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期 2002.10.01

「出家體驗暨僧才養成班」能學到什麼?


在課程規劃中,『出家心態』是非常重要的認知
在紮實的佛學課程之外
希望透過生活教育,從身口心三儀直接實踐佛法
如行住坐臥、作務法務、殿堂寮舍規範等
讓學員如實體驗出家的真正內涵……

◎宏暐/採訪報導

  從在家走向出家,「出家體驗暨僧才養成班」就如一隻渡河之舟,社會生活在這一岸,僧團生活在那一岸,兩岸之間的心態調整,有賴這樣一個修學歷程,轉化生命的品質與方向。

  「出家體驗暨僧才養成班」二年的修學期限,第一年為出家生活體驗,結業後在主客觀因緣具足下,得以申請進入第二年的僧才養成。

用減法學放捨

  第一年的學習課程分為四季作規畫,每一季皆設有學習目標,次第展開、循序進行。學科內容包括:出家心態、律儀、梵唄、佛學概要、佛教史、佛遺教經、專題、生活輔導等。深入參與課程規畫的果廣法師表示,從比率上而言,生活教育比佛學教育更被強調,考量點在於學員無論在學歷、經歷、背景條件上,層次較為多元;過去的社會歷練、知識學習已經很多了,進入養成班之後,學員需要的是一個沈澱自己的修學方式,因為能沈澱,自省力才會出現。

  一般在社會生活中,不論對財富、名位、或者學識、技藝,人們追求的都是「加法」的獲得,總覺得越多越好;然而在佛門中,要學習的是「減法」的放捨,把名利欲望、世俗擁有都減到最輕,負擔越輕盈,生命就越自在,越能在自行化他的菩薩道上,積極深入。

  果廣法師從這個觀點進一步指出:「在社會上,人們重視的是表現自我,但在僧團中正好相反,我們強調的是消融自我,意即消解一己立場、把自我融入大眾之中。這是在家、出家在觀念上非常不一樣的地方。所以『出家心態』是非常重要的認知,我們希望透過生活教育,從身口心三儀上直接實踐佛法,如行住坐臥、作務法務、殿堂寮舍規範等等,讓學員如實體驗出家的真正內涵。」

比佛學課程更重要的課程

  同為課程規畫成員的施炳煌師兄也強調「出家心態」的重要性:「在幾次向聖嚴師父請示規畫理念與原則的過程中,我深切感知師父對『有悲願』的出家心態,是多麼重視。除了師父將特別撥出一段時間親自為學員講授之外,師父在僧伽大學所開『高僧傳』的課程,也開放給學員聽講。希望透過中國歷代高僧大德的行誼,啟發學員利他度眾的悲心。師父一再申明,有悲願才能真正地利益眾生、服務人群,從利他中自利,才是出家真義,出家不是為自己,更不是為逃避。」

  聖嚴師父以此願心,廣納懷抱淑世理想的有志之士,一起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學員有此正確認知,佛法的根本理念與正知正見也必須具備。施炳煌師兄談及佛學課的安排:「『佛學概要』由淺入深,奠定學員對佛法義理的根基;『佛教史』則從教派、源起、沿革等橫向縱向的兼顧,讓學員對佛法有整體的認識。另外還有一個『專題』的課程設計,除了已排定如淨土法門、念佛法門、禪修法門等行門專題研討外,將會視學員需要,彈性規畫專題內容。」

這是生命的轉捩點

  從在家走向出家,從一己走向大眾,從波動走向寧靜,「出家體驗暨僧才養成班」提供了一個生命的轉捩歷程。果廣法師與施炳煌師兄道出相同的心聲,生命的反思,到了中年階段特別深沈,從入世追求走向出世修行,修行不是只為一己,必須有利他的悲心,修行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