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聖嚴師父談知識份子與宗教關懷

誠品書店湧入大批聽眾 現場氣氛熱烈

【台北訊】

聖嚴師父於元月四日自美回國後,旋即於元月九日,應邀出席在台北誠品書局,就「知識分子與宗教關懷」一題發表演講,在這場演講會上,聖嚴師父嚴謹而精闢的說明知識分子應有的正確宗教關懷,吸引了學術、宗教界人士的熱烈參與,使得誠品書局演講廳原本二百個座位的空間,座無虛席。

 「台灣社會的人文之美」是什麼?而當今的「知識分子的參與社會」又應如何開展?這項系列演講的活動,是由行政院文建會、聯合報、立緒文化主辦,誠品書局協辦,系列演講的時間,由去年的六月,一直延續到今年的十月,受邀的對象都是當今各領域的學者代表,而其中,聖嚴師父則為唯一的宗教界代表。顯見聖嚴師父不僅在佛學學術界受肯定,而在宗教學與社會關懷等,也都受到重視。

 聖嚴師父首先說明在我們的社會裡,有許多人沉迷於對宗教現象及信仰效果的追求,因而失去了自立自信的能力,也混亂了正常人的生活秩序,甚至招致族群之間的相互殺伐、家人之間的口角戰爭。也有許多人認為宗教信仰,僅是愚夫愚婦的行為,求神、拜佛、許願,無非是原始人類所殘留的風俗習慣及神話傳說,縱然有若干奇蹟的效應,也不過是出於信仰者本身的心理作用,充其量也是自然現象的巧合,根本沒有什麼鬼靈神明與佛菩薩的存在。

 聖嚴師父強調,其實,這兩者都不是現代知識分子們對宗教信仰所應有的態度。因為人類的高度文化及其智慧的產生,多是淵源於宗教,人類之有心靈生活與精神領域的開發,也多是來自宗教信仰的實踐。

 宗教信仰之所以在我們的社會中,造成沉迷氾濫及否定排斥的兩種極端,乃是由於知識分子們對於宗教所持的態度不明確,所做的正面關懷太少,對於宗教的常識不足,也無法給宗教信仰多做一些疏導性的工作,使得我們的社會大眾,若不是一窩蜂地盲從,便是一面倒地批判。加上政治人物的推波助瀾、新聞媒體的爭相報導,以致讓大家一方面錯認為宗教信仰非常發達,另一方又誤以為宗教信仰是給社會帶來了更多不安的因素。這也正是現代知識分子們應該加以深思的一個課題。

 在這以「台灣社會人文之美-知識份子的社會參與」為主題的系列演講,分別從歷史、社會、哲學思想、宗教信仰、美學等各角度,談知識分子與社會參與的關係,應邀演講的都是當今各領域學界最具代表性的傑出學者,例如中央研究院院士李亦園、余英時、楊國樞,和知名學者沈君山、蕭新煌、何懷碩、高希均、蔣勳,以及文化評論家南方朔等,而聖嚴師父則為唯一受邀的宗教界人士。

法鼓雜誌 109期 1999/1/15 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