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人社學群畢結業生與師長合影,期許邁入人生下個階段,實踐菩薩大願。(許朝益 攝)
文理學院/僧伽大學
畢結業生 菩薩行啟航
人社學群首屆學生圓滿學業 發願利他
【邱惠敏/金山報導】法鼓文理學院人文社會學群首屆學生畢結業了!六月十七日上午,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學士、碩士班及人社學群,共五十一位學生,在第三大樓國際會議廳參加畢結業典禮,創歷屆畢結業人數最多紀錄。下午,僧大於同一地點歡送八位畢結業學僧。
十七日上午,文理學院畢結業典禮,在近四百位師生與親友觀禮下,方丈和尚果東法師、校長惠敏法師、副校長蔡伯郎、佛教學系主任果暉法師,為佛教學系畢結業生依序搭菩薩衣、傳燈發願。人文社會學群學群長陳伯璋,則為兩位人社學群畢業生撥穗、頒發畢業證書。
惠敏法師以畢業服「海青」寓意祝福:「海青也稱海東青,﹃翩翩舞廣袖,似鳥海東來﹄。希望畢結業生日後能翩翩揮廣袖之舞如海東青!」並由一則剩食新聞說起,「飲食不是理所當然的事」,世界上還有許多人遭受飢餓之苦,我們應從自身的「食育」開始,落實「心靈環保」與「身土不二」的觀念,感恩每一口飯的得來不易,藉由改變飲食進而改變世界。
甫自北美關懷返國的方丈和尚,分別在兩校畢結業典禮中表示,大學院的畢結業生,有別於他校畢業生,有佛法為立基,終生有無窮的寶藏,若能以聖嚴師父的「行事六要領」與「人生十理」,當成為人處世原則,必能廣結善緣,以菩薩行自利利他。
代表畢業生致詞的覺光法師表示,雖無法像他校畢業生,以金錢物質回饋母校的培育之恩,但自許向社會大眾推廣法鼓山理念,以及奉行健康五戒、終身學習五戒,進行社會淨心教育,更符合創辦人聖嚴師父的辦學理念。今年從社會企業與創新學程畢業的黃亮鈞、林慧碧,皆因認同師父的理念而報考,短短兩年內拿到學位,精神令人感佩。
下午,僧大佛學系六位、禪學系二位學僧畢結業,加入僧團領執,發願為如來家業奉獻。現場共有二百多位師生、親友、義工觀禮,演虔法師的家人更遠從馬來西亞來參加。
在校學僧準備三段精彩表演,其中重現師父早齋開示的一段,猶如送給畢結業生的祝福與勉勵。代表致謝詞的演定法師,以「不管身在哪裡,法鼓山就在哪裡」與大家共勉,別忘了師父說「佛法那麼好」,一定要讓更多人知道。

▲方丈和尚與僧大師長為畢業學僧點亮缽燈,期許傳承佛法,荷擔如來家業。(許朝益 攝)
僧大畢業製作精彩呈現
【本刊訊】法鼓山僧伽大學六月四日於海會廳舉辦「一○五學年度畢業製作呈現」發表會,佛學系五位畢業學僧,依據專長及志趣,展現學習成果。
演寶法師發表「法鼓山傳戒會儀軌特色之初探」,演潔法師借助法鼓文理學院的空間研究,邀請香港、臺灣的義工參與,開發出結合即時導覽、禪修與生活的「導覽法鼓山APP」,演欣法師提出「行住坐臥.語默動靜之八正道」,演虔法師呈現「翻譯原則初探──以Setting in Motion the Dharma Wheel(四聖諦講記)為文本」,演懷法師分享「美好的晚年——『活得快樂、病得健康、老得有希望』」。
僧大副院長常順法師表示,學僧的畢業製作是慧學課程的展現,引導學僧以「聞慧」按部就班、達到目標;以「思慧」接受指導、引發思考;以「修慧」循環三學、身心修行。校方將把修改後的作品製作成論文集,供以後的學僧參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