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一封未能送達的信  

曾濟群(法鼓大學校長)

        驚聞承天禪寺住持傳悔長老往生,久久不能言語,從卷宗裡取出那封信,凝視良久,泫然欲淚。
    長老於去年十月捐資一億元作為法鼓大學的建校基金,由於師父前往美國主持禪修行程在即,所以特別指示果品法師與我持師父謝函,面謁長老致謝。然因年來長老身體虛弱,不便多所叨擾,因此行前由果品法師致電聯繫面謁時間。長老先則辭謝,由於果品法師言詞懇切,長老乃改口說,俟明年春暖再說吧。就這樣,那封信我一直放在辦公室桌上代辦事項的卷宗裡,每天總要看它一回,準備隨時持往。


     去歲十月十三日晚,師父出國前照例舉行擴大主管聯席會議,我因有事須請示師父,師父慈悲要我於主管會議前到農禪寺會議室即可,以免兩次奔波。我依約六時抵達,但久未見師父出現。六時五十分左右,師父座車始進入農禪寺。師父看到我第一句話就說:「你用過齋沒有?」我笑一笑。他說:「陪我去用齋」。在前往師父小齋堂的走廊上,師父問我「你知不知道我剛才去什麼地方?我去土城,接受一筆善款。承天禪寺住持傳悔長老捐資一億元,作為法鼓大學的建校基金。」我說:「師父恭喜呀!」「那是因果錢呀!我們的壓力更大了!」師父說。


     在用齋時,師父一再說法鼓大學未來的建校方向與如何始能辦出特色,在眾多的大學院校中,吸引學生與家長的注意,由於平時親近師父的時間較多,關於如何辦學,與師父已經交換過不少意見,不過那天晚上的感受好像特別不一樣。


     擴大主管會議進行至師父開示時間,對於今天下午前往承天禪寺接受捐款事,師父以嚴肅的口吻說:「我們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者我們辦學的理念能夠獲得認同,引起迴響。憂者,我們的責任更重了,這是因果錢呀!要負責呀!」短短的兩句話,五十個字不到,說來鏗鏘有聲。這就是師父接受捐款後的心情寫照。


  師父經常要求自己,要求法鼓人先做好自己,自己條件夠了,不怕人家不知道。孔子不也曾說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要怕別人不知道你,你拿什麼可以讓別人知道你,不就是這個意思。就以捐款來說,師父從來不在乎捐款多少,而只要求法鼓人如何好好利用那些捐款,因為這就是「因果」。


        承天禪寺座落台北縣郊之土城,開山數十年,頗有名聲,道行清淨自然,遠近求法者眾,正如語曰:「桃李不言,自下成蹊。」而傳悔長老更是樂善好施,自奉省儉,凡佛教興辦慈善、文教事業,無不得其資助者。對師父創辦法鼓大學,倡導人文教育,提昇人品為辦學理念,尤表欽敬,視為佛教人間化的體現,所以慨捐一億元,以為建校基金,令人無限感念。


     名相在佛法的世界裡本無意義。惟一介凡夫如我者,對老和尚「而於日常涓滴儉省、錙銖節餘之際,卻又能為佛法普及弘揚,作大布施」能不由衷而感動乎?雖無緣無福得見長老一面,惟於書本或石雕像中,每見佛陀圓寂時之安詳,從容態度,諒一代高僧亦必含笑而終。萬法因緣生,萬法因緣滅,諸行無常,如來如去,願長老往生淨土,因緣俱足後,再返回人間,繼續普渡眾生。


(按傳悔長老於今年元月二十二日農曆庚辰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往生,元月二十三日農曆庚辰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除夕,大殮封棺,師父親臨主持並為說法。)

法鼓雜誌 135期 2001/3/1 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