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關心家人?

在家庭、工作與生活各層面,您可曾真正「當家作主」?
方丈和尚果東法師新書《福慧好當家》,
與讀者分享接任法鼓山第二任方丈以來,
學習當家、做好當家,到福慧傳家的歷程。
有了這些「當家」之道,不但能做自己的主人,
更能安己安人,成人成事。

◎文/果東法師‧繪圖/菊子

多數人嚮往一個和樂的家,可是現實的家庭生活,往往是拱手讓煩惱當家。原因在於家人互動愈是頻繁,所產生的利害衝突與感情矛盾也就愈多。假使不善於疏理、溝通,經由日積月累地惡性循環,也就常見有人生悶氣「冷戰」,有人發脾氣「宣戰」。只是無論冷戰或者宣戰的一方,通常都會在事過境遷後反思:究竟哪裡出了問題,使得最親密的家人,成為自己最按捺不住情緒的烽火怨家?

常有人向我反映,平時與同事、朋友相處,態度非常和氣,不但會主動關心,還具有幽默感,合作講義氣。可是一回到家,就像影片自動切換了靜音模式,對家人不愛搭理、不想開口。有些人則是不但做不到和顏悅色、輕聲細語地溝通,甚至還把夫妻吵架當成平常事。出門在外與返家進門,判若兩人。

安家也要就業、敬業

身心與環境是相互影響的。在職場,一般人基於就業、敬業,經由努力付出,收獲相對的報酬,包括職權及同事情誼,都是一種回饋。相形之下,能夠以「就業、敬業」的心態對待家人,將家人回饋的關懷與尊重,視為自己盡責負責的「報酬」,則顯得少了。

權與責,往往是一組相對的概念,先有責,後有權。以一個家庭的家長來講,養家、安家是盡責盡分,溫馨和樂的親情,則是家人回饋的無形報酬。在過去的農業社會,養家責任多在男主人身上,現今社會有許多家庭,夫婦雙方各有工作,共同負起養家的責任。養家是為了安家,安家則要使家中每個成員都能各盡其力,各守其分。即使工作再忙再累,還是得用心維繫家人親情。假使無法每天撥出時間陪伴家人,退而求其次,至少每週勻出一段家人共處的時段,才不致使家人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清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盡責負責,與家人和敬相待,是佛陀提點在家夫婦的相處之道。其中,丈夫對妻子要以禮相待,態度尊重不輕視,提供衣食無虞的生活,讓妻子可以妝扮自己的儀容,將家庭的經濟生活交由妻子來管理。妻子的相對義務是:照顧先生的生活起居,言語柔和,態度敬順,有預先知道先生想法的體貼默契。

二千六百多年前的家庭和睦之道,或許因時空不同,已無法全然適應現代的家庭倫理,但是盡責盡分、相互尊敬,為對方設想,仍是經營親情的要則。如果我們認同事業需要經營,友誼需要經營,那麼家庭關係更需付出時間與心力經營。

多一分禮讓,多一分和諧

至於如何避免對家人口不擇言,傷人又傷己?其實多數人是刀子嘴豆腐心,本意並非刁難,只是有時說話不經大腦,心直口快。建議不妨練習:「話到嘴邊先暫停,打個逗點,停頓一下。」想想氣急敗壞說出口的話,真的能夠表達自己的心意嗎?還是被習性綁架了,耍嘴皮子當有趣?

據我了解,家人間的齟齬,多半不是為了什麼緊要之事,只是生活中細瑣的小事。對於小事,實在不必要堅持己見,多一分禮讓,就能多一分和諧。問題就在於很多人往往看不慣、受不了,認為自己的感受最真,自己的想法最好;如果夫婦雙方堅持不下,也就難免自以為是,互相爭論計較。

夫婦相處,意見不同要彼此包容,要報恩不要報復,要講倫理不要論理,要慰問不要質問。有心改變自己的態度最重要,不說情緒性的傷人話語,轉為客觀描述,或以柔和的方式表達,漸漸就能將不好的言語行為調整過來了。 家人之間如果能夠和樂無諍,自然家和萬事興。

