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版260期 2011.08.05 出刊
 
要聞 護法關懷 各地報導 焦點報導 心靈成長 生活佛法 樂在修行 第16屆IABS大會特別報導 
   

(許朝益 攝)

方丈和尚的會客室

編按:法務繁忙的方丈和尚果東法師, 日常中關懷大眾時,有哪些動人的小故事呢?
本期邀您一起走進方丈和尚的「行動」會客室,從方丈和尚與大眾的平實互動裡,領略最貼近生活的佛法智慧。

◎隨行小組

煩惱病,看「佛科」

「我這一生算是很順利,怎麼臨老會遇到這種事,要經常跑法院?」六月二十一日來訪的老菩薩,年輕協助先生經營事業頗有規模,照顧家庭也不遺餘力,順遂的人生原是人人稱羨,但近年因兒女財務起嫌隙,殃及風波,已久違安喜快樂。「我現在每天都過得很心煩、很心痛,到底該看哪一科?」

「看佛科。」方丈和尚順勢幽默回答,老菩薩笑了。方丈和尚讚歎老菩薩雖然有煩惱,但念佛的恆課還是照做,可見信仰虔誠。因此鼓勵她,面對困境,要用「四它」來處理,還有,心理健康最重要,覺得不愉快、不舒服的時候,「不要念煩惱,多念觀世音菩薩。

抱願,不抱怨

六月八日這天,雲來寺二樓大殿,從早到晚討論熱烈、發言熱烈、便利貼熱烈、笑聲與掌聲也很熱烈。傍晚時分與會的方丈和尚,在讚歎之餘,也不忘自我肯定:「我是非常有善根的。」一來即能借力使力,分享豐碩的成果。

方丈和尚出席的是護法體系共識營,他有感而發地對護法信眾說:「你們每一位都有家庭、有事業,已經非常忙,還要護法弘法,如果不是發了願心,怎會在這裡奉獻?」同時也代表僧團表達一份感恩,感恩自師父圓寂以來,護法體系對僧團的全然支持。

「這一兩年來,各地對聖嚴書院學佛班及福田班課程響應熱烈,紛紛希望在地開辦,只是僧團人力無法一時滿足,遇到這種情況,請諸位不要『抱怨』,而要『抱願』:這一期開不了課沒有關係,我們就抱著願心、慈悲心,給僧團一點時間,等待下一期因緣成熟,諸位可以做到嗎?」

「可以!」大眾歡喜回應。

微笑的都會發光體

成為安和分院的新鄰居,是一段許願、發願與還願的歷程。六月十六日來訪的樊菩薩向方丈和尚分享,過去她經常到安和分院參與共修,每次去都很歡喜。因此,當她知道分院樓下有一樓層極有可能出讓時,即誠心在佛前許願,祈求佛菩薩成就因緣,讓她成為道場鄰居,學習一起奉獻。

「很感恩,也很珍惜,真的心想事成。」現在的她,既是安和的新住鄰,也是新發心的 榮譽董事。她也觀察到,在都會區,工作競爭壓力大,人人臉上不容易有笑容。「可是我每次到安和分院,發現電梯裡走出來的每個人都是微笑的!」方丈和尚極感欣慰,原來安和分院不僅是法鼓山在臺北都會的修行重鎮,也是上班族的微笑供給中心。

▲藉著三友健容教授來法鼓山參加第十六屆IABS大會的因緣,方丈和尚致贈第二個「大悲心起」背包,感恩他總是將法鼓山放在心上。(隨行小組 提供)

一個背包,兩代法緣

「有一回在機場,突然有人問我是不是法鼓山信眾?他們認得這個背包。」六月二十一日,來自日本立正大學的三友健容教授分享,法鼓山在二○○五年十月落成開山大典製作的「大悲心起」背包,是他近年常用的隨身包,舉凡講學、出國、主持佛事,未曾一刻離身。「經常揹,現在側邊水杯袋都已磨破了。」

若不是三友健容教授主動提起,方丈和尚或許想像不到,這個背包已整整跟著三友教授遊歷國際五年有餘。於是,方丈和尚當場致贈第二個「大悲心起」背包,感謝教授對背包的肯定,也感恩他總是將法鼓山放在心上。

