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
齋明寺古蹟巡禮導覽義工研習營

 

穿越時空 領略建築之美

 ◎陳政峰

         期許導覽義工能秉持著奉獻的法鼓精神,
         帶領與會者探尋齋明寺的古蹟之美,
         發思古尋幽情懷,並體察週邊花草樹木生命之美,
         進而為法鼓山的理念作最佳的見證與詮釋。

 驚蟄春分之交,三月十一日清晨的齋明寺雖然春雨細飄,但盎綠氛香仍歡迎來自各方的導覽義工,桃園縣大溪鎮公所與齋明寺合辦的﹁大溪鎮八十九年在地藝文展古蹟巡禮導覽義工研習營﹂,在此展開為期二天的活動。

大溪古蹟之寶──齋明寺

 大溪之美,原列為早期台灣八勝十二景之一,為將蘊涵於青山綠水間的清幽,藉由古蹟予以顯影,大溪鎮公所在三月二十五日至四月二日間舉辦了「藝文花鄉員樹林,大溪巧妝迎嘉賓」的「員樹林花宴」中,三級古蹟齋明寺自然是重頭戲之一。

 為了讓與會嘉賓能對齋明寺的歷史法脈傳承有所了解,並肯定它三級古蹟的價值,齋明寺在活動之前先行開辦此次的義工研習營,延聘專家學者及資深義工對即將擔任古蹟巡禮導覽的義工們,作為期二天的密集訓練及心得分享,期許導覽義工能在導覽過程中,秉持著奉獻自己成就社會大眾的法鼓精神,以淨化的身、口、心三儀,帶領與會者探尋古蹟之美,用以發思古尋幽情懷;並於體察齋明寺週邊花草樹木生命之美後,用以沈潛生命禪淨的諦悟,進而為法鼓山的理念作最佳的見證與詮釋。

 研習會場設在禪堂,大溪鎮鎮長曾榮鑑首先與學員們見面,他以大溪是全省三百零九個鄉鎮中,唯一獲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評定為擁有三個古蹟的鄉鎮而自豪;對大溪文化歷史的使命感在他的臉龐洋溢,而大溪的淳樸、建設、藝文、環保、福利、服務、祥和、觀光等鮮明理念,透過他的喜悅音聲,如跳躍的音符在禪堂中迴盪,顯見這是一位熱愛地方的首長。

 而齋明寺監院果建法師秉承師父指示,在建物整修、古蹟維護、法務推展及行政事務等方面,注入一股慧命的活泉,法鼓山的精神和理念也在此發芽茁壯,在古蹟之外,有了更深刻的內涵。

建築之美穿越時空

 研習活動首先登場的是王明性老師指導的時空古蹟建築真善美之旅,遠溯一百六十年前,性悅法師於前清道光年間,在南海普陀山法雨寺初承法脈,同治年間法脈轉承齋教龍華,而先民捐地集資創建堂宇的風範及再轉承鼓山曹洞的點滴,彷彿歷歷在目;隨後東西廂房及萃靈塔的興建,於日據時代法脈的轉承日本曹洞宗及寺名更易種種,也在王明性老師稔如家珍的講解中讓人了然。

 緬懷齋明寺的法脈轉承及寺名更易,到現今回歸正信禪寺,並與法鼓山結緣,此種圓滿的承續,也隱約透著﹁緣起性空﹂的緣與圓。

 齋明寺建築之美,向為人所稱道,學員們在老師指導下,更專心的投注於正身、東西廂護龍、燕尾、正脊、垂脊、馬脊、剪黏、門印、門鼓、山牆、鳥踏、懸魚惹草、石燈、雲板、魚板之中;但見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諸音踴躍其中,贔屭、螭吻、蒲牢、狴犴、饕餮、趴趴、睚眥、狻猊、椒圖九龍之說更屬意趣盎然。行經古道,立於涼亭之旁,崁津歸帆安在?溪園聽濤何處?飛橋臥波何有?靈塔斜陽掩色,世之無常莫甚於此;而蓮寺曉鐘,角板風光,鳥嘴含煙,石門織雨,亦必如是。

義工精神注入禮儀環保

 活動也邀請了資深義工前來現身說法,現任法緣會會長柯瑤碧師姊到會期許學員們能當個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萬行菩薩,她說:﹁在做義工之前,我都會虔誠誦念觀世音菩薩聖號,而後,以歡喜的心,盡心盡力去做,不邀功,不挑剔工作,要為別人設身處地著想,要累得很歡喜,做得很快樂。所以當義工是考驗自己的布施行,也是對自己修行的增進。﹂柯瑤碧師姊更以五年來擔任義工的經驗與學員們分享法鼓山的禮儀環保;而在故宮博物館擔任導覽義工的賴艷秋師姊更將導覽的技術與互動作淋漓盡致的解說,讓學員們獲益匪淺。

 另外一位指導老師陳清香教授,負責整理齋明寺的文物、墨寶、經藏,由於她學養專精,博多識廣,信手拈來,便將普陀山的觀音法門及鼓山湧泉寺法脈述說詳盡;而齋教龍華派的傳承派別及﹁九品﹂階位之分,也在她精闢無礙的講解中道盡,更為學員們解疑釋惑。在她的導覽之下,才發現齋明寺竟然藏有妙禪、妙果、圓瑛、靈源等高僧墨寶,還有閻錫山、趙恆惕、于右任等政要名流遺筆,及李霞、葉鏡鎔、鄭鴻獻等名畫家的真跡,讓學員們均有入寶山的感覺。

 由於在﹁員樹林花宴﹂活動中也安排了地方民俗、杜鵑之美、精緻花卉栽植示範教學等項目,所以研習營也邀請了對園藝植物專精,擔任林務局導覽多年的廖運景老師,在三月十二日早晨講解﹁法鼓山齋明寺週邊自然生態﹂,他以實物加上幻燈片教學員們如何去認識植物,而在實務學習中,各種相似但絕對相異的植物辨認,也讓學員們忙翻天,歡愉笑聲滿天邊,枝頭雀鳥也探頭來看究竟。

 對於齋明寺的建築外貌及大木架構,請來了張震宇老師作進一步的介紹。只見他忽而規帶、西施脊、箍頭、楹仔,再而就膨風、四點金柱、石磉、插角、木瓜筒、金瓜筒、三通五瓜、趖瓜筒等物做解釋,學員笑稱日後要去當大木師。張震宇老師為求詳實,更於實地演述,教學員們辨識何者為頂堵、下堵?何者為櫃台腳、裙堵、腰堵、身堵、頂堵、水車堵?何者為墀頭?石鼓及石臼如何固定門扇?更讓學員們為日後實地的導覽增加無比的信心。

導覽中體悟佛法

 果建法師於圓滿開示中,除了感謝籌備本次研習營的菩薩們之外,也感謝學員們的參與,並以齋明寺前石碑中的﹁常樂我淨﹂四字與學員們相互惕勵。他說,世人常以無常為常,以苦為樂,以無我為我,以不淨為淨,此乃顛倒之眾生,而在修行過程中,就是要以此為戒,而求自我的淨化。

 整理行李準備賦歸時,看著筆記中夾著一張師父送給學員們的〈延命十句觀音經〉:「觀世音、南無佛、與佛有因、與佛有緣、佛法僧緣、常樂我淨、朝念觀世音、暮念觀世音、念念從心起、念念不離心。」佛法的因緣竟是如此殊勝,莫非這也是我參加二天導覽義工研習營的緣與圓?

法鼓雜誌 124期 2000/04/15 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