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
親子一起來

承續東初師公的教法,聖嚴師父一生刻苦勵學,
帶領僧俗四眾,胼手胝足開創法鼓山,傳承農禪家風,
法鼓文化於四、五月分別出版兩部動畫系列:
《農禪寺師徒故事》與《聖嚴法師與觀音菩薩的故事》,
用活潑親切又趣味的方式,記錄這一段段珍貴的師徒互動故事,
以及師父學習觀音菩薩的一生歷程。

◎文/邱惠敏.圖/法鼓文化 提供

回味無窮的刻苦歲月

改建前的農禪寺,紅色屋頂的鐵皮屋殿堂是許多人的共同回憶。《農禪寺師徒故事》帶我們穿梭時光隧道,重回東初老人草創農禪寺的時代,從北投兩層樓的開山農舍,到增建鐵皮屋,最後在金山覓地,興建法鼓山的歷程。

這部法鼓文化首度嘗試製作的動畫,共有十集,描述三代師徒的修行故事,東初師公身體力行的農禪家風,由聖嚴師父接續傳承,不只教導弟子佛法,從種田到下廚、縫衣補襪……全部親身示範,真正的修行磨鍊,就在這點點滴滴的生活細節當中,儘管艱苦克難,卻是令人回味無窮的美好回憶,至今仍為四眾弟子津津樂道。

為了製作《農禪寺師徒故事》動畫系列,法鼓文化製作團隊從改建前即展開規畫,特別專訪多位僧眾和早期參與至今的信眾等,更多次親訪老農禪寺,篇篇敘事皆由真實故事改編。畫面中的早期農禪寺大殿、開山農舍、齋堂、聖嚴師父書房、入慈悲門等場景,都是美術設計考究當年實際樣貌,一筆一畫如實繪出,從前置作業、腳本、手繪人物原畫、動畫、美術背景、配樂,處處用心。此外,更由知名演員張世為聖嚴師父配音,歷經年餘,於二○一三年上映第一集。實事求是的用心作法,亦可說是從農禪寺到法鼓山一路發展的另一種歷史紀實。

雖然農禪寺的外貌一變再變,但是那些發生其間的師徒道情、參禪學法當義工的信眾身影,始終令人感動,也許當年你也身在其中。現在透過動畫重溫往事,更可以引領下一代,感受早期刻苦卻充實的修行滋味。

觀音護佑的學佛歷程

為什麼聖嚴師父說法鼓山是觀音道場?《聖嚴法師與觀音菩薩的故事》動畫系列,描述師父從小開始,與觀音菩薩結下了不可思議的深厚因緣,由小小的張保康望著江上的月亮,心想「月亮怎麼總是跟著我跑?」展開一個小孩與月中觀音的溫馨故事。

動畫共分六集,講述月亮中的觀音菩薩,一路伴隨著小沙彌常進、軍人張採薇、再度披剃與山中閉關的比丘聖嚴……直到負笈日本苦讀,聖嚴師父無意中抬頭望見天上一輪明月,終於明白那是觀音菩薩一路的守護!

爾後,從東洋到西洋,飄洋過海到了美國,依然是觀音菩薩給了師父信心,最後師父終於建立法鼓山觀音道場,這處北臺灣第一聖地,兌現了兒時心中發願「塑一個又大又美的觀音」的承諾。

此動畫系列自二○一五年開始繪製,影片中的人物,邀請插畫家菊子繪出造型,之後採用電腦2D技術製作。菊子曾為《大師密碼》系列童書繪製插畫,目前擔任《人生》雜誌封面繪圖,這是她首度為動畫卡通捉刀,生動地繪出聖嚴師父不同時期的神韻,受到大小朋友的喜愛,自播映以來,廣受好評。



以禪攝淨 陳劍鍠直探師父禪淨思想

【本刊訊】「我的淨土觀念,是有層次的不同,而沒有一定的方位差別。人間淨土是最基本的,然後是天國淨土,還有他方佛國淨土,最高的是自心清淨的自性淨土。」聖嚴師父自述承繼太虛大師的「人生佛教」,並本於自身的禪修體證,一生致力於建設「人間淨土」。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陳劍鍠新作《禪淨何爭?——聖嚴法師的禪淨思想與體證》,從禪入手,探討聖嚴師父的淨土觀,書中爬梳師父擷取華嚴、天台、禪、淨等教法,並觀察其如何將不同的思想路數,運用在開創「人間淨土」的思想上。法鼓文化將於六月出版。

全書共分六章,從師父引用永明延壽的「一念成佛論」來論證人心的淨化;以蕅益智旭的「現前一念心」來闡述實現人間淨土之可行性,審視其人間淨土思想,並探討師父對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的觀念詮釋,以及方法、次第的建立、與禪修的結合,主要是對話頭禪與默照禪的運用。此外,還討論了師父對於念佛法門的思想理念、方法指導、推廣,以及念佛禪的修持方法、融合禪淨等議題。

本書論列的重點,在於師父如何看待「禪淨雙修」,陳劍鍠認為,聖嚴師父透過「以禪攝淨」的方式,來倡導「建設人間淨土」之宏謨,主要是因修習淨土法門者眾,且中國佛教向來具有禪淨雙修的傳統,必須將理念與方法統整釐清,因此,師父以其禪法體證,所提倡的「建設人間淨土」,是從理境來談淨土義,念念相應念念住淨土。

陳劍鍠認為,對現代人而言,能透過師父的引導,了解修持的理念依據、要領,進而進入實際的修持,不致盲修瞎練,是極為珍貴的實用教法。

體驗農禪家風
親子一起來
回味無窮的刻苦歲月
觀音護佑的學佛歷程
以禪攝淨
陳劍鍠直探師父禪淨思想
2017兒童心靈環保體驗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