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佛法

《生活佛法家》

宗教共和於一家

 

◎潘壽英(台北中山區副召委)


     一個三代同堂的傳統家庭中,十二口人中分別信仰了三種宗教,這就是我的家。
    這當中我、同修及大兒子一家人、兩個女兒,共七個人是正信佛教徒,其中親近法鼓山的有五人,二兒子一家三口為基督徒,還有兩位家務助理(外籍幫傭)則是回教徒。我們如何能相安於同一個屋簷下?


     十年前,對當時的我來說的確是個試煉。記得那時二兒子剛自英國倫敦留學歸國,帶了一位泰國華僑的女友,她是牧師的女兒,正積極的學中文;那段期間,她的父母也時常來台北拜訪我們。


        我心中原本是有些芥蒂的,害怕如果媳婦的信仰和我們不一樣,在國外長大,而兒子是台灣人,他們會不會像我許多朋友一樣,在不同的信仰下過生活,紛爭不斷?又或者兒子會變成基督徒?我家同修是個大心量的人,瀟灑一句:「宗教自由!」。適時開導了我。


        不久,兒子要結婚,我們就歡歡喜喜的辦喜事。婚禮後第三天,新人回來,我依傳統習俗向祖先上香稟告,我轉向媳婦說:「你倆向祖先行個禮。」沒想到她卻回答:「對不起,我不可以!」這讓我楞住了,不知該如何處理?此時腦中適時浮出師父的開示:「有信仰比沒有信仰好,只要是被認同,能教化眾生為善的宗教。」念頭一轉心就寬了,隨即告訴她:「祖先已看見妳了,他們會保祐妳。」


        以後的相處之道,對我又是另一考驗。我總認為兒子是自己的,怎麼和我的宗教信仰不一樣?這樣的我執困擾自己許久,師父教我們「要常懺悔!要常慚愧!」的法語又一次自心中升起,也自問:「不是早晚課誦時都在念嗎?怎麼就只是嘴上說說?」於是告訴自己:應該以智慧的行動戰勝情緒的反應,學習放下。 


        我開始很用心的和媳婦培養感情,約她一起參加活動,而在星期六或節慶時,也會先預留食物,因為信仰,她不可吃祭拜過的食物。慢慢地,她也回饋我關懷,漸漸地我們成了好朋友。
        對於其他成員,我們也同樣用心,比如在用餐前,會先分好素食、葷食,回教食,大媳婦更為兩名回教徒做了「祈禱中,請勿打擾」的牌子,方便她們掛在門把上避免干擾。

    去年生日時,大兒子、大媳婦和二位女兒,聯合送了一張誦滿一百零八遍《金剛經》的賀卡給我,原來他們一個月前就已經開始持誦,讓我好感動!而老二一家也送上一篇感謝祈告文,感謝我的照顧也祈賜大家平安,這也讓我感恩。
    我想,就是因為這樣的互敬與尊重,才讓我們能相安於同一屋簷下!

法鼓雜誌 134期 2001/2/1 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