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高僧》


中國曹洞祖---洞山良价大師

◎張潮

法鼓雜誌 105期 87/9/15 第3版

我們穿越時空,回到唐朝時的會稽古城。這兒,是個人文薈萃、景色宜人的好

地方,也是孕育出禪宗一代祖師洞山良价的家鄉。

入南泉普願之門

 洞山良价小的時候,就和別的小孩子很不同。滿週歲「抓週」時,肥肥的小手竟然捉了一本佛經在手上。童年時,當所有學童都在四書五經中搖頭晃腦時,他琅琅上口的是佛教的《心經》、《金剛經》等。

 弱冠之年,他於五洩山上隨靈默禪師修學有成,於是決定出家,寫了一封感人肺腑的「辭北堂書」給母親。母親雖然不捨,卻也未阻止他追求自己的理想,就這樣,在母親的祝福下,他開始了到處遊方參學的生活。

 在少室山少林寺參訪時,遇見了同門師兄僧密,於是兩人一起結伴同行,在各地遇見各式各樣奇言異行的高人,卻都帶給他們意想不到的思想啟發。在嵩山與以「兩隻泥牛相鬥」比喻禪修境界的隱士交手之後,兩人下得山來,去到池州,參訪了馬祖大師三大高徒之一的南泉普願之道場。普願以「用手結網或用腳結網」的疑問破除洞山良价的「身根」,這是良价第一次優異的表現。

 接下來,兩人繼續來到湖南,參訪百丈禪師的傳人,溈山靈佑禪師的道場。洞山良价提出「無情說法」的疑問,溈山禪師卻無法為他說明清楚,建議他去參訪雲巖禪師。雲巖以「情識斷盡即能聽見無情說法」打破洞山良价的疑團,良价因而當下開悟,留下開悟偈一首:

 也太奇!也太奇!無情說法不思議!

 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處聞時方可知。

 開悟以後,良价仍然繼續留在雲巖禪師處學習,每日與禪師多所問答,留下許多精闢的禪門公案。末了,良价離開雲巖禪師的道場,走到來時經過的小溪,看見春暖水漲,餘波蕩漾的樣子,突然將雲巖禪師平日的教導皆盡貫通,獲得更大的悟境,並寫下另一首悟偈:

 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

 我今獨自往,處處逢到渠。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應須與麼會,方始契如如。

 

創立中國曹洞宗

 唐武宗會昌年間,發生了史上有名的毀佛事件,史稱「會昌法難」。在這場浩劫中,禪宗由於力行簡樸的修行方式,故受到的波及最小。洞山良价禪師在這段時間隱居於山野,先後參訪了寶雲禪師、南源禪師、興平禪師等,每到一處,就留下許多讓後世人讚歎不已的禪宗公案。

 在薯山禪師處時,禪師以一句「好一個佛,可惜沒有光燄。」來點醒洞山良价開始弘法,用智慧來照破眾生的無明。然而良价卻自認還有疑惑未解。造訪百巖禪師後,又來到江西某處,與當地一名受人尊敬的「初首座」有一番對答,沒想到隔天起來,「初首座」突然無疾而亡,時人流傳洞山良价「問死」了「初首座」之說。

 年屆半百的洞山良价大師來到新豐山,在此收徒弘法,指導禪修。在這裡,他收有弟子數百人,每天以活潑的對答來教導弟子,刺激弟子們修證的決心。福州來的本寂禪師,是洞山良价屬意的接班人,他將雲巖禪師所印記的《寶鏡三昧》傳給本寂,日後本寂在江西一代弘法,自號「曹山本寂」。在洞山良价與曹山本寂兩位禪師的努力下,中國佛教曹洞宗於焉成立,與臨濟宗並立於世。兩宗派修行特色雖不相同,共同燭照萬古長夜的決心卻是一樣的。

【作者簡介】

  • 民國六十年生,江蘇省興化縣人。
  • 淡江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職出版社 編輯、企劃,現為自由作家,作品有《神通西來僧-佛圖澄大師》(法鼓 文化高僧小說系列)。
  • 以創作為終身的志業,作品風格清新,文筆細膩流暢,寫起少年小說來,更見質樸自然的真心,是一位難得的 文壇新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