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期 2003.3.1

學僧--學做出家人、學做宗教師

涵養僧格教育的殿堂--法鼓山僧伽大學佛學院


◎僧伽大學佛學院

二○○一年八月八日,聖嚴師父為即將上法鼓山創校的僧伽大學親自揮毫題校訓-「悲智和敬」。爾後,師父更完整說出「悲智和敬」之涵義,「悲-以慈悲關懷人,智-以智慧處理事,和-以和樂同生活,敬-以尊敬相對待」。這四句偈已將僧伽大學學僧之學習,及進入後所開展另一階段的生命學習意義詳盡闡述。

培養出家人的僧格

對選擇進入僧伽大學的學僧而言,選擇的是一種不同的生命型態和學習目標。所謂的「學僧」,即代表了學習做出家人,而「悲、智、和、敬」的校訓,佛法的精髓皆在其中,也標明做為一個出家人所應具備的條件,及養成一出家人所應遵循的原則。

如此的學習目標,落實在生活中的是,每一行為、每一念頭皆在練習修行──修正偏差之心行。觀照念頭,將舊有習性之惡念一次次練習轉向清淨之善念,進而將一念只執於我之念頭,轉向迴向眾生的善念。

生活中,每一環節,甚至每一念頭皆是心的教育,一般人的心是向外追求、向外攀緣、被境所轉,學僧們則是不斷練習將心向內求、向心的深處發展,開發內心無限潛能,也拓展心量寬廣,這種練習,大如在思考個人的前途未來,小如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例如一般人一早醒來時,當下的念頭可能想多睡一點或賴床,但在修行過程,則是一次次將向外求之念頭,或黏著我執、貪瞋癡之念頭,迴轉提醒自己「睡眠始寤,當願眾生,一切智覺,周顧十方」。又如一般人吃飯睡覺或許為填飽肚子,或為生活而忙碌,又時而被美味所轉,但學僧們卻是學習著發起對眾生之感恩,及慚愧自己能受食。

學習菩薩奉獻自我

除了學習做一位如理如法的出家人外,聖嚴師父在創校的新生講習會中更強調:「僧伽大學是培養宗教師,所謂宗教師,必須懂得修行的觀念、修行的方法,除了自己依教奉行之外,還能引導其它的人、帶動其它的人來接受佛法的智慧,用佛法來幫助自己、幫助別人。」

由此更明白,學僧們除了在心的教育和練習外,其終極目標則是做一位德行兼備、實踐菩薩道精神的宗教師。師父也曾在一次對僧大學僧所舉行的「創辦人時間」中提到:「代表佛教精神的菩提心與出離心,如果菩提心裡頭沒有大悲願,那麼這菩提心是不完整的;而如果菩提心不跟出離心相應,則不得解脫。所以諸位能來出家是好事。」

在全生活、全生命的學習中,學僧學習以慈悲來關懷人、以智慧來處理事;以佛法感化自己、以行動感動別人。當心念改變了,所引發之身口行為也跟著改變,當自身清淨了,便能影響週遭的人,從一念的清淨到念念清淨,從以一己之清淨到人人清淨,心的教育是了生脫死及行菩薩道的資糧。

學僧在佛學院的日子,不僅在提昇自己的人品,也在實踐建設人間淨土的理想。不要輕忽您的選擇,決定僧大,進入僧大,為自己的生命開啟心的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