承擔不等於負擔

六月底展開東南亞巡迴關懷,方丈和尚首站抵達馬來西亞,當地媒體《中國報》提問道:「您接任方丈和尚以後,會感到壓力負擔嗎?」方丈和尚坦承,當聖嚴師父宣布法鼓山第二任方丈和尚人選時,雖然心中默念觀世音菩薩,「但若說完全沒有壓力是不可能的,只是我會練習著把壓力轉換成助力,成就為一種願力。」方丈和尚並以發願為例說明,發願會帶動一股動力,就如師父所說:「有願就有力」,自己發了願,就有一個往前努力的目標。

「覺得有負擔,那是煩惱,是自我中心在作祟。能夠放下自我中心,才能夠進一步提起。提起是承擔,只問奉獻,心無所求,能夠建立這種心態,我們隨時隨處都是無事一身輕的。」方丈和尚建議記者,不妨也在生活中體驗一番。

.................................................................................................................................................................................................................

【專注當下】

用眼睛「聽見」世界

◎顏常如

身為一個「聽人」(聽覺正常的人),我們大概很難去想像一個寂靜的世界,或者,容易誤以為那是一個可怕的境地。

因為法鼓佛教學院、中華佛研所主辦第十六屆IABS大會的因緣,而有機會欣賞「拈花微笑聾劇團」表演的舞台劇《悠悠鹿鳴》,故事是說:鹿群為了避免遭人類過度獵殺,鹿王與人王約定,每半個月自動送上一頭鹿,作為人類不再隨意獵鹿的條件。直到某天,一頭母鹿抽中籤,堅決不願赴約,因腹中小鹿並未抽到籤。鹿王為了遵守承諾,毅然代母鹿前往。知道鹿王前來受死的原因後,人王受到很大的感動,同意不再食鹿肉,也承諾減少食用其他動物。

雖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但聽人和聾人「說」、「演」並行的表演方式,對劇情有另一番特別的詮釋。走出表演場地,內心有著許多莫名感動。環顧周遭,發現自己竟遲至今日,才留意到身邊有許多聾人朋友,與我們生活在同一空間。這個「發現」,使我思考關於「聽覺」的一些可能:記得佛經中提及「六根互用」,如果可以用「眼睛」聽見,那會是什麼樣的境地?聾人朋友是不是這樣聽見的?

前幾天坐捷運,有機會與一群聾人朋友同車廂,近距離看見他們用肢體快速地說話,表情如此豐富,好像一幅會動的圖畫。可是,我卻聽不見他們的言語、聽不見他們流暢的對話。

一開始,因為這樣的「聽不見」,心裡有點沮喪。想起禪修的方法:專注當下,於是暫時放下沮喪,回到他們對話的空間,跟著表情與手勢,不去管它懂不懂,只是看著、感受著。耳朵依舊聽不到,但卻能「看見」他們熱烈討論幾站之後要下車、對於捷運站名以不同手語表達的爭執,甚至彷彿可以「聽見」他們大聲辯論。

這個小小的體驗,終止於我們彼此以微笑揮手告別。與五雙眼神分別交會的那一刻,心中久久難忘。看著他們在捷運月台上未間斷的手語動作,我想說:「如果可以用眼睛聽見你們,那是我的榮幸。」

.................................................................................................................................................................................................................

【賞花一日禪】

幸福團體,快樂自在!

◎蘇美英

五月初,與師兄師姊們一行十九人,相約到苗栗縣銅鑼鄉賞桐花,進行FUN鬆一日禪。放下一切世俗憂慮,我們以感恩大地的心,開始一天的行程。

抵達九華山叢林步道,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白茫茫的花海,花朵隨著微風掉落,像極了五月雪。慢步行走中,專心於每一步的起落,享受當下的安定自在,內心油然生起無限的幸福感。

