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果靖法師

陳彩月

           

          自認生性鈍根的果靖法師,總認為生活的態度應該是平淡、踏實,但在進入職場工作後,看到同事間往往因為一己之利而惡性競爭、彼此傷害;這讓他對生命的意義產生質疑,也不解一個人來到世間的目的為何?

          直到有一次在書店中,隨意拿起架上一本聖嚴師父的著作,從中讀到了「十二因緣」及「六道輪迴」的觀念,一時間,他覺得自己曾經遍尋不著的答案就在其中,這不僅解開了他對生命的疑惑,其他的佛法觀念,也在他的心底產生很大的迴響,無意中生出一份想要對佛法追根究底的念頭。

       因緣巧合之下,從報上看到農禪寺的講座訊息,主動的報名參加了禪訓班,隨後並在義工菩薩的邀請下,加入了義工的行列。

          果靖法師回憶,初次聽到師父稱義工為「萬行菩薩」,期勉大家要「任勞任怨、不爭你我」的為大眾奉獻時,自己深深被感動,在加入義工行列後,學習最多的就是消融與成長自我。而溯及出家的因緣,他指出,在民國八十五年求受菩薩戒時,師父一再強調發菩提心,即是利人利己的菩薩行,尤其「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的這句話,讓他謹記在心,這也是他決定出家的基石。

         雖然自己出家的心意已決,但家人反對的聲浪不小,只是這並沒有阻礙他一心求法的腳步。為取得父母同意,同時也更確認自己的信念,果靖法師先到安和分院擔任專職,三年當中,除了有機會服務更多人,更有因緣親近法師,請益與家人溝通的方法。面對家人的不諒解,果靖法師經過三年的努力溝通,一方面以堅定的態度,讓家人知道自己的出家心意不容改變;另方面也以溫柔的身段化解次次的爭執,讓他們漸漸習慣、最後接受他即將要出家的事實。這期間,父母親因為經常受到法鼓山師兄師姊們的關懷,以及隨著弟弟結婚、生子,讓他們有了更新、更重要的心靈寄託,也成就了他得以出家的因緣。

           剃度典禮上,最令果靖法師感動和意外的是;父親來了!他說,在父母席上看到最堅持反對他出家的父親前來觀禮,讓他在「辭親」的禮拜中,竭誠發願:盡形壽的奉獻,以還報父母親之恩。

法鼓雜誌 131期 2000/11/15 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