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預約人文世紀-給21世紀多一些人文關懷

人文社會獎助學術基金會的源、緣、圓

以諾貝爾、洛克菲勒、福特及和田•朝井等
舉世聞名的各大基金會為標竿,法鼓山在師父的指導下,
於今年一月成立了「法鼓山人文社會獎助學術基金會」。
這是超越國界與宗教的獎助學術基金會
對於有心奉獻於人文教育的人,
這就像是撐開一把傘,由基金會提供服務與管理,
讓捐贈者與受獎者共同成就傳世不朽的義舉。
細細品味基金會成立的源、緣與圓,
有更多的感動,邀您一起分享。

◎編輯室

緣----給21世紀多一些人文關懷

 為紀念師公東初老人二十週年冥誕,並籌募設立東初老人紀念獎學金,一九九七年九月二十八日,農禪寺首次啟建梁皇寶懺法會,籌得三千多萬元;同年,聖嚴師父的第一位皈依弟子柯果福居士,於往生前將積蓄與收藏全數捐給法鼓山,作為弘法利生和教育之用。

 因為有這兩筆得自於為佛教培養人才、利益眾生的善款做為設立基金,法鼓山人文社會獎助學術基金會得以順利在今年一月正式成立。

大家共同成就

 就如贊助師父求學的沈家楨居士在「點燈」節目中所言:「如果當年不是支持聖嚴法師讀書,而把那些錢拿去買一件骨董,到現在也是沒有用的;可是資助了法師、成就了他,到今天為止,法師用佛法度了無數的人。」基於相同的想法,法鼓山基金會專案秘書廖雲蓮菩薩,今年為母親辦完佛化奠祭儀式後,將所有的奠儀全數捐入基金會,以報母親的養育之恩;而曾二度擔任法鼓山「當代藝術品義賣會」總策劃人的藝術收藏家葉榮嘉,在兒子結婚的喜宴上,將親友贈送的禮金,當場捐給基金會,讓親友不僅參加了一個特別的婚禮,更幫他們行了有意義的布施,也讓大家藉此機會認識法鼓山、響應法鼓山的理念,共同成就獎助學術基金會成立的理想。

 行走通往至善的路上,絕對不會寂寞,在得知基金會以人文教育、社會關懷為出發點的訊息後,台灣著名的凌陽科技企業創辦人之一施炳煌及其夫人吳宜燁菩薩,非常讚歎並肯定法鼓山的理念,認為現代的科技人,應該以高科技生產所得及利潤多作一些人文關懷的回餽,決定捐出現值新台幣貳億元的股票,除了贊助基金會的推廣,同時也紀念父母,以報養育之恩。

 在這許許多多助緣成就下,於是八月十七日在國家圖書館,舉辦了「預約人文世紀----給二十一世紀多一些人文關懷」記者會,正式將基金會介紹給社會大眾。

來自科技的回饋

 期許能對科技帶來的危機稍做彌補,也能為未來人類開創一片淨土,科技新貴、同時也是法鼓人的施炳煌師兄及其同修,滿是謙虛與感恩的奉上捐獻。原本對捐款非常低調,堅持不願曝光的他們,在師父一句「拋玉引玉」下,方才決定為未來播下一顆希望的種子,現身呼籲大眾共同成就。

 舞台上,吳宜燁師姊因為感恩,不住地落淚,她剖析自己從不捨到歡喜捨的心路歷程,贏得現場如雷的掌聲;隨著他們不住的感恩,感恩凌陽科技的全體員工、感恩法鼓山讓他們有學習的機會,更讓許多人因感動而淚下;而當他們虔敬地向師父禮敬並奉上捐獻時,謙卑而誠摯的真情流露,更使人動容。

 記者會以「預約人文世紀」為主題,師父說,為能普遍並永續服務社會、造福人類,基金會第一階段的籌募目標是二十億元,第二階段則預計籌足四十億元;他強調,基金會立足台灣,展望全世界;立足現在,展望於未來。

 來自社會各界的嘉賓出席這場盛會,在主持人葉樹姍的串連下,每一位都感性地道出自己對人文社會的期許;回顧這許多成就的因緣,希望人人都能為社會人文教育多盡一份心力,也能多關懷未來社會、並灌注一己心力,那麼,預約一個人文世紀,相信是有願必成。

法鼓雜誌 129期 2000/09/15 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