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287期 2013.11.05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教育文化 心靈成長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焦點報導 
   

▲普化中心副都監果毅法師(右一)出席「佛教與數位學習發展研討會」,與各界人士分享法鼓山數位學習的現況。(黃佳卿 攝)

果毅法師出席「佛教與數位學習發展研討會」
分享法鼓山數位學習

【黃佳卿/臺北報導】普化中心副都監果毅法師,十月十二日參加由伽耶山基金會、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舉辦的「佛教與數位學習發展研討會」,以〈法鼓山數位學習的發展與現況〉為題,分享「法鼓山心靈環保學習網」建置與發展歷程;與佛光山、佛陀教育基金會、華藏淨宗學會、慈濟基金會、淨律學佛院等佛教團體,交流數位弘法經驗。臺灣、清華、交通、淡江等大學實務工作者與學者,也發表專題演講與座談,探討數位學習在校園和全球的使用趨勢與影響。

研討會在臺北印儀學苑舉行,香光尼眾佛學院院長悟因法師在開幕致詞中表示,在數位技術發展的年代,透過科技工具可以將佛陀的教法擴及學校以外更多的人,因此佛教界更應運用新時代的傳播工具,做為弘法方便。

果毅法師在下午的研討場次中說明,聖嚴師父於一九九五年就指出要運用現代化科技,多樣化表達佛法內涵,因此法鼓山建置數位學習平臺,以素材的搜集與保存為第一要務。法師將法鼓山推動數位學習分為四個時期:一、「準備期」,將聖嚴師父的演講與開示及其他重要課程錄製成影音,妥善保存,以備日後使用;二、「草創期」則導入數位學習概念和製作工具,於二○○四年成立「數位學習專案小組」,並於此階段陸續將龐大的影音資料轉化為數位課程。

三、「創發期」則於二○○八年推動「法鼓山數位學習網」正式對外上線,隔年更名「法鼓山心靈環保學習網」,此時期透過影音軟體的普及化,提昇數位課程產出的質量,並強化會員的學習服務;四、「轉型期」則同步使用YouTube、土豆網等免費影音平臺,大量建立關鍵字搜尋,至今已有五個頻道,近三千支影片。後續並開辦網路直播課程「法鼓講堂」,及數位課程與實體課程整合運用,以發揮更大的綜效,今年起則開始製作APP,提供行動裝置服務。

長年推動開放課程的交通大學白啟光副教授,讚歎法鼓山在建置數位課程過程中,特別留意國際趨勢,使素材具備互通性與可複用性,值得學界學習。

................................................................................................................................................................................................................

佛教學院舉辦《長阿含經》研討會

▲法鼓佛教學院主辦「漢譯《長阿含經》國際研討會」,與會者都是長期研究《阿含經》的學者。圖中發表人為佛教學院圖書資訊館館長洪振洲。(法鼓佛教學院 提供)

【洪佩英/金山報導】由法鼓佛教學院、德國漢堡大學、中華佛學研究所及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共同主辦的「漢譯《長阿含經》國際研討會」,十月十八日於法鼓山園區海會廳舉行。與會者都是長期研究《阿含經》的學者,包括:日本的辛?靜志、遠藤敏一、德國的無著比丘(Bhikkhu Anālayo)、澳洲的白瑞德(Roderick S. Bucknell)、斯里蘭卡的索馬拉達尼(G.A. Somaratne),以及臺灣的越建東、洪振洲、蘇錦坤等教授。

這場研討會是法鼓佛教學院佛學資訊中心「《阿含經》研究小組」的研究活動之一,希望藉由這個交流平臺,逐步促進臺灣佛學研究與國際接軌。主辦人法樂法師(Sāmaṇerī Dhammadinnā)表示,研討會首先由「《阿含經》研究小組」發表對漢譯《長阿含經》的研究成果,並與國際間及臺灣主要研究巴利長部尼柯耶與漢譯《長阿含經》的學者,進行深入討論。由於與會的各國學者學術素養深厚,透過彼此近距離互動,使得本次研討會在文獻學及文本的批判研究上,具有相當的國際水準。

「《阿含經》研究小組」自二○一○年開始進行一個為期十年的計畫,以發展及推廣漢譯《阿含經》在臺灣的研究為目標。此外,法鼓佛教學院與德國漢堡大學亞非中心於二○○九年曾簽署學術合作備忘錄,此次研討會正是這項備忘錄的具體成果之一。

【二○一三新戒法師分享】

老師變法師 利益更多人

◎演謙法師(佛學系二年級)