一路上,師兄師姊述說著油桐樹對人類的貢獻,不止可以榨油,還可做金屬亮光劑,芯跟嫩枝還可以做火柴。接著提到油桐花是雌雄同株異花,雌花是五個花瓣一瓣一瓣掉落,因身負傳宗接代的責任,必須保護種子成長,所以約每三天掉落一片花瓣,五瓣完全掉落,約需十五天時間,而此時種子已長成筷子般大小,就不怕風吹掉落了,而花房長大後,即為油桐子。

大家讚歎自然界的奧妙,更聯想其中透露的深意。我想到聖嚴師父在《心六倫•自然倫理篇》裡說到,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跟人類的生存有關,我們應該珍惜他們、保護他們,讓他們有良好的生長環境,人類生存的空間會更有安全感。我們隨時留意大自然的清潔,將垃圾帶走。

此行不僅增長了知識,也運用動禪方法,保持身心安定自在。到了一座橋上,涼風徐徐吹來,山嵐繚繞油桐花樹,我們共享著美味午餐,也邀約路過的菩薩分享,同時為眾人介紹「生活倫理」中節約、簡樸、不浪費的道理。聽完說明,眾人十分讚歎師兄的用心及愛心,更詢問我們是什麼幸福團體,為何這麼快樂自在?

多麼感恩,我們能成為聖嚴師父的弟子,在法鼓山這個大家庭裡學習成長!

.................................................................................................................................................................................................................

【把握因緣】

點亮智慧的燈泡

◎Shannon Chen(美國•沙加緬度)

今年二月回臺灣過年,趁著假期,去農禪寺上了初級禪訓班。當時心想:要是有英文課程,讓我先生也能夠一起參與,該有多好!回到美國後,在網路上發現舊金山分會將在五月份舉辦一日英文禪修課程,我們倆人非常興奮,馬上報名參加。

「為什麼我們不能踩在自己的影子上?」一開始老師吉伯•古帝亞茲(Gilbert Gutierrez)提了這個問題,希望我們上完課後,可以有進一步的體會。因為參與人數不多,所以能夠以問答方式來進行討論。以前讀聖嚴師父的書,總會看到許多有名的公案,自己也有一些理解。但是這次,在吉伯的引導下,大家討論熱烈,我也得到好多不同以往的理解,感覺像茅塞頓開一樣,腦袋旁的電燈泡突然被點亮了。

由於吉伯是西方人,在西方文化中成長,他的教學,與我以往接觸的東方老師不同。吉伯以很多生活化的譬喻,或是實際的例子,幫助學生理解,像講解到抽象的心與意念,吉伯用「白布與放映機」來譬喻,讓我們更能體會心的運作方式、念頭如何生起。

記得聖嚴師父在《牛的印跡》中提到,好的師父對禪修很重要,這次的體驗,更讓我體會好老師的重要性。有幸參與這次禪修,我與先生真的受益不少,非常感謝舊金山分會舉辦這次禪修活動。

師父在「一○八自在語」曾提到:「見有因緣宜把握。」藉此想與臺灣的菩薩互相勉勵,臺灣交通方便,各分院舉辦好多課程、共修活動,甚至還有禪七,大家一定要好好珍惜機會。因為這麼好的因緣,不是所有人都有福報可以享受到喔!

.................................................................................................................................................................................................................

【法鼓徵文】

文字耕福田 分享幸福味

生活中,您是不是有許許多多的學佛故事、修行體驗? 或是參與活動、上課學習的心得?
佛法這麼的好,需要您提起筆,與所有讀者分享喔!
《法鼓》雜誌邀請您,一起用文字耕福田,分享學佛的幸福味!

來稿請寄:台北市112北投區公館路186號5樓《法鼓》雜誌收
傳真:(02)2896-0731
E-mail:mag@ddc.com.tw
請註明「法鼓徵文」(本刊保有文稿刪修權,若不願修稿,請於來稿中註明。文稿如經採用,請至各地分院索閱,將不另行通知)

.................................................................................................................................................................................................................

方丈和尚的會客室

用眼睛「聽見」世界

幸福團體,快樂自在!

點亮智慧的燈泡

文字耕福田 分享幸福味
 
無標題文件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 服務信箱訂閱/取消法鼓雜誌電子報合作提案徵求義工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請徵得同意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