蘭教授一篇介紹疼痛的文章,文中把重傷和輕傷的士兵分成兩組做實驗:受試者需把手伸進熱水中,在感受到疼痛的那一剎那,稱為疼痛臨界點,然後繼續把手放在熱水中,直到不能忍受為止,這是疼痛忍耐度。結果發現,重傷組的臨界點與忍耐度都比輕傷組高。這表示,疼痛的忍受是可以被鍛鍊的,吃過的苦愈多,愈能接受苦的磨練。那些久坐無礙、令人欣羨的禪眾,其實都是訓練過來的。

受試者同時也包括了癌末患者,這些人受過多次化療的痛苦,但是忍耐度竟比輕傷者還低。試想,若是受苦後情況會好轉,這個苦當然可忍受。但是對癌末病人而言,痛苦只代表他們的病情更加重了。原來,相信痛苦的背後有希望與價值,更能接受痛苦。人只要有希望,就可以活下去,禪修的練習亦然,若沒有修行背後的價值支撐著,大概一點腿痛也不能忍了。

另一個實驗,是給兩組受試者聽五秒和四十秒震耳欲聾的噪音,再評估最後五秒的難受度。令人意外的是,雖然四十秒組忍受噪音的時間,是五秒組的八倍長,評分卻比五秒組好。因為他們已開始適應噪音,「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就不這麼痛苦了。

實驗還有第三組,給受試者聽三十秒噪音,中間休息五秒,然後再聽五秒。結果這組的評分最差,因為他們的適應被中斷了,再聽噪音時,覺得完全不能忍受了。這告訴我們:愈痛苦的事,愈要一鼓作氣把它做完,一旦中間停頓了,要再做時,痛苦便會加深。所以有心練腿者,未敲引磬前,請安忍著別放腿!

《代先生的奇幻旅程》 探索生死尊嚴

【本刊訊】繼廣受歡迎的「心靈環保兒童生活教育動畫」、「一○八自在語.自在神童動畫」後,聖嚴教育基金會以現代人關注的生死尊嚴為主題,六月再發行新動畫《代先生的奇幻旅程》,希望藉由輕鬆的動畫,跨越宗教與年齡,讓大家了解生與死的尊嚴,建立正確的生命觀。

《代先生的奇幻旅程》片中主角「代先生」取自英文Die(死亡)的發音,是一位搭著火車不斷流浪的旅人,當他在一地停留,便與當地人交會一段故事或心靈對話,以此呼應聖嚴師父在《平安的人間》所談「生與死的尊嚴」:現世只是在無窮的、無限的生命過程中的一個段落而已,就如同不斷在旅行,死亡不等於生命的結果。

製作團隊從構思、籌備到今年六月上線,整整花了十年的時間,邀來擅長3D動畫製作、投影互動藝術創作的工作團隊,動畫由3D模型,模擬成2D油畫風格,畫風清新又溫暖。《代》一共二十集,前十集談「死」,後十集談「生」,從面對死亡的恐懼開始,了解唯有認真地活,才能安心地死。一至五集已上架,歡迎掃描下方QRCode連結觀看。


【法鼓書齋】

佛陀花園賞花去

■《人生》雜誌408期8月號


佛陀的花園在哪裡?就是整個大千世界,花園內森羅萬象,皆在放光說法。本期專題邀您一起賞花去,看見開放在佛教典籍中的花,認識佛陀用來引導眾生悟入佛法的植物譬喻。佛陀的一生都在大自然中度過,在不同的樹下出生、成道與涅槃,這些樹木彷彿是「人間佛陀的時空座標」,讓人仰望而懷想佛陀。花草樹木也是禪宗智慧傳承的重要符碼,柏樹子、桃花、梅花、荊棘……廖肇亨教授帶您解讀古代禪師如何禪觀花木,呈現內心的風景。

從藥劑師變成住持的太瑞知見,細說當年放下試管拿起念珠,實驗佛陀八萬四千帖藥的歷程;臺大農藝系名譽教授劉麗飛揭開植物的祕密,其實植物比你想的更聰明;葉柏綸醫師則分享親身體驗植物療癒力的生命故事。

「人生講堂」聽黑熊媽媽黃美秀,娓娓道來獨行熊徑二十年的追熊人生;「一種觀看」透過攝影師之眼,引領您以清淨心看見世界的美好。

(每本150元,訂閱一年1440元,另有特惠專案,請見心靈網路書店)

◎歡迎加入《人生》雜誌facebook

◎洽詢電話:(02)2896-1600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www.ddc.com.tww


■《訂閱《人生》電子雜誌

◎法鼓文化電子書城:http://www.ddc.com.tw/pub/

◎udn讀書吧:https://goo.gl/kO9b2l

◎HyRead ebook電子書店:https://goo.gl/ZfD8Iv

繼程法師 楊蓓老師
禪觀生命哲思
香港南北傳佛教研討會
果暉法師論證《小安般守意經》實存
鄧偉仁出席
德國學術研討會
【僧大悟語】
安忍的價值
《代先生的奇幻旅程》
探索生死尊嚴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408期8月號
佛陀花園賞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