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眾們集思廣益,分享關懷活動內容。 (蘭陽精舍 提供)

啟動地區關懷心契機

護法總會悅眾巡迴關懷到蘭陽 東部鼓手分享交流活力無窮

【林何臻/羅東報導】護法總會全臺悅眾巡迴關懷的腳步未曾停歇,第六場於七月十五日在蘭陽精舍舉辦,護法總會副都監常遠法師、服務處監院常應法師、副總會長許仁壽、服務處主任胡正中等人,與約九十位來自宜蘭、羅東、花蓮地區的悅眾交流。文化中心常慧法師與法鼓文理學院生命教育學程主任辜琮瑜,則帶領悅眾再次深入體會法鼓山的理念,提起學佛的初發心,從中探索未來地區轉型的方向與做法。

常遠法師首先感謝悅眾多年來的奉獻,並說明為了契合社會需求,地區辦事處須轉型為心靈環保學習中心,普遍接引大眾。至於如何落實轉型?常應法師邀請悅眾分組討論,集思廣益,悅眾們於大堂分享時踴躍提議,包括:接引年輕人時,可以共同關切的議題為切入點,例如「如何關懷失智長輩」,並舉辦相關講座等,而對於年邁的資深義工們,也應設計關懷活動與課程。

許仁壽在致詞時懇切分享,為了接引新血,須先轉換思維,主動走進社區關懷,同時回到內心的修行,在日常生活實踐佛法,才能真正做到同理他人,進而讓大眾感受到學佛的法喜。宜蘭區悅眾李銘灶對此深感共鳴:「接引他人之前,應先改變自己,把心中的『圍牆』打掉。」在落實社區關懷方面,則建議擴大地區合作對象,在以佛法為核心的前提下,開發更多元的活動。

一天的課程與分享,幫助眾人更加提起自利利他的願力。常慧法師導讀《福慧傳家》時,先請大家思考何為法鼓山的「傳家寶」,進而鼓勵眾人以舉辦讀書會等共修活動,來深入閱讀聖嚴師父的著作,接著讓大眾將師父寫給悅眾的信,製作成小卡珍藏,以提醒自己不忘初心;辜琮瑜則以影片和小遊戲,引領眾人更深層地認識心的作用。

學佛甫兩年的花蓮區悅眾周慧華表示,辜老師藉由「生命的共振」短片,說明彼此的心念如何相互影響,讓她了解應先護念自心,才能以正向的力量去影響他人。資深悅眾林蓉敏則回饋,法師的關懷與精心安排的課程,在在讓自己重新提起願心,不論在修行上,或是未來推展社區關懷方面,都感到更加穩健踏實。

緣生緣滅看生死

豐原舉辦安寧講座

【豐原訊】當臨終者生命走到最後一程,如何幫助他及其家屬安心?豐原辦事處於七月二日舉辦「安寧關懷與DNR」講座,由寶雲寺果雲法師、埔里基督教醫院安寧照護主治醫師陳嘉瑋主講。滿場一百多位聽眾當中,近半數是第一次走進豐原辦事處,顯見佛法的善終觀念、臨終安寧關懷等,人人都會面對的生死課題,受到民眾高度關注。

透過聖嚴師父《大法鼓》影片對生死的開示,聽眾首先了解人的身體和心念,一直在不斷地生起和滅去。「懂得佛法的因緣、因果觀,明白緣生緣滅、不生不滅、無來無去,就不會不安地揣測未知的世界。」長年投入中部臨終及助念關懷的果雲法師,接續師父開示的生死觀念,說明佛法能幫助往生者及家屬安定,「一聲阿彌陀佛,即帶來無量光、無量壽的祝福。」法師表示,走向善終最好的方式,便是把握每個當下,先改變自我觀念,才能幫助家人坦然面對。

二十多年前,於中部成立安寧療護病房的陳嘉瑋醫師,從醫療及法律觀點解說《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並說明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o Not Resuscitate,簡稱DNR)及安寧緩和醫療,是為了保障病人的生命尊嚴。二○一六年通過的《病人自主權利法》,鼓勵民眾提前預立醫療計畫,照著自己的心願,走完人生最後的路程。

資深護理師程子芸也受邀分享,過當的醫療方法都使病人承擔痛苦,「現代人已經覺醒,不希望過度的醫療急救,成為往生者的臨終儀式。」癌末病患林秉瑜則現身說法,表示多年前罹患鼻咽癌的父親,聽從醫師建議,選擇安寧療護,讓現在的他有了正向觀念,「重要的是,生了病不要躲在家裡自怨自艾,要勇敢走出來,為自己、為他人創造更多的生命價值。」

傳燈院帶您用心吃飯

【魯瑞甯/臺東報導】為了讓更多人體驗專注、放鬆吃飯的喜悅,傳燈院於七月二日與信行寺合辦「用心吃飯研習營」,由常願法師帶領推廣團隊,從禪修和健康觀念、實地體驗吃飯等方式,與臺東民眾分享好好吃飯的方法。

常願法師說明,透過「用心」吃飯,而非用力吃飯,可以讓食物的營養充分被消化吸收,促進身體健康。如何用心吃飯?法師表示,用餐前,先觀察碗中食物,將分散的心集中在吃飯上,進而以放鬆專注的心情,與家人親友共同用餐,從中培養相互尊重及關懷,同時體會食物一點一滴得來不易,從內心生起感恩惜福的心,學習珍惜擁有、尊重自然和生命。

