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慧傳家‧六度萬行】(2)

無為無相 談布施波羅蜜

布施與無相、無為相應,即為解脫道,布施與菩提心相應,即為菩薩道。
布施行在自利來說,可增上自我的福德智慧;在利他來說,則是增上眾生的福德智慧。

◎聖嚴師父

開始修行,不論是自利或是利他,布施是最容易的,也最能讓自己或他人立竿見影,感到歡喜。布施又分有相布施及無相布施,有相布施是有原因、有目的,可能為了還債、投資等種種理由,是以求自我利益而布施。譬如說我虧欠了某人,但是他不要我還或是報答,我只有拿一些錢或東西,送到教堂、寺院、慈善機構,這樣的布施,是因為覺得欠了人家的情,想辦法為他做一件好事,了去自己心中的牽掛。

修解脫道與菩薩道 皆須布施

曾經有一位演員,因為他的太太對他很好,問她需要什麼東西來感謝回報她時,他太太卻說﹕「送我最好的東西,就是參加聖嚴師父的禪七。」這位演員真的來了。禪七結束後,我問他為什麼來禪七,他說:「還債的!」竟然也有這樣的布施,但是這種布施也很好啊!

有相布施,第一種是希望得到社會大眾給他一個好的名聲;第二種是現在布施,希望在年紀大一點時,人家來回報他、感謝他;第三種是因為宗教信仰的緣故,希望在這一生布施之後,有財產存在天國裡,等著去享受。

有相布施好不好呢?其實也不錯,總比有些不布施的人,專門拿人家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東西要好多了。

無相布施的意思,只是為了布施而布施,布施之後,還要做「三輪體空」的觀想﹕「沒有東西可布施,沒有接受布施的人,沒有做布施功德的自我。」

布施與無相、無為相應,即為解脫道,布施與菩提心相應,即為菩薩道。布施行在自利來說,可增上自我的福德智慧;在利他來說,則是增上眾生的福德智慧。因此,現代的人應當多行布施。

財施、法施、無畏施

布施有三個項目:

財施:用物質和金錢的布施。又可分為四種:金錢、物質、時間、知識。甚至還有身體的布施,例如把自己的皮膚移植給受傷的人,捐器官、捐血液給需要的患者。

法施:是用佛法來布施。「法」就是緣起法及因果法,這是佛法的根本。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知道緣起,懂得緣起,一個影響一個,這叫因緣法。種何因得何果,生死法是有漏因果,解脫法是無漏因果。

無畏施:使恐懼害怕的人,不再害怕。譬如說有人怕窮、怕死、怕犯罪、怕世界末日、怕地球毀滅。事實上,佛經裡告訴我們,除了這個地球,還有無量的他方世界。因此,我常告訴別人,遇到困難時,要「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真的沒有辦法時就不管它,也沒有什麼好怕的了。

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中說,布施是可以對治慳貪,除卻貧窮。當我們有布施心時,自然就會去努力耕耘、去生產、去成就。譬如大家沒有水喝,你發心發願去挖井,或到山裡找泉水、找河流,結果給人家愈多,自己得到的也愈多。 (待續)

(摘自《佛法綱要》,原篇名〈六波羅蜜講記〉)

二十年象岡雪


自從聖嚴師父一九七七年在美國佛教會主持生平第一次禪七,漢傳禪佛教在西方的耕耘,至今已有四十年了。期間一項重要的里程碑,就是在一九九七年成立了象岡道場。

一座道場從無到有,需要非常的耐心與毅力之外,還需靜待因緣成熟。剛購入的象岡道場,原來是天主教女青年會的夏令營用地,除了現在的辦公室之外,齋堂和禪堂都沒有裝設暖氣,屋舍老舊。即使如此,聖嚴師父仍舊將冬季的兩次禪七,從東初禪寺移到象岡道場,更增加禪十四、禪四十九等長期的禪修活動,持續至今。

二十年來,象岡道場每一年的冬雪中,都有禪師與禪眾的身影,珍惜著弘法與修行的因緣,精進地用方法體驗每一個當下。聖嚴師父弘揚漢傳佛教的願心,就是法鼓山「福慧傳家」的傳家寶,祈願四眾弟子代代相傳,持續不斷。

