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聖嚴師父盼以文化超越地域、歷史的侷限

榮獲行政院文化獎 發表「從本土到全球」書面感言
期許台灣結合本土、外來及古民族歷史文化 開創新世紀全新的文化觀

 

  【胡麗桂/台北報導】「每一個時代的政治局面都是片斷的,整體的民族文化是永續的。」與三位文化界耆老共同獲頒第二十屆行政院文化獎,聖嚴師父以「無比的殊勝」形容得獎的心情,他詮釋這樣的組合,正好代表今日台灣文化的本土草根性及歷史淵源性,並藉此提出文化融合的思維:「唯有以地域性文化,結合外來文化及古民族的歷史文化,才有可能產生傑出的新文化。」


       二○○○年行政院文化獎得主,於去年十二月十八日在國家圖書館舉行贈獎典禮,由於典禮當天師父正在美國主持禪七,因此由法鼓大學校長曾濟群代表領獎,並於會中宣讀師父親自撰寫的〈從本土到全球〉得獎感言。


         主辦單位以「人文學者宗教家」尊稱聖嚴師父,推崇他是一位國際知名的學者、禪師、宗教領袖,更是一位教育家和傑出的作家,同時受到當今佛教界及國際宗教人士的尊敬。


    「我能以一個僧侶的身分,獲頒行政院文化獎,這是作為一個佛教徒的光榮。」在感言中,師父強調自己的基礎在台灣,逾八十部的著作及出版物中,多數以中文為主,部份作品已譯成二十多種歐亞文字,在世界各地流傳。而每一步弘化行程的展開,全是為了「將優良的中國民族文化的遺產,分享給今日世界的人類社會。」師父回溯自己三十餘年的國際弘法行腳表示,雖然經常處於不同國家的生活環境中,然而從不會忘記自己的文化背景及民族源流是中國的。


       有鑑於此,對於台灣文化的格局展現,他提出了多元文化視野的期許。「多元文化是為全球化必然的準備工作,台灣在加強推展本土文化的同時,必須要承先啟後;承先是對中國文化的回顧,啟後則是對世界文化的前瞻。否則台灣文化的環境,便成死水一潭。」師父表示,文化的變遷與成長,是從不同文化的相互激盪中形成的。以歐美地區的文化特性為例,幾乎每一個年代均能孕育出偉大的思想家,他認為關鍵就在於「溫故而知新」。


       他特別舉出黃海岱先生的布袋戲,似乎全然是台灣民間文化的創作,但故事情節卻取自於儒家的忠孝節義及佛家的因果義理;又如雲門舞集,雖然呈現的是現代舞風格,然而創作題材及精神內涵,卻又涵及中國古典文化,乃至佛教文化,然而一切舞作的起點,還是在台灣。就佛法而言,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師父提到,他所弘揚的佛法基礎是印度及中國的,著眼及著力點是台灣本土的,也是當今世界的。


       行政院文化獎是一項終身成就獎,同時也是國家頒發給文化界人士的最高榮譽獎項。文建會主委陳郁秀特別推崇四位得主,一生孜孜不倦,是致力於藝術、文化領域的苦行者、開拓者及創造者。而對於他們的成就影響和個人行誼,行政院不獨惟以贈獎典禮予以表揚,同時將自四月起,陸續舉辦得獎人的相關學術研討會,以彰顯得獎人為當代社會所造就生命的最大意義。


      包括聖嚴師父,及布袋戲宗師黃海岱、台灣文學領航指標葉石濤、經典古籍校勘學泰斗王叔岷在內的四位得獎者,由行政院院長張俊雄親自頒獎,歷屆文化獎得主也出現在觀禮席中,為新年度得獎人同申致賀。

法鼓雜誌 133期/ 2001/1/1 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