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腳遊記

法鼓大學開創新局 邁向新紀元

◎曾濟群(法鼓大學校長)

法鼓大學建校過程中的種種波折,

正足以昭示來者應珍惜、愛護法鼓山的一草一木。

負責推動師父大學願教育理念的法鼓大學,

屆時將融會在建築精緻,而充滿人文精神的大學城中,

梵音遠播,絃歌不輟。

 法鼓大學的設立,是完成聖嚴師父開創法鼓山的重大悲願之一。十年前,師父創建法鼓山之初,即為法鼓山未來的工作提出一個指標,那就是法鼓山正在做,未來也會一直做下去的就是「一大使命,三大教育」。所謂一大使命,即推動全面教育,所謂三大教育,即大學院教育、大普化教育、大關懷教育。而大學院教育中即含蓋了法鼓大學。

坡地開發程序繁多

 為籌設法鼓大學,師父於民國八十一年九月向教育部提送籌設申請書,教育部於八十二年七月同意「籌設申請」。教育部既同意法鼓大學籌設,因此有關學校建築用地必須積極進行規劃。由於法鼓大學的建築用地,是座落於台北縣金山鄉的一處山坡地,依據教育部籌設私立大專院校流程,其中土地開發及建校工程,就土地部份可分為兩大類,其一為都市土地,其二為非都市土地。都市土地部份之開發比較簡單,只要變更都市計劃即可(如果原來的土地非學校建築用地的話。)但是非都市土地就複雜多了。非都市土地中並非全為山坡地,如果非山坡地,只要向當地縣市政府申請辦理用地變更即可。如果是山坡地的話,那進行開發的情形完全不同。

 因為山坡地本來就是專供農牧用的,所以地質鬆軟,土地含水分多。這些土地如果要用來作建築用地,必須經過層層的手續審定。所以私立大專院校,如學校用地屬於山坡地,在獲得教育部同意「籌設申請」後尚須提出學校預定用地的「環境影響說明書」、「水土保持計劃書」、「開發同意暨開發許可計劃書」。法鼓大學籌備處乃於八十四年三月將上項資料檢齊,報請內政部審查。而負責審查機關尚包括行政院環保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內政部營建署等單位。而每次開會審查之間隔,短則二、三個月,長則半年以上不等。審查過程中,修正、補件,甚至親臨審議會場說明,各項程序之繁複,真是「事非經過不知難了」。

 民國八十七年五月,內政部終於核准法鼓大學的開發申請,距提出申請審查的時間已長達三年零二個月。如果這三年零二個月用在都市土地的開發,學校建築大概是可以蓋起來了。

各種逆境延宕進度

 由於山坡地開發之困難,主管機關教育部也非常了解,所以每次遇到部裡長官時,他們總是面帶笑容,第一句話就問「差不多可以了吧」!我們除了感謝以外,內心真有無限感慨。內政部既同意我們開發,教育部隨即許可學校籌設。接下來成立董事會,並且向法院辦理財團法人登記,取得登記證書後再向教育部報備。辦理上面各項手續倒是相當快,僅費時不過四個月。

 法鼓大學的預定校地,因為是在台北縣金山鄉,所以內政部核發給我們開發許可後,依規定仍須向所在地的縣市政府申請開發許可。適於此時發生林肯大郡的倒塌事件,再加上汐止淹水,而這些災難,接二連三的發生在台北縣境內,一時之間有關山坡地開發,對以往不當濫墾、濫伐的抨擊,有若排山倒海而來,首當其衝者為台北縣政府。使得台北縣政府上下也人心惶惶,對山坡地申請案的處理不知如何是好。法鼓大學的開發申請案,在這種情形下也就受到了影響。這是當初所沒有想到的。

 依據私立學校法第四十一條,「私立學校於完成財團法人設立登記並領得財團法人登記證書後,應由董事會於一年內開具左列文件,向主管教育行政機關申請立案。」第二項:「私立學校不依前項規定之期限,申請學校立案者,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得撤消其設立許可,並通知該管法院。」

 由於私立學校法的規定,學校的籌設必須在完成財團法人登記,教育部正式核備後一年內申請立案招生。但是山坡地的開發如此困難,有如上述。台北縣政府雖然於今年六月八日正式許可學校開發,但接下來的步驟必須申請雜項執照、施工監督、雜項使用執照。這三個階段都是一個接著一個;即雜項執照是發給施工開發的證明文件,憑此可以施工,諸如整地、挖土、填土、道路興建、溝渠挖掘等等基礎工程都包含在內。必須通過了這些步驟審定以後,才能使農牧用地改變成學校建築用地。換言之,這些工程的最大目的是做好水土的保持,與維護生態環境的永續經營。

以行菩薩道的精神建校

 完成了上述審定程序後,才能向台北縣政府地政機關申請地目變更,即變更農牧用地為學校建築用地,始可申請過戶登記為學校財產,辦妥財團法人登記為學校法人財產,然後才算完備了向教育部申請立案的要件。以上各項手續我們推估不可能在近期完成,乃於民國八十八年七月一日向教育部申請延緩立案的期限,教育部函覆同意。

 由法鼓大學建校過程之艱辛,我們深深體會了佛陀期許大眾,要以行菩薩道的心情去修行底用意。菩薩道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回顧法鼓山創山十年來的各項建設工程,都是在聖嚴師父帶領下,由於十方信眾的護持,先後克服各種困難,才奠定了今日的基礎。法鼓大學建校過程中的種種波折,正足以昭示來者應珍惜、愛護法鼓山的一草一木。展望未來,當法鼓山第二個建山十年完成之日,相信法鼓山的建山規模即可逐漸呈現。負責推動師父大學院教育理念的法鼓大學,屆時將融會在建築精緻、而充滿人文精神的大學城中;梵音遠播,絃歌不輟。

法鼓雜誌 117期 1999/9/15 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