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佛海智慧 提昇學佛層次

法鼓山佛學推廣教育為佛學教育紮根

◎黃果亞

法鼓雜誌 105期 87/9/15 第6版

然中華佛學研究所佛學推廣中心本學期的課程才開始上課不久,但中心辦公室卻不斷的接到查詢下學期開課情形的電話,深怕像這次一樣錯失了精采的課程;而每當招生簡章一公佈,即馬上收到許多報名表,尤其是口碑極佳的課程,更是不到二週的時間就額滿。

廣受肯定與迴響

 面對這麼多熱切精進學佛的人,已成立了四年多的佛學推廣中心有一份更深的使命感,所以,運用中華佛研所多年來所累積的豐富辦學經驗和資源,在去年開辦了「應用佛學組」,即為學分班,以大學修學分的方式,讓學員更有次第的學習,並有一個修學的目標。而為了配合學員上課的方便性,除了台北安和分院之外,也將在台北東區設立一個寬敞、交通方便的專屬教室。

 向來,佛學往往被認為是深奧難懂,是高學歷者所專屬;但基於讓佛法更普及,同時也提昇學佛的層次,佛學教育推廣中心開設了一連串佛學的課程,讓來自十方的人都有機會參加佛學的課程。四年來讓許多有心在浩瀚的佛海中精進,卻無法像學生一樣上課的人,有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管道,尤其是佛研所堅強的師資陣容,更使推廣中心的課程建立了良好的口碑,也因此贏得了許多學員的肯定和迴響,更啟發了許多人繼續深研的心念。

 目前擔任該中心主任,亦即知名的佛教史學者藍吉富老師即表示:推廣中心和佛研所的目標雖然不同,但是該中心所投注的心力和所享有的資源,卻是與佛研所一致的。他強調,推廣中心的課程是參考日本五、六十所大學課程的內容、安排方式所設計的,從印度、中國佛教的歷史以及佛學概論等基礎課程開始,以兩年的時間有系統、有次第的帶領學生進入佛學的領域。

大開學佛方便之門

 「應用佛學組」(學分班)的課程是採取大學選課方式,有選修與必修或必選的課程,但是沒有修業的年限,只要修完三十六個學分就可以結業。他進一步說明,「應用佛學組」的學生可以享有與佛研所學生同等的福利,如申請圖書館的閱覽證、出國深造的成績證明或推薦。此外,還有各學校或寺院的參訪活動,及邀請美、日等國佛學學者演講,對於有心卻一時沒有太多時間的人而言,可以依自己的時間在晚上或例假日安排進修,大開了學佛的方便之門。

 在課程種類上,包括了經典導讀的「阿含經研究」;基礎佛學的「基礎佛學導讀」、「學佛五講」、「成佛之道」;佛教史則有「佛教發展史」、「佛教文化概論」、「佛教美術史」;在語文方面則有:梵文、巴利文、藏文,以及佛學日文、英文;以及修行法門的「淨土宗概論」、「四念處」、「清淨道論」。

 而在師資方面,則有專研《阿含經》的楊郁文老師、佛教史學者藍吉富、佛教藝術史學者陳清香,以及教授基礎佛法和修行法門的觀慧法師、林孟穎老師等。

 為了讓豐富的課程訊息傳播得更廣,推廣教育中心秘書劉蒼海師兄表示,目前透過有線電視台、DM、《法鼓雜誌》和網際網路等媒介的傳播,吸引了來自各地的學員參與學習,學員的年齡層分布很廣,從十七歲的高中生到七十多歲的老菩薩都有,職業結構仍以都會上班族為最多,因為在一天忙碌的工作後,上一堂佛學課程就像是受到甘露洗滌般的清涼。

為落實全面教育紮根

 法鼓山向來重視佛學教育,而其推廣中心的教學方向,也和其他地方的推廣教育有所不同。一般來說,許多地方的推廣教育多是讓學生自由的參與,而法鼓山的推廣教育中心則是以大學課程的方式,提供學員一個次第學習的環境,讓同學以輕鬆的方式自由薰習。而在應用佛學組方面,更以大學的學校管理方式,來訓練學生研究和學習的態度和方法。

 推廣中心的課程成功的帶領許多人進入佛學的大門,同學們對課程也都有許多的體悟。曾經參加過「阿含經研究」課程的江碧琴師姊分享說:「許多佛學概念上的誤解、邪執,都因為老師的講授而得到了釐清,也讓我了解到修學佛法的第一步就是要親近善知識,從而建立正知見;畢竟有教理基礎的信仰才是最紮實而有力的,期盼更多人來同受法益。」

 除了老師們的精彩演講解,讓學員們覺得收穫良多之外,為了對課程能有更多的吸收,好學的同學們還會利用閒暇舉辦讀書會,彼此交換上課的心得,成為在學佛道上的善知識。

 不管是佛學推廣教育,或是應用佛學學分班,都是法鼓山對推展全面教育的落實,誠如中華佛學研究所所長李志夫所說:「法鼓山的教育課程和對象,是目前台灣佛學推廣教育中最普及,也是最全面開放給社會大眾學習的,這正是落實全面教育的紮根工作,相信將來可以為整個佛教培養出許多優秀的人才。」聽聞佛法是百千萬劫難得的殊勝機會,希望大家都能在法鼓山有系統的教學下,同霑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