我在佛化家庭中長大,十七歲開始,父母就告訴我:「人生無常,趕快出家。」但以前只想當小學老師,為孩子的教育扎根。每次母親上山,都會祈求開山觀音引導我出家,而我總會跪在旁邊澄清:「菩薩您聽聽就好,我比較想當老師。」

有一次母親又催促我出家,我就告訴她:「考不上正式老師,就不出家!」當了六年代課老師,沒想到前年竟真的考上;但我卻開始思索:要一直過穩定的教職生活,還是走父母期待的路?於是決定留職停薪一年,體驗出家生活。

一年來,法鼓山的僧伽教育、整體環境和教育體制,讓我深受感動,輔導法師、戒長法師、學長法師對我們很照顧,而聖嚴師父著作中的言教、身教,更讓我受益良多。

以前當老師,小朋友一定要聽我的話,很容易以自我為中心;但在僧團隨眾入眾的生活,每個人都像一面鏡子,讓我可以發現自己的問題,勇敢地面對自我。我相信出家人的身分可以幫助更多人,同時也提昇自己。

▲出家就像重生,新戒法師們期許自己,把過去的自我放下,像嬰兒一樣從頭學起,哪裡需要,就去哪裡奉獻。(許朝益 攝)

把握機會 圓滿奉獻心願

◎演會法師(禪學系二年級)

國中的時候,發生九二一大地震,國小同學介紹我去法鼓山在東勢成立的安心站,之後只要放假,母親就會帶我同往,法鼓山自然成了另外一個家。有一次安心站貼了僧大第一屆招生海報,看到有人報考,心裡很羨慕,可是自己年齡不到無法報名。後來繼續升學,漸漸忘記自己曾發過出家的願。

二○○七年,第一次參加法青會活動「法青悅眾種子培訓營」,那次聖嚴師父語重心長說了一段話,希望年輕人不能只是一直參加活動,要懂得奉獻。想到自己接觸法鼓山多年,卻只是參加活動,沒有為法鼓山做過什麼,也沒有為對我好的人做什麼,覺得很慚愧。

去年(二○一二年)參加生命自覺營時,聽到法師分享自己錯過了十年才出家,覺得要趕緊報考僧伽大學。後來雖有猶豫,但我告訴自己:「來就對了!」如同方丈和尚果東法師所說,出家像是重生一樣,期許自己把過去的自我放下,像嬰兒一樣從頭學起,讓自己每天都進步一點點,哪裡需要,就去哪裡奉獻。

................................................................................................................................................................................................................

【教育文化集錦】

楊蓓老師 分享中年之旅

【本刊訊】以心理學結合禪修見長的聖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楊蓓,十月十六日及十九日受邀於「二○一三年臺灣國際榮格分析心理研討會暨論壇」,與西方學者莫瑞史丹(Murray Stein)對談中年議題,並與達里安百達(Dariane Pictet)對談「佛教的慈悲」。

二○一二年出版《叛逆中年》的楊蓓,與《中年之旅》In Midlife作者莫瑞史丹,皆肯定中年攸關老年的生命狀態。楊蓓將中年轉化分為「改變、安頓、瞭然、豁達、統整」五階段,來回應史丹提出的「分離、過渡、再整合」三階段,並從東方的佛法來看中年的轉化與超越;楊蓓也分享東方禪修與西方心理學的最大差異,在於心理學的奉獻只能達到「大我」層次,而禪修最後則達於「無我」層次。

十九日的「佛教的慈悲」論壇,楊蓓與擁有比較宗教學學位的達里安百達對談。百達從比較宗教的角度剖析西方對佛教的認知,以及慈悲的意義。楊蓓則向現場一百多位心理治療師,說明「慈悲」是「與樂、拔苦」,就是「行菩薩道」,也是大乘佛教很重要的精神,而且對象是「眾生」,而非限於「人」。

僧大主辦秋季說書比賽

【黃佳卿/金山報導】閱讀為人帶來喜悅,與人分享更增添閱讀樂趣。十月二日,法鼓山大學院教育單位舉行秋季說書比賽,由法鼓山僧伽大學主辦,首度邀請園區專職和義工參與,分為學生(僧)組與教職、義工、法師組二組,由十五位參賽者向現場一百二十多位喜愛閱讀的聽眾介紹書籍。

