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敏法師果品法師

代表佛教界出席國際醫療會議

發表論文說明佛教對老人的關懷與照顧

【本刊訊】

 由天主教教廷「醫療牧靈委員會」召開的第十三屆國際醫療會議,於十月二十九至三十一日在梵帝崗舉行,而法鼓山受邀為台灣佛教界的唯一代表,由中華佛學研究所副所長惠敏法師和法鼓山僧團代理都監果品法師出席。惠敏法師以〈佛教對老年問題的看法及其在我國的實踐情形〉一文,代表佛教界做了十五分鐘的論文演說。他並表示天主教教廷成立專門的委員會來探討老人問題的做法,是值得佛教界學習和參考。

 由於未來人口結構將逐漸由正三角形,變為長方形,甚至以老人為多數的倒三角形,因此「如何由個人到社會來提昇老人的生活品質?宗教生活又能為老人提供什麼幫助?」是全世界不斷關心和努力的課題,此次惠敏法師分別從自覺、孝養、利他等方面來闡述佛教對老人問題與福利的觀點,並說明以人間佛教與淨土佛教為對老人的精神和理念,最後以寺院老人福利園區為人間佛教的社會性實踐為結語,以做為佛教重視老人問題的例證。

 大會以「老人與宗教─各宗教對老年人問題之看法」為議題,分別就人口統計、文化、經濟、心裡社會學、病理生物學等觀點,邀請世界各宗教代表參加。

 惠敏法師的論文中,提到聖嚴法師於一九九四年所提倡的「佛化聯合祝壽」,更說明了法鼓山在推廣禮儀環保的同時,也強調對老菩薩的關懷。惠敏法師的演講,不僅讓與會的宗教人士對佛教重視老人問題有進一步的認識,也肯定了法鼓山推廣禮儀環保,關懷老人的美意。

 惠敏法師更在論文中,引用了聖嚴師父所說的,「晚年不應猶如黃昏之近黑夜般的無奈,而應將其視為生命中得第二個春天;尤其是在退休之後,更可以再次發現自己生命的力量、人生的價值,並運用智慧的光明與奉獻的熱誠,貢獻社會。」而「人生是無常,但奉獻世間的『利他』心願可以無窮盡,此生未完成的心願,來生再來,永遠永遠地繼續努力,直到成佛為止。把這樣的心願永遠擺在心頭的話,到年紀大則不會有失落感產生,雖然一人獨處也不會覺得寂寞。」

 惠敏法師會後表示,經由這次的會議,他看到各國不斷以政府、宗教或企業界的力量來協助老人閱讀、欣賞藝術、關心社會和信仰宗教來提高個人的自覺,是相當值得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