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雜誌  140期/90/08/01第1版

        

                  中華佛研所「佛教與台灣宗教現象」座談會
 宗教、文化學者共聚一堂 解讀社會宗教心理指出唯有建立正知見 才能解決人生的問題

【黃文玲/台北報導】宗教皈依、算命、看風水、求神通等近年來台灣高居不下的社會現象,各界如何解讀?七月十四日在中華佛研所針對全國大專青年舉辦了一場「佛教與台灣宗教現象」座談會,國內多位宗教文化等學者,紛紛對此提出多元的看法,革除了一般錯誤觀念,尤其是求神通為尚的心態,點醒社會大眾正確知見比神通更重要。

      這場座談會,上午首先由台大哲學系楊惠南教授專題演講「從佛法看台灣民間宗教」,分別就台灣宗教的類型、特點、功能進行介紹。楊教授指出,一般的民間宗教具有整合、認知、生存三大功能,例如台灣是多族群組的社會,透過對相同神祈的信仰,具有凝聚同一社群的整合功用。但是相對於世界各大宗教如佛教、基督教,它的認知功能卻顯薄弱,少能提供一套完整的宇宙人生觀做為生活指南。即便如此,民間宗教仍有其價值。

       下午則進行「神通變變變?」、「算命?風水?磁場?」兩場對談,第一場由輔仁大學鄭志明教授和中華佛教青年會理事長淨耀法師就神通的觀點進行對談;第二場由慈濟大學宗教研究所助理教授游謙與慈濟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羅正心老師聯手對話。兩場對談最後均保留半小時開放現場發問。  

      至於現代人為何追求神通?淨耀法師將修行比做是產糖,神通則是產糖過程中產生的酵素副產品,並不是主產品,而修行的最終目的是斷煩惱、了生死,即使有神通也無法脫離定業法則。法師認為應建立正確的知見,藉由觀念的改變、心態的調整和行為的修正,才能帶來生活上的幸福。 

      鄭志明教授從文化的角度提出,神通是人類渴望自我生命超越的一種想望。他指出,傳統社會中的降神、占卜、祭祀,是人們想要捕捉宇宙信息所採用的方式,也就是說,人們渴望與天互相交通。他認為,這是一種靈性生命的追求目標,不過多數人在沒有達到目標前,就迷失在速成的神通修鍊,無法腳踏實地行生命修持。因此,並不是要否定靈性的追求,而是要加強社會大眾的宗教教育。

     游謙博士則從人與宇宙的關係來看待風水問題。他指出,自古中國就將人體比喻為小宇宙,而宇宙對應著大宇宙的和諧,於是產生了風水。羅正心老師從心理學角度解讀算命,他認為有些人算命的目的,是為了替人生遭遇找到合理的解釋,有的則是為了調適面對未知的焦慮,因而可說是一種民俗心理療法。他提醒大家,運用算命後仍然得勇於面對問題,才是比較好的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