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七裡的學佛人生


◎ 林知美(前安心服務團副團長) 


         雖然先前已看過幾本師父禪修系列的書,對禪定寂靜空無的境界,心嚮往之。卻也清楚自己實在是個習於分析,理性思考的人,平常總是滿腦子意念紛飛,連做夢都可以寫一本小說,因此打坐時,數息總不能維持太久,再加上長期腿傷及脊椎某一節錯位,使得每次打坐總是一片痛麻。


      然而,我還是上了法鼓山打禪七。這次禪七,師父所教的方法沒有特定著力點,是忠實呈現身心環境而不做回應的「默照」方法。這種方式滿適合自己性喜自由的個性,所以比較容易進入狀況。慢慢的,好像心念變單純了、緩慢了、集中了,當腿不再那麼麻,背不再那麼痛的時候,開始享受到光明澄靜的感覺。
     但是一切無常,當累積的疲倦、痛、麻和無名的煩躁聚積一處時,就在第五天晚上,所有身心的狀況降到最低潮。
     就在掙扎著是否放棄時,突然間隱隱感到背後一股涼涼麻麻的感覺,像幾十條小蛇般慢慢往上爬,而所爬過的地方,痛麻感似乎就消失了。我一驚,突然想到會不會就是中醫所謂的「腎間動氣」?記得以前曾聽過意念導氣的說法,這樣一動念之後,我就試著用意念把氣導到全身,竟然感覺身體有飄浮起來的感覺。


     正得意時,又突然想起師父所說,「對任何身心狀況都不要回應、不要控制。」所以趕緊停止導氣,回到方法。那一炷香,因為身體逐漸變輕,而連續坐了一個半鐘頭。
     等到第二天小參,特別提出來向師父請教。師父說,我們是在學習禪修,不是練氣功,並也說到很多人練氣,缺乏明師指點,練岔了氣,永遠都回不來,警示我要小心。對氣動的現象,師父教導要隨時注意把身體的重量,放在臀部和蒲團之間,把意念集中在腳底的湧泉穴上,可以讓氣往下沉。
     我不敢大意,趕緊照辦。後來氣動、亢奮的感覺逐漸消失,代之而起的是鬆弛、鬆軟、鬆涼,身體逐漸沒有重量和負擔,全身的毛孔似乎都張開了,眼前一片光明,心中充滿淡淡的喜悅。
     在最後一晚的心得分享,很多人都提到類似的輕安感,而師父開示這些都是修行的過程,不必太執著,不過七天下來的身心覺受,卻讓我有很深的體會。
     原來,人是這麼輕鬆、自由、喜悅的。但是我們卻像蠶一般,不斷用緊張、焦慮、恐懼和煩惱,把自己一層一層綑綁起來,越綑越緊,然後又用所有的心力去抗拒這些綑綁。而愈掙扎,綑的愈緊。然只要念頭一轉,放下煩惱,就可破繭而出,重獲自由。
    此外,禪七期間,也許是因為心比較沉澱,直觀的能力變強了,對過去所知道的佛法知見有深一層的認識和心領神會,使原來散亂的、片斷的佛法觀念,在此時,逐漸連結串成完整的一片。

法鼓雜誌 136期/ 2001/4/1 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