法鼓佛教學院校長惠敏法師開場致詞時,介紹自己在暑假期間每日閱讀的《唯識根本義學》,勉勵大眾發願持守「終身學習五戒」,即閱讀、記錄、參究、發表、行動。法鼓山參學室專職歐陽常雲介紹《雪中足跡》,分享書中聖嚴師父感人的海外行腳事蹟。僧大學僧演合法師介紹翻譯繪本《去看小洋?媽媽》,提醒以同理心關懷失智老人。中華佛學研究所公關事務主任陳秀蘭介紹《法鼓山故事》,並拿出法鼓山建設前拍下的二幅老照片,分享山上的點滴回憶。

經過票數統計,《凡活著的盡皆幸福》、《龍舒淨土文》分別獲選為分組中最想閱讀的書籍。首次參賽的青年院常耀法師分享,希望將說書活動介紹到法青社團,帶動大學校園以文會友的閱讀風氣。

................................................................................................................................................................................................................

【法鼓書齋】

■《人生》雜誌363期11月號

太虛大師 人生佛教真實踐

太虛大師一生「志在整理僧伽制度,行在瑜伽菩薩戒本」,倡導「人生佛教」理念,改革近代中國佛教,留下五項突出事功:新式教育、文字宣傳、僧伽革命、名流支援與國際呼應等。法鼓山推動「建設人間淨土」,建立現代化僧團、落實教育關懷,可說是大師「人生佛教」的後繼者。本期專題從高僧行誼、人格特質、大師講堂、法門師友、影響貢獻等面向,來紀念一代宗教師。

「西洋僧」常聞法師看中國武俠片長大,也學中國功夫,本期帶您一起練「功夫」,體會禪武不二。「法相萬千」介紹「光照大千──絲綢之路的佛教藝術特展」,讓我們貼近珍寶,上一堂絲路佛國活歷史。拖把、宣紙也能寫書法?「佛藝好修行」吳大仁老師示範「現代書法」,寫出禿筆、斑駁的創意書法。(每本150元,訂閱一年1440元,另有特惠專案,請見心靈網路書店)

歡迎加入《人生》雜誌facebook

洽詢電話:(02)2896-1600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http://www.ddc.com.tw

【教育文化看板】

兒童生活教育寫畫創作 延長收件至11/29

聖嚴教育基金會舉辦的「102年兒童生活教育寫畫創作活動」,原定9月底截止收件,由於9月上旬適逢開學,不少學校來電希望延長收件時間,讓學生來得及參加這項有意義的活動。經詳加討論與考量,主辦單位將收件日期延後至11月29日,歡迎全臺各國小、幼兒園小朋友踴躍參加。

【內容主題】請上法鼓山網路電視臺,點選「禪與生活/智慧生活」,或於法鼓山YouTube專屬平臺,觀看《自在神童3D動畫》,從中任選一則內容,自訂創作題目,並融入日常生活經驗,以作文、繪畫形式發揮創意。

【活動簡章】請至聖基會網站下載http://www.shengyen.org.tw

【收件地址】10056臺北市中正區仁愛路二段48-6號2樓 財團法人聖嚴教育基金會收

(寄件信封袋請註明「102年兒童生活教育寫畫創作活動」)

【洽詢電話】(02)2397-9300分機13、14

美國「心智與生命」研究院演講

【主題】「心智與生命」二十六年關於冥想的學習與研究

【時間】11月11日(三)下午 3:00∼4:30

【地點】法鼓佛教學院國際會議廳

【報名】歡迎線上報名 http://conferences.ddbc.edu.tw/mli/pc_index.php

佛教學院103學年度考生輔導說明會

【招生班別】學士、碩士、博士班

【說明會日期】2014年1月11日(六)

【地點】法鼓佛教學院階梯教室

【報名日期】11月5日∼12月20日

【報名方式】上網報名,請至佛教學院網站http://www.ddbc.edu.tw

【洽詢電話】(02)2498-0707分機2372(碩士班)、2242(學士班)

...............................................................................................................................................................................................................

果毅法師出席「佛教與數位學習發展研討會」
分享法鼓山數位學習

佛教學院舉辦《長阿含經》研討會

【二○一三新戒法師分享】老師變法師 利益更多人

【二○一三新戒法師分享】把握機會 圓滿奉獻心願

【教育文化集錦】楊蓓老師 分享中年之旅

【教育文化集錦】僧大主辦秋季說書比賽

【法鼓書齋】《人生》雜誌《人生》雜誌363期11月號 太虛大師 人生佛教真實踐

【教育文化看板】兒童生活教育寫畫創作 延長收件至11/29

【教育文化看板】美國「心智與生命」研究院演講

【教育文化看板】佛教學院103學年度考生輔導說明會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