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慧•般若

 

念佛禪七中的摸索

禪淨不二

◎許永河(台南分院佛學弘講講師)

「念佛禪七」,是農禪寺的創舉,

在台灣佛教界也是少有的。
對於如何結合念佛與禪修,充滿好奇與猜測,
一直到禪七過半,從師父的開示及自己不斷地摸索中,
才逐漸體會出念佛禪的感覺,

對師父的悲心也生出更深一層的感動。

          一開始,聖嚴師父即點出「念佛禪」並非一己的創見。佛陀所開示的「六念」法門中即有念佛一項,他闡析念佛禪是藉由念佛來攝心,知道自己在念佛,清清楚楚地念佛。「念」的要領在「今」「心」,應不斷練習將心拉回到佛號上,由散心念、專心念,到一心念;由有相念而入無相念,師父並特別開示了四種淨土的觀念,點出人間淨土以及自性淨土皆可因念佛而實現。


          師父的開示精闢,對方法的練習與教理的解說層次分明,有助於釐清念佛與禪修方法間可否相容的疑慮。他鼓勵我們,念佛如能念到一心不亂,由有相念佛的「事一心」漸達無相念佛的「理一心」,便悟入佛法實相而超凡入聖;這樣的念佛人如求願往生西方,臨終時必得阿彌陀佛親自來迎,較諸上品上生還要殊勝。

以念佛要領串起心念

           大眾的念佛聲,是一股強而穩定的磁場流,可以作為調校自己心念的力量,然而在禪七剛開始的前幾天,我被「禪七怎麼這麼像佛七」的感覺給障住了,無法體會到這股力量的好處。


          第三天開始摸索,想要打個「真的像禪七」的念佛禪七。之後,注意到禪堂中的念佛聲,聲聲相續,安穩流洩不斷,我體會到這會是一股很好借力使力的力量,也是念佛禪七比默照或話頭禪七好用功的地方。
因此,開始嘗試以念佛聲攝心,將自己的念佛聲融入大眾的佛號聲中,將心念貼在禪堂佛號音聲上。我放鬆而專注地口誦、耳聽,心念,心中一字字、一句句的佛號都維持清清楚楚,身心開始感到輕快。那種感覺就像是好山好水間平穩水流上的一葉扁舟,輕快徜徉,毫無負擔。此時隨眾念佛不再是單調乏味,而是既活潑又愉快的事了。

          同樣一件事在前一刻還是煩惱,後一刻卻是享受,又一次體會到「心淨國土淨」這句話的真實性。

           第五天開始,唱〈讚佛偈〉時,將身體的重心往下沈,口讚、耳聽、心中清楚看住唱誦的每一個字句。繞佛時,配合著念佛聲一步步安穩地跨出,眼睛微張投注在前一人的背上,心中清楚注意身體的移動,並以念佛聲來串起自己的念頭;其間偶爾心會飄出去,馬上就出現身體重心浮動,步伐踉蹌的現象,這時就趕緊回到方法。坐念時,坐直身體後重心交給蒲團,將心輕鬆而清楚地維繫在佛號上,不斷練習將心中的佛號串成一串。

           止靜時,心如很安定,前一刻坐念的佛號會不斷地在心中縈繞;如果心較散亂,就改用數數念佛來攝心。此外,在拜佛與拜懺之時則練習放鬆身心,清楚身體的每一個拜下與起身的動作,隨著唱誦聲穩定地拜起,維持身心的安穩調和。夜間跑香時,身體重心放在下盤,跑時身體微微前傾,腳步配合著佛號安穩地碎步快跑,仍然是很輕鬆地口誦、耳聽、心念,儘管汗流浹背,也不會身心疲憊。

          這些要領,師父以前曾在不同的場合開示過,但我到了第五天才又將它們整理出來。方法清楚了,對念佛禪也逐漸生出信心,深信如能在念佛的每一個過程中老實練習前述方法,師父所說的「一心」境界,應該可以不斷出現;也相信任何人只要願意照這樣的方式來練習,應該都能體會一心念佛的法喜,而這個信念在第六天得到了一些體證。

修正身心得法益

          隔日,繼續練習,好似越來越得力了。上午第一堂念佛,繞念後坐念,此時安穩程度增加,雜念少了,佛號開始成串。仍然是口誦、耳聽、心念,慢慢地身體的感覺不見了,知道自己在念佛,但已聽不到自己的念佛聲,一種空間無限開展的覺受出現了,眼前也覺得柔和明亮起來。在寬廣的無限空間中,佛號迴盪在其中,很清楚、很祥和,很安定;地鐘的聲音不帶任何雜質的清亮無比。

          這一炷香結束時,隨眾起身,安穩詳和的感覺仍然在,此時方確信用對方法了:念佛時如果身心調柔,念到「佛號成串,功夫成片」,便可以體會到師父所指導的「一心念佛」。經過這一次的念佛禪七,我對念佛法門生出更多的理解與信心,也更加相信「心安世間安,心淨國土淨」的人間淨土理想是可實現的。

          每一次的禪七,我總把自己的身心當作佛法實驗場,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確信佛法是實用且可實證的。多次在師父指導下,體驗過不同的修行方法,也確信正知、正願、正行的重要。任何人只要知見正確,願意真誠面對自我,願意用佛法來修正身心,老實地用方法,儘管修行的法門不一樣,最後都可以體會佛法好處。相信念佛者如果有信有智,能因「仰信」而「理信」而「實修」,便可漸修漸證,漸次嚐到佛法的法味,當下便得到法益。

 

法鼓雜誌131期 2000/11/15 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