【汶川震後】

實現助人的諾言

編按:九年前汶川大地震後,法鼓山救援團隊飛往四川災區協助民眾。當年住在綿陽市安縣秀水鎮的一名少女,日前來信回憶走過震災的心路歷程,分享她的感恩與成長。

◎楊卜凡

二○○八年的那一天,我從無知、叛逆,變成無助。原以為天搖地動後,可以回家好好吃頓飯、洗個澡,但從下午等到夜幕降臨,身為醫生的父母親,都沒有來接我。

其實我很矛盾,心中雖然期待他們來接我,證明我是重要的,可他們如果來了,那表示他們沒有參加救援,這樣又對工作不負責。

地震後的第六天,我在好心人的幫助下,與爸爸、媽媽見面了。爸爸消瘦好多,遠遠望去,我差點認不出來。正當我們在一張涼席上,共吃一碗飯時候,爸爸被通知去救人,回來的時候,他把我們的飯菜分了一大半出來,說要給剛剛救治的病人吃,他們從大山裡面出來,走了三天三夜沒有吃喝。我理解,把飯菜端給病人。後來才知道,爸爸在物質缺乏的震後前期,每天最多只吃一頓飯。

在無助與迷茫的時候,遇到了您們,參與您們的活動,讓我收穫很多。您們在臺北可以過得很好,卻願意到災區救援,真心地去幫助、關心別人,在艱苦的條件下,依然開心地過每一天,給我很大的感觸,讓我學會感謝遇到的每一個人。

您們離開那天,還在我媽媽路邊的診所分送生活物資,在精神和物質上都幫助了我們。對於您們,我們家特別感恩,我不太會表達內心的情感,但是當年受到的幫助,我都記在心裡。

以前我常常抱怨父母對自己的關心少,以後絕對不做醫生,但在震災當中,我以我的父母為榮。高中畢業後,我考上了醫學院,現在是神經病學碩士研究生,並在醫院臨床學習。我喜歡當醫生,因為可以履行當年的諾言:自己有能力之後,也會幫助更多的人。

獨一無二的《心經》

◎福島守(日本)

四月三十日,我參加法鼓山香港道場舉辦的浴佛節,翌日,前往饒宗頤文化館參與香港道場舉辦的佛誕活動。偶然在「鍊心鈔經共修」區,看到一張紙卡,上面寫的《心經》經文,每個字的字型都不一樣,有的字還以圖形呈現,我對它非常感興趣,特別問了義工菩薩它的用意是什麼。義工菩薩為我解釋,原來它是去年青年禪五時,從每一位參加學員所鈔的《心經》中,各挑選出一個字,組合成這幅獨一無二的《心經》。聽到這樣的用意,我心裡非常激動,馬上向義工菩薩索取五張,作為贈送給日本朋友的最佳禮物。

回國以後,我把它們送給四位經常誦念《心經》的學佛朋友。我先向他們解釋這幅《心經》的由來,再分享我對它的看法:經文中,每一個字體都不一樣,展現了每一位作者獨特的性格,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以後也不會出現和它一模一樣的了,所以非常可貴,這就是《心經》「色即是空」的意思吧!

聽完我的話以後,朋友們也都和我一樣,對這幅《心經》十分感動,並非常佩服香港青年禪眾、法師及義工們的用心。大家都覺得,真有意思!

放鬆好眠真幸福

◎王果智

睡不著已困擾我好久,幾個月前,從聖嚴師父的《法鼓鐘聲》中,看到「五分鐘靜坐法」,我照著書中說的,把「眼球放鬆、頭腦放鬆、臉部肌肉放鬆,做輕鬆的微笑狀。然後提肩做三次深呼吸,再保持平常呼吸,並把小腹放鬆」,做了五分鐘後,全身放鬆了,很快就睡著了。

這個方法剛開始很有效,但不久又開始睡不著了。我的失眠是項沉痾,長年操勞煩憂,使得神經緊繃。最近又從師父的《禪鑰》中讀到:「失眠是因為腦神經緊張,而工作繁重、憂慮過度,會使腦神經緊張。用腦過多時,雖然未到達頭痛的程度,但頭會發熱。」師父建議可用手按摩眉稜骨正中,按摩時要緩緩用力,而不是強力地刺激。後來,我常常按摩眉稜骨正中央,再配合「五分鐘靜坐法」,就能輕輕鬆鬆地進入甜美的夢鄉。

以前,怕睡不著導致隔天精神不佳,愈怕就愈無法放鬆,緊緊張張地在心裡念佛,愈念心愈慌張。現在,偶爾又睡不著時,因為全身放鬆了,就躺著輕輕鬆鬆地念佛,愈念愈平順,不知不覺就睡著了,睡好真幸福。

「失眠」是一項文明病,失眠的人不知有多少?希望大家來學習禪修,最少學會這種經濟又安全有效的放鬆方法。聖嚴師父留給我們的法身舍利何其珍貴,祈願大眾都能珍惜,並從中受益。


▲(林俐 繪)
福慧好當家
如何關心家人?
汶川震後
實現助人的諾言
獨一無二的《心經》
放鬆好眠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