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慧•般若

禪坐會讀書會紀實

步步契入真心

延續上次對讀書會「七處徵心」的熱烈討論後,

本次則是就「心在哪裡?」展開一陣的探討,

本刊將在日後的每一場讀書會中,

節錄精彩的討論內容,

並立即在當期雜誌中刊出,以饗讀者。

鐘美鳳

 誦畢〈楞嚴咒〉,收攝身心之後,果醒法師再度提出「心在哪裡?」的問題,心在身體裡面還是在身體外面?說話時心在哪裡?看東西時心在哪裡?胸痛時心在哪裡?如果心在身體裡面,是不是應該可以看到自己的五臟六腑?如果心在身體裡面,那麼死後身體沒有了,心哪裡去了呢?

 有的菩薩表示找不到心,有的菩薩說心在山河大地。果醒法師又提出打禪七的經驗,當身體與外界合而為一時,心在哪裡?您認為呢?

 接著討論修行的兩種顛倒,一是生死根本--以攀緣心為自性,一是涅槃清淨--遺失本明。首先討論什麼是「攀緣心」,菩薩們根據自己的理解提出看法,有謂:執著是攀緣心,對六根接觸的外境產生執著就是攀緣心。有謂:六根接觸六塵,產生好惡的感受,接受喜歡的,排斥不喜歡的,使得心不得安寧,使得心為外物所轉。所以六根放縱的結果,對六塵產生貪婪的執著,這就是攀緣心。如果能夠收攝六根,不對六塵產生好惡的執著,就可以主宰自己的生命。這時果醒法師特別說明執著的內涵,「執著的﹃執﹄,就是將假的視為真的,執無我為我,執無常為常,執苦為樂,無﹃著﹄是對執假為真等的錯誤觀念,貪著、黏著,堅持不捨。」

分辨真心與虛心

 為了更深一層探討「攀緣心」的內涵,果醒法師又提出一個問題:「當你什麼都不想,例如專心數息,是不是攀緣?」有的菩薩回答:「是,攀緣數息。」有的菩薩則陷入思索當中。法師補充說明,雖然數息也是一種對呼吸的攀緣,但若不安住在呼吸上,那麼攀緣的對象更多,而且用數息法,最後還是要放掉呼吸。

 果醒法師提醒大家,只要有「能」、「所」,心就已經攀緣了。什麼是「能」?什麼是「所」呢?果醒法師表示,把看到的東西視為被自己所看到的,自己就變成「能」,而看到的東西就變成「所」。事實上,能、所,都是真心所變現。外在的形相是自心所變現的,經文中提到「晦昧為空,空晦暗中,結暗為色。色雜妄想,想相為身。聚緣內搖,趣外奔逸,紛擾擾相以為心性。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那麼當我們在罵人的時候,罵人的話是不是也是我們自己內心的變現?例如在夢中與人相罵,是不是用自己的第二念頭在罵第一念頭?因此,事實上我們罵不到別人,別人也罵不到我們,因為,一切的聲音,都是因自己的捕捉而起分別和煩惱,都應將它當做是虛妄。

 為了對「能」、「所」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果醒法師又提出「覺非所明」的觀念,果醒法師表示,燈光有照明的功能,但是燈光不是被照明的東西,就像我們的覺性有覺知的作用一樣,但是覺性不是被覺知的色聲香味 ... ...。

 那麼如果心不去找一個特定的對象,例如聽到聲音,不下意識要去捕捉時,心還會有「能」、「所」嗎?果醒法師又提出「見性不動」的觀念,說明只要心不動就不會有能、所的作用。依經文中所說:「佛告阿難:汝頭今日何因搖動?阿難言:我兄如來出妙寶光,來我左右,故左右觀,頭自搖動。阿難,汝盼佛光,左右動頭,為汝頭動?為復見動?世尊!我頭自動,而我見性,尚無有止,誰為搖動?佛言:如是。」念頭來自真心的功能時,裡頭沒有他,沒有你,沒有人我。

一步步契入真心 

 這時,菩薩們不免要詢問,該如何覺知「能」、「所」的出現呢?什麼是真實的?什麼又是不真實?如何分辨真心和妄心呢?

 胡健財菩薩發表了看法,他表示,彷彿在生活中沒有一樣是真實的,可是一切卻又都那麼真實,真實當中有不同層次的虛妄,虛妄當中有不同層次的真實。是六根依於六塵,還是六塵依於六根?せせ我的存在、山河大地的存在,如果用真心來看的時候,根、塵、藏都不是對立的,這時就能打破內心的執著分別。

 觀念漸漸清楚些了,但是如何去體證,仍然要靠功夫,果醒法師要大家學習放鬆身心,六根不隨意慾望去捕捉特定對象,亦即收攝六根,去觀察心如何產生「能」、「所」,還有學習六根互用,來淡化「能」、「所」。許多人對於所謂的「六根互用」充滿了好奇,耳朵可以看東西嗎?心可以聽聲音嗎?果醒法師舉了失聰之人可以以眼代耳,或以心代耳來聽。事實上,人本來就具有六根互用的能力,只因人的迷濛而障礙,但這是可以練習的,只要打破五蘊的執著,去除「能」、「所」,就能達到六根互用的地步,菩薩們也可以體會用「心」去「看」世界,「聽」聲音,與用眼、耳的結果是很不同的。

 這次討論的內容很具有挑戰性,不論聽懂了多少,總是給菩薩們一個啟示,那就是太相信自己的六根,有時候反而會被自己的六根所騙。學習一步一步放下執著跟分別,才能一步步契入真心。

啟事:本刊一零八期所刊登禪坐會讀書會日期應為十二月二十日,誤刊為十二月二十二日,造成菩薩們諸多不便,特此致歉。

法鼓雜誌 109期 1998/1/15 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