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

 

啟動佛法麵包機

 

現在,懂得不時提醒自己時時不忘學佛初心, 把生活事件當成麵粉、牛奶、水……,勇於開動佛法的麵包機, 揉出生活中的慈悲、烤出生命的智慧。

◎劉姿吟

 一年多前,喜孜孜買回來的麵包機,如今幾乎束之高閣,少有使用。回想剛購回時蜜月期幾乎每天都出產饅頭、包子、披薩皮、麵包……,如今都只是腦海中追憶的圖像而已。我歎息,只有被拿出來「使用」,麵包機才能從美觀的廚具,一躍而為真正的好幫手。

 再次踏上學佛大道
  學佛歷程也與此類似,回想一年多前初識佛法的從驚喜、震撼,隨著時間消逝,也在自己殆惰習性中,漸漸磨損消減,如今的學佛之路,似乎只剩下模糊的起點和遙不可及的終點,中間成了一大段難以相續的虛線;一介凡夫如我,如果不能「時時勤拂拭」內在的貪念、瞋心、愚癡,到頭來,一再奢談「本來無一物」,也只是自欺欺人。所幸,在四月底連續參加了法鼓山溫哥華辦事處舉辦的近十天共修活動,漸漸的重溫初發心,重回學佛的菩提大道。

  在跟隨果廣、果舫法師的每一場大型活動、地區關懷中,謹記法師的隨機開示,再轉化成自己遇事鍊心的資糧,只希望能落實在生活中,遇境不隨境轉。

   一天帶孩子訪友回家後,無意間發現皮包中多了一條口香糖。找來孩子仔細詢問,才知是他順手牽羊的成果。霎時,一陣羞惱的熱火從胸口衝向腦門:怎麼會這樣呢?怎麼會發生這種事?  又急又氣之下,正想張口痛罵──忽地有所醒悟。

 以佛法檢視起心動念  
   「自己究竟是為了失面子生氣?還是為了孩子的偏差擔心?想罵他是因為自己的憤怒?還是為了管教孩子?」……。  

  一層一層的自我抽絲撥繭中,稍稍平復內在原本翻騰不已的情緒,更揭開了原來躲藏在這股怒火底下的自我偏執、防衛----「我的孩子,怎麼可以做出這樣丟臉的事!」、「現在不管好他,將來『一定』會捅出大問題!」……。  

  當一幕幕的特寫掃過腦海,漸漸看清自己的焦躁、聽到內心的憂慮,彷彿整身即將墜入恐懼的深淵……。醒悟到自己種種情緒的同時,似乎也較有力量離開那些負面的陰影,而能關心孩子偏差行為後面的動機、困境。  

  原來他見我那幾日天天忙進忙出,就想「媽媽這幾天都沒有買我愛吃的東西,這條口香糖看起來很好吃,阿姨有很多,少一條沒關係。」,又想「媽媽很忙,記性又不好,不會注意多了這條口香糖,我可以……。」  

  發現了孩子的偏差其實與自己疏忽關懷有關,頓時從惱怒轉為慚愧,想到兩位法師的諄諄提醒──「遇事要觀色、觀身、觀受、觀心……,才能不隨境轉,尤其要不斷的練習,才有可能鍛鍊出轉識成智的真功夫。」

  藉事練心好修行  
   感謝這先前聞法、思惟的因緣,讓我能把握住這次運用的好機會

   於是先和孩子分享自己內心的不安、擔憂,再聯絡友人請她協助我對孩子「機會教育」──帶著孩子親自上門道歉,歸還口香糖,接受罰則(零用金加上家事服務)。  

  學佛之後,面對孩子的偏差行為,處理起來比以前更戒慎戒懼。我深知不僅要藉著事件,使孩子學到教訓,不再貳過,尤其要視每一個事件為「藉事練心」的好時機。  

  回家後,跟孩子長談,一起探究事發前後的起心動念。「你那時是想種什麼東西?你喜歡現在收成的東西嗎?」然後與他分享我在類似情境中的昏昧、迷惘、掙扎,最後並一起拜一○八拜、懺悔及靜坐。  

  反省自己的疏忽,懺悔自己的不用心,感動孩子的坦白,感謝朋友協助,更感恩佛法的滋養。

法鼓雜誌 127期 2000/07/15 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