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法鼓大學學術研討會尊重與關懷

為二十一世紀社會重建的心靈建設提供指標

                                                                                                                        ◎曾濟群

 由法鼓大學主辦之「新時代的家庭倫理─尊重與關懷」研討會,於元月八日在台北市金華街政大公企中心國際會議廳舉行。與會的有學術界、政府單位代表、民間團體,包括,婦女、青少年、殘障、宗教界等共一百五十人。由於討論的議題切中時弊,所以會議進行熱烈。而聖嚴師父於會中發表「心五四」運動的時代意義,為二十一世紀社會重建的心靈建設提供指標,更為會議帶來高潮。

人心不安,災禍連連

 此次會議之所以以「新時代的家庭倫理─尊重與關懷」為標題,實感於近年來,許多人看到台灣社會的亂象,無不搖頭嘆息。違法亂紀的情形,已經嚴重地動搖社會的根本結構與人倫關係;家庭倫常大變,夫婦相殘,父子、母女形同陌路,兄弟有如寇仇,暴力、凌虐、亂倫等幾無日無之,種種怵目驚心的現象,為前所未見。眾人皆謂「人心生病了」、「社會生病了」。查其根本原因,在於對他人不尊重,對生命不尊重,對週遭的一切都不尊重,更遑論關懷。嚴格言之,此種惡劣的社會現象,實為社會的一種病態,值得我們警惕與深思。

 適於此時,立法院引進西方國家之立法案例,通過「家庭暴力防治法」,對家庭暴力問題,作治標的處理,消極的規範。其中種種防治辦法,雖然是不得不的「惡」,亦為無可奈何之事,惟對傳統的家庭倫理關係已產生了極大的衝擊。

淨化心靈,正本清源

 社會問題的產生,就治本的角度而言,必須從探討人的心理著手,來尋求解決問題之道,所以淨化人的心靈以淨化其行為,最後達到淨化社會的目的,乃為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所以新時代的家庭倫理,從積極的層面而言,應從道德教育、倫理教育著手,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與關懷,方為正本清源之道。

 近代西方的倫理學者將道德原則分為「消極義務」(negative duties)和「積極義務」(positive duties)兩大類,前者是不作為的義務(duties ofomission),譬如不可殺人、不可偷盜、不可欺騙,它是以尊重他人的「權利」(right)作為基礎,是任何人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嚴格遵守的自律性道德,康德稱之為「完全義務」(perfect duties)。後者是「作為的義務」(duties ofcommission),是以對他人的關懷為基礎,而提供的善行。個人必須考量各種主、客觀條件後才能決定,康德稱之為「不完全義務」(imperfect duties)。

 因此,面對急遽變遷的社會,新時代的家庭倫理,應建立在相互尊重與相互關懷上,並正確認知,尊重他人的生命,尊重他人的權利,是社會中每個人必須遵守的義務,無人可以例外,亦即前面所稱的「完全義務」。但是由尊重他人的生命,進而關懷他人的生活環境與生存的條件,由尊重他人的權利,進而關懷他人對其權利的履行,亦即前面所稱的「不完全義務」,更有價值與必要。如此建構成一個關懷型的社會,就值得我們提倡與鼓勵。

尊重與關懷,社會重建

 因此,研討會邀請發表論文之學者,多為國內知名大學就此一領域學有專精之教授:由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國際中國哲學會會長沈清松做主題演講,另外則由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國家講座教授黃光國,以及台灣大學名譽教授廖榮利、中國時報社社長黃肇松、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曾春海、輔仁大學應用心理系主任林文瑛、政治大學法律系教授陳惠馨、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陳毓文、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系教授鄔佩麗,分別就心理、社會、新聞傳播、哲學、教育、法律、輔導等方面提出論文。

 由於研討會是於九二一大地震以後召開,所以有關震災後之社會重建、家庭關係、心理輔導等亦為此次研討會之重點。在綜合討論中,由法鼓山安心服務團團長張葆樺菩薩報告:法鼓山於災區所布建之安心服務站,及其工作的情形。由於資料翔實,工作極富創意,與會人士對法鼓山此次救災及災後復原中所投入的努力與心血,予以極高的評價。

 研討會請內政部指導,並蒙經費補助,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亦贊助經費,再加上法鼓山各事業體系的協助,因緣殊勝,謹此感恩。

 
法鼓雜誌 121期 2000/01/15 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