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慧•般若

筆記楞嚴經

令煩惱不斷的妄見

                          ◎嚴國信

 

 日常生活中,遇到與別人意見不同、看法相左時,你的反應是什麼?

 一般人或許都明白每個人都各有立場,會產生不同的看法、意見,這就是所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現象。有時遇到一些事不關己的事,也許可以不那麼堅持,但是一旦與自己利益相衝突時,便又認為自己應該要「理直氣壯」、「當仁不讓」,非得堅持自己的立場,爭個水落石出不可。

因為妄見而煩惱不斷

 聖嚴師父在宣講《楞嚴經》時,便以經文中提及的同分、別業兩種妄見提醒大眾,凡夫的看法、想法都是妄見的一種,而世人正是因為執著於這些顛倒見上,所以煩惱不斷,無法解脫。 繼上次宣講中提到,存在於每個個體之間,因為受到彼此不同的業報影響,面對相同的情境,個體卻會產生不同看法的「別業妄見」後,聖嚴師父接著解釋「同分妄見」,這是說生活在同一個環境之中,環境裡發生了事、產生了問題,住在這個環境中的人都同樣會感受到;師父以聽經為例,大殿中突然熄了燈、關了冷氣,大家都會同時感到暗、覺得熱,這就是同分妄見。 不論是同分或別業妄見,師父強調,這些妄見都是顛倒的,但是一般人卻總是認為自己的體驗、觀察、認識等,都是最正確而真實的;當別人不認同自己的看法時,總會認定是由於對方不夠瞭解,或是環境不公平,因為自己沒有社會地位,所以講出的話不夠力量,甚至認為別人愚痴。師父說,因為人很容易執著在這些妄見上,所以自討苦吃、自尋煩惱。

煩惱來時向內觀照

 「不要老是把責任推給別人。」師父說,當自己與別人起爭執時,應該向內心省思問題是否出於自身,是不是因為自己個性上、習氣上的問題,而讓別人煩惱不斷。例如許多為人父母者,常常覺得小孩不乖,因此覺得很煩,更是常常起爭執,或破口大罵。 如果做父母的人,能平心靜氣地反省自己為什麼要跟小孩一般見識,甚至吵鬧?如此,也許就能一笑置之,不再因此而煩惱、生氣。這樣的轉變,雖然孩子不乖的事實還是存在,但自己已經能夠不生氣,心裡也沒有罣礙;所以,生不生氣,其實是掌握在自己,至於孩子是否會因為你態度的轉變而變乖,那已是另外一回事。

 另外,如果聽到他人的言語很主觀,態度很堅持時,也要告訴自己,他身處在如此的狀況下,會產生這種反應,也是正常的,所以自己千萬不要因此而起煩惱。聖嚴師父說,因為眾生總是被同分、別業妄見所障礙,所以每個人都堅持自己所言所想才是對的,而不尊重別人的看法。而人與人之間許多問題的發生,便在於人們總是習慣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否定別人的看法、想法,如此便容易引起人我是非,以及心中的煩惱。

 聖嚴師父提醒大眾,不要戴著一副有色眼鏡看待世界、處理事情,應該要能夠放下自己的主觀意識,這樣就能減少爭執;另外,也不要越俎代庖,以為是替別人設想,反而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法鼓雜誌121期 2000/01/15 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