(文/編輯室.圖/釋常護 攝)

舊金山道場話頭禪二心得

一趟發現之旅

◎吳美雲


曾經打了十幾次禪一及禪二,都只是跟著做動作,卻沒有從中體驗到放鬆,這次禪三最大的收穫,就是從打坐前的頭部運動及八式動禪中,真正體驗「鬆」跟「緊」的差別,而且先前胸悶的現象也改善了。

此外,我要感恩蒲團,它讓我感覺到天堂及地獄!一天早上,經行回來後,連坐了兩炷香,感到輕鬆安定的覺受,彷彿置身天堂;其他時候,我也曾坐得痛到滿腦子想:「怎麼還不敲引磬!」甚至晚上要擦藥,真是苦啊。

總護果毅法師分享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經驗:他在高中時參加一項山林活動,走了十幾個小時才到目的地。路上大家一直問:「還有多久才會到?」無論是走了四小時,還是七、八個小時,帶隊的老師總是回答:「快到了!」過程中,每個人也都在問自己:「難道要回頭嗎?」我想這個經驗可以運用在禪修上,平時在職場上也一定可以應用,因為,無非是心的磨鍊。

法師還教我們,透過「心中有別人」的觀照,和人對話時,可以覺察自己的態度、多一點同理心,如此就能多增長智慧了,這讓我非常受用。

最後,在大堂分享時,一位住在澳洲的禪眾分享,他們夫妻是如何幾經輾轉,費了很大的周折,才能抵達臺灣參加這次的禪三。這三天,他的腦海中浮現一幕幕的往事,感觸良多,當他哽咽地無法再說下去時,果毅法師回應道:「我們都能體會,也都曾經流下這樣的淚!」是的,我也曾經流過這樣的淚,所以我很感恩。

聖嚴師父說:「佛法這麼好,知道的人那麼少,誤解的人那麼多。」早年農禪寺還是鐵皮屋時,我就來跟師父學佛了,現在我也要學著師父,將自己學到的佛法,分享給需要的人。

農禪寺禪三心得

無非是心的修練

◎林煌仁

這是我第二次參加禪七,所以在搭接駁車至寺院時,便開始調整心態,準備精進用功。第一炷香就對紛紛擾擾的萬緣,放下了不少,而且能夠專注於方法上,心也很安定,但是在下坐及出坡時,腦海裡總是又開始掛念起生活中的大小事。

原本覺得這樣也沒什麼不對,然而在第二天晚上,總護法師問大家是否有練習「現在觀」,也就是聖嚴師父開示的,放下過去、未來,只專注於現在的動作、事情上;然後,法師進一步詢問,有多少人在打坐之外的時間,持續練習「現在觀」?這讓我感到很慚愧,原來自己在蒲團上放下萬緣,並非完整地練習禪法,下坐後才是真正的考驗!

於是從第三天起,我開始練習無論是走路、上下樓梯、經行,亦或是出坡洗碗、刷牙洗臉、洗衣服,都將心放在每一個動作上,當「心」又跑去攀緣時,就趕緊拉回來。漸漸地,在無形中體驗到攝心的好處,心變得相當平靜,而且輕鬆自在。

總護法師提醒大家,每個動作要放慢、放輕、放鬆,當我練習現在觀,並專注於每個動作上的時候,便能體會到法師所謂「慢、輕、鬆」的感覺,尤其是將動作放慢,更能體會到攝心的效果,一舉一動,都會自然變得很輕巧、鬆軟。

一直到禪期的最後一天,我的心總是能很快地回到當下,感覺每一刻都很清淨,這樣的練習,真的是充滿了意義與價值。很感恩這次護七的法師及義工們的辛勞付出,讓我們可以毫無顧慮地專注用功。我愈來愈相信,真的可以用禪法來落實聖嚴師父說的「人間淨土」了。

【福慧傳家‧六度萬行】(2)
無為無相 談布施波羅蜜
二十年象岡雪
【舊金山道場話頭禪二心得】
一趟發現之旅
【農禪寺禪三心得】
無非是心的修練
【總本山義工室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