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義理

 

另類的大學

法鼓山僧伽大學

◎ 法鼓山僧伽大學籌備處

編按:
          法鼓山僧伽大學將自今年秋天起,正式對外招生。僧伽大學的成立,不僅可說是完成了師公東初老人的心願,同時也實現聖嚴師父所期待的,讓大學的教育培養出一個如理如法的出家人。
         為了讓大眾一起瞭解法鼓山僧伽大學的理念與願景,本刊自本期起,將陸續刊出環境、師資、課程、學生及願景篇,由僧伽大學籌備處專文介紹,敬請期待。 

          已籌備多時,即將於今年(二○○一)秋天正式開學的法鼓山僧伽大學,將是法鼓山繼創辦培養高級佛學學術人才的中華佛學研究所,以及一般世學的法鼓大學之後,又一教育理念的實現;僧伽大學將以辦研究所的精神及品質,培養德學兼備、解行並重,具有高尚宗教情操,並能帶動社會淨化的僧才。


          面對新時代潮流的衝擊,佛教更需要培養出一批解行並重、有道心,且深具前瞻性、涵容性及國際宏觀的青年僧才,不但要承繼始自佛陀及歷代祖師大德們胼手胝足所開創出的佛法事業,進而應開展出更寬廣的格局及氣度,使佛法的弘傳能超越語言、地域性或民族性的侷限。


僧伽大學,應運而生

          聖嚴師父在一九九九年三月二日所召開的第一次籌備會議中,勉勵籌備小組的成員,不要只站在法鼓山,或台灣的立場,應以廣大的心胸、前瞻性遠見,朝未來五十年、一百年的方向思考;並以整體佛教為考量,朝向台灣是未來世界佛教中心目標規劃。相信唯有如此,必定能如印度那爛陀大學一般,吸引一流出家人來讀,並邀請到具有教育理念的優秀師資加入陣容。


       其實,早在師公東初老人的時代,即有呼籲教界成立佛教大學之芻議,而聖嚴師父也曾在一九六一年於《人生》、《覺世》等刊物,為創辦佛教大學請命,希望「以佛教的力量創辦佛教的教育機構」,「以佛教的教育來培植佛教的人才」。


       師父有感於「社會一般的大學課程,只能教人如何做一個有作有為的在家人,卻沒有教人如何去做一個如理如法的出家人」,因此如何建設一套結合佛教義理的學習,又能貴在生活的實踐,與宗教意志的磨鍊之僧伽高等教育制度,可說是勢在必行。


諸佛搖籃,法門龍象

       在這一次佛學院籌備會議中,中華佛研所副所長惠敏法師適時提出了僧伽大學的具體建議,恰與師父多年來醞釀的構想不謀而合,經過與會人員熱烈討論之後,有了初步的共識。


          經過兩年多緊鑼密鼓的籌備,建校的宗旨、目標及硬軟體環境愈臻明確。確立了僧伽大學的設立,是為了培育能夠洞悉新時代的要求、足以代表漢傳佛教的精神與內涵,並在國際宗教界和學術界佔有一席地位的僧眾人才。讓二十一世紀的僧眾更具深廣的氣度與宏觀,以漢傳佛教為基礎,吸收南傳、藏傳佛教之優點,開創出佛教的新紀元。僧伽大學的成立,是邁向此宏大願景的第一步,讓有心於以弘法利生為志業的學生,能在此奠定下紮實的基礎。


          未來的僧伽大學,將以漢傳佛教的理論及實踐為根本,在課程安排上,解門課程中除了律學、禪宗、教史,以及寺院行政管理、弘法訓練外,更開創設計了奉獻精神為主的福業修習。


          同時為培養深具國際宏觀之弘化僧才,所以,世間學部分特別重視思惟能力與國際語文的培養。因為要推動佛學教育國際化,英、日語的訓練是不可或缺的,而要深入原典經藏教義,就必得修習梵、藏、巴語文。因此,完整縝密的語文訓練將是課程設計的一大特色。


       今年秋天,法鼓山這個諸佛菩薩的搖籃,即將注入一股佛教的新血,而籌辦單位也以摯誠懇切的心,提供合適的學習環境,期盼能以戒、定、慧三學為基礎,依聞、思、修三慧之方法,造就出弘揚佛法、利益眾生之法門龍象。

法鼓雜誌 133期 2001/1/1 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