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傳薪

風雨傳信心

北六轄區勸募會員成長營

◎林果慧

 籌劃多時的北六轄區新勸募會員成長營,終於在一月二十三、二十四日兩天登場了。參加的學員來自花蓮、宜蘭、基隆三個地區,活動的設計、安排多由基隆組主導,活動的目標則是建立正確的佛法知見、認識法鼓山的理念、清楚勸募會員的角色與任務等。

 為達此目標,花蓮、宜蘭、基隆三個地區的召委、副召委及所有幹部不知開過多少會,投注多少心力,最後敲定以朝山拜願、短劇表演、環山巡禮三大項目做為課程主軸。

心中燈火長明

 第一天報到,用完藥石,大家隨眾參加法鼓山大悲懺之後,即展開朝山拜願的活動。當時,雖是大雨滂沱,但學員參加的願心很強,個個穿戴好雨衣,有的打赤腳、有的穿雨鞋、有的捲褲管,三步一跪地從法鼓山的入口處向觀音殿拜去。

 一路上,引磬聲、觀音聖號聲、拜懺聲、溪水潺潺聲,聲聲入耳,此起彼落地迴盪在幽靜的山谷中。雨,依然下著,清冷的夜風吹著,天色更暗了,但蜿蜒的山路卻有一盞盞的油燈在風雨申搖曳著、幌動著,那是基隆組義工菩薩專門設計的,燈火雖然微弱,但在黑暗中卻別有一種溫暖的感覺,它一直引領著我們走向前去。

 不知過了多少時分,雙手、腳底的刺痛感稍減,紅塵俗事的雜念漸泯,心中的法喜逐次升起,滿懷的感恩剎時湧出,一聲引磬止住了朝拜,抬頭一望,竟是一盞盞的油燈排列成法鼓山的山徽與常轉法輪的標誌,在夜空下顯得燈火熒熒,交加明亮了。

 此時心中的感動和震撼更是無以名之:回首望去,山腳下正是金山的夜市,也是燈火通明,而山上的我們,則是人手一燈所凝聚的大願燈海。今夜,我們雖然遠離塵囂,但不是獨行,而是更多的同行善知識攜手並進,相信當下每個學員都會許下哲言:願心中的燈火長明,讓法鼓山的薪傳不盡,恆為佛弟子,永作渡舟人!

菩薩道上彼此相伴

 為了讓勸募會員做好勸募工作,所以第二天的課程設計,不同於過去侷限於課堂的講授,而是由三個地區提供「勸募瓶頸」、「勸募方法」、「生活佛法」三個短劇。

 從短劇的表演中,將前人走過的路、出現的問題、心態的轉折等一一展現在舞台中,輕鬆有趣而不失莊嚴,嬉笑怒罵中引人深思,許多學員很驚訝的讚歎道:佛教團體裡竟可以用這種方式表達生活中的問題,因為在他們的觀念裡,學佛的人除了打坐、誦經、拜佛外還有什麼?原來學佛就是學活,學得如何在生活中過得自在啊!而且也在短劇中看到勸募會員並不只是要人家的「錢」,重要的是給人佛法。

 還有一位學員看到「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個短劇的時候,難過得掉了眼淚。她懺悔自己在家中不能以柔軟語對待高堂父母,反而責怪父母業障深,無緣親近佛法,她說如果自己不能調柔好自己,好言善待父母,又如何能做好勸募工作呢!教條式的上課方法也許無法提供這麼深刻的感染力,這是許多學員對此課程的肯定 與認同!

 環山巡禮安排在第二天的午齋過後,一則可以散散步運動一下,再則也希望所有學員在離營前做最後的回顧,認識法鼓山的地理環境,法鼓山的願景,及未來的建設發展,增強對法鼓山的向心力,期許自己成為法鼓山的好鼓手,一起為師父所倡導的「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而努力!這是身為勸募會員責無旁貸的職責和任務。

 感謝法鼓山文教基金會為我們舉辦這一次的豐富之旅,感謝基隆組的義工菩薩無私的奉獻上我們的行囊裝載著滿滿的感恩與希望,願在菩薩的大道上我們彼此陪伴!一齊成長!

法鼓雜誌 112期 1999/4/15 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