午齋時,法師帶領學員體驗用心吃飯的過程。透過每咀嚼一口、數一個數字的方式,逐步感受飯、菜在口中的變化。學員們在安定、放鬆、專注的狀態下,細細品嘗口中的食物,享受身心安住的法喜。

下午的靜心茶會,學員跟著法師引導,以聞、看、嚼、吞來練習品嘗葡萄乾,從視覺、嗅覺、觸覺、味覺,感受一顆葡萄乾帶來的感動,從而觀照自己,讓心達到放鬆和專注。學員還透過廣播劇,感受在校園推廣「用心吃飯」時,老師和學生配合音樂及指引放鬆身心,享用午餐的過程,體會用心吃飯的好。

一位擔任國小老師的學員表示,願積極在學校推廣,還有學員帶回海報及教學CD,希望自己已當老師的二個孩子,也能響應、推廣用心吃飯活動。

莊馥華談心 講「生命的高低階」

「人生道路有高低,只要認真、努力活著,就是最美的生命。」二○一六年法鼓山關懷生命獎得主莊馥華(圖右),六月二十八日在母親邱梅珍陪同下,於法鼓山人基會「心靈講座」演講「生命的高低階」。分享自己在十歲時因一場火災意外,眼睛看不見、無法說話、頸部以下癱瘓,即使如此,仍能開心地勇往直前,並體會到快樂在於思想,而非環境。

無法言語的她以額頭敲擊感應棒,再連到電腦,發出想表達的聲音,在場聽眾無不動容讚歎。許多人好奇莊馥華是如何辦到的?臉上帶著動人微笑的她說:「十歲前我很愛哭,現在很愛笑。受傷之後,就是邊哭邊笑走過來了。」有聽眾表示,莊馥華的分享給人積極的勇氣,「讓我們更珍惜所擁有的一切,正面看待人生的日常及無常。」

(文/張麗君.圖/法鼓山人基會 提供)

文山區勸募聯誼 募人又募心

行動報師恩,募人又募心!六月二十五日,文山辦事處舉辦「小沙彌回法鼓山」暨勸募聯誼活動,近一百二十位勸募及護持會員,相約回到法鼓山園區。眾人從溪邊步道行過大願橋,感受法鼓文理學院心靈環保的校園環境,並透過各組規畫的活動,帶領大眾認識文山辦事處的過去和現在。

辦事處草創期的「文山勸募一號」簡純如與余少榮,首先帶兩位小菩薩穿著一號數字衣,進行趣味問答,文山區首任召委林立等悅眾,接著介紹辦事處的搬遷和發展過程。資深勸募關懷員邱玫玲、慰訪組組長黃貴英、助念組組長楊卻,分別解說各組關懷內容,邀請眾人一起參與。特別的是,活動組設計了多寶桌遊、賓果大連線,熱絡的遊戲內容中,融入了辦事處各項共修課程的介紹,有趣又令人印象深刻。

(文/編輯室.圖/文山辦事處 提供)

劉偉剛「空中鳥跡」畫展

藉畫獻佛 護法結緣

◎連智富

十月,將有一場讓法鼓山弟子們感到既親切又回味的畫展——「空中鳥跡」,從無中生有到願滿渠成,過程令人感佩又感動。作畫藝術家的畫作內涵,則是我們的法鼓情誼、互為道侶的回首。這位藝術家,和我們一齊隨著聖嚴師父,從荒煙蔓草、篳路藍縷到建設法鼓山,他就是法行會創會執行長、榮譽董事會前會長劉偉剛。

本來只是想一圓藝術創作的宿夢,卻一發成為生命中另一場奇幻轉折。偉剛菩薩說自己也不知道哪兒來的靈感和力量,直到三年內完成百幅作品後,才意識到原來驅動他的,源自生命中的一場菁英禪三,和跟隨師父二十多年來耳濡目染、循循善誘的教化。

原來他無法忘懷師父的殷殷囑咐,這股「向師父懺悔、向師父報恩」的發願,促發了他不捨晝夜的創意揮灑。許多善知識大德在讚歎中,紛紛歡喜自發再捐榮董,希望不斷護持法鼓山推動三大教育、弘揚漢傳禪佛教,而藉此與偉剛菩薩結緣畫作,更體受布施之外的法喜。不只作畫開畫展,偉剛菩薩更有不一樣的掛念。他曾見習師父引領僧俗四眾創建法鼓山的過程,發現一個現代的人間淨土,除了清淨安定人心,環境內涵藝術的莊嚴,更可撫慰人心。

藉著這場藉畫獻佛、還報師恩的畫展,我們也可因著個人因緣,持續人間社會向善向上的燈火,就像偉剛菩薩一樣。相約在二○一九年,師父圓寂十週年時,以延續師願的具體作為,來向師父致敬和感恩。

展覽資訊

主題:空中鳥跡

地點:鳳甲美術館

時間:9月30日至10月29日

啟動地區關懷心契機
緣生緣滅看生死
豐原舉辦安寧講座
傳燈院帶您用心吃飯
用心吃飯教師推廣研習營
莊馥華談心
講「生命的高低階」
文山區勸募聯誼
募人又募心
劉偉剛「空中鳥跡」畫展
藉畫獻佛 護法結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