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心

遊記中進入師父的內心世界

聖嚴師父的旅行文學

 ◎游智明

 「我要飛得和天空一樣高,而且比天空還高!」在《直昇機•男孩》一書中,男孩這樣說著,便與他的直昇機齊飛到九霄雲外去了。

響往翱翔天際的自在

 或許,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在繁瑣忙碌的工作中,偷閒望著遠方的天空,想像翱翔天際的自在不羈,頓時忘卻一切煩憂。這時電話驟然響起,將你自片刻神遊中喚醒。

「唉!如果能度個假,那該多好。」你這樣想著,再度開始神遊,一段旅程就此展開……

自去年進法鼓山工作開始,身邊的親朋好友便不停追問:「你怎麼會進法鼓山呢?」事實上,對一個未曾學佛、僅在「中國思想史」讀到一些佛學皮毛的我而言,想負起向青年朋友推介佛法的使命,毋寧是一大挑戰。

 於是我開始尋找學佛基礎教材,唾手可得的便是《正信的佛教》與《學佛群疑》這兩本書,它們以問答形式成書,內容深入淺出,對於初學佛者的疑問,均一一解答、指正,使我獲益匪淺。而 聖嚴師父的一句「佛法這麼好,知道的那麼少,誤解的那麼多。」就此一直縈繞我心。

 一般人對擁有日本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的聖嚴師父的第一印象大概都脫不了一代高僧的嚴肅形象;至於聖嚴師父的著作,大眾聯想到的可能都是講經說法的課題,因而望之卻步,無法一窺聖嚴師父廣博學識之堂奧,殊為可惜。

感受師父著作的豐富性

 為使更多人得以分享聖嚴師父的著作,我們著手策劃「閱讀聖嚴系列講座」。以師父軟性的著作為主軸,邀請新生代知名作家為師父的著作導讀,藉由每位作家不同的生命經驗,以各種不同面向來引導讀者閱讀聖嚴師父著作,讓讀者感受到聖嚴師父作品的多樣化與豐富性。

 「同樣的環境、同樣的景色、同樣的人物、同樣的時節,若以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心情,不一樣的角度,不一樣的深度,不一樣的目的來體驗,便會產生不一樣的反應。」聖嚴師父在《步步蓮花》自序中如此寫著。這也是我們第一階段先以「聖嚴師父與旅行文學」為主題的原因,希望從大家都有的旅行經驗談起,分享旅行中的生活智慧。

 聖嚴師父在與師瓊瑜小姐(本次邀請的作家之一)接受台視《人與書的對話》訪談時提到:我不像其他作家可以為旅行而旅行。每次遊歷各處的最初動機,是為弘法求法,學習新知,充實自己,奉獻大眾,起初並沒有寫遊記的想法,可是每次遊歷告一段落,多半會寫出一篇文章乃至一本書來。

行腳中的感人風光

 剛開始與《時報週刊》周益新先生(亦為本次邀請的作家之一)連繫時,原本想談的是「古文明之旅」;但當他讀過聖嚴師父《佛國之旅》、《火宅清涼》二書後,非常感動,他表示:不知道聖嚴師父的旅行文學居然有如此深的內涵!對師父的著作有相見恨晚之憾。

 的確,從旅行文學或報導文學中,最能透過作者的眼睛得知當地的民情、風俗、文化,然而在聖嚴師父的遊記中,則又多了一份弘法的悲願,正如《空花水月》的自序中所到:「我的每一本遊記所載,便是以佛法與人接觸的實情,讀我的遊記,所得的訊息,要比僅僅見我一面豐富得多。等於伴隨著我周遊各地,聽了一場又一場的佛法,做了一場又一場的佛事,見了一項又一項的弘化故事。」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從聖嚴師父的字裡行間,我們得以體會,不論是出家人或是在家人,日常起居,行住坐臥,從早到晚都是佛法;尤其在師父的每一個行腳中,每一步伐,每一視野,無不與佛法相應。

 讓我們在為期六週的系列講座中,領略聖嚴師父在旅程中的辛勞與成長,其中包含了師父感恩的汗水與淚水,更有師父對大眾的祝福和期許。

 新世紀初夏,我們邀請您與知名作家為伴,悠遊於聖嚴師父內容豐富且寓意深遠的遊記中,您必將有不虛此行的感動!

法鼓雜誌 125期 2000/05/15 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