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兩岸佛學教育交流新紀元

◎游淑惠

月十一日,兩岸佛學教育交流參訪團,一行十四人,來到了他們期待已久,在國際學術地位上有傑出表現的中華佛學研究所,在所長李志夫、副所長惠敏法師的分組帶領參觀及解說下,對於十餘年來,將佛學學術研究推向國際化的努力,及能在國際學術界佔有一席之地,深為佩服;團員同時也表示,有關近年來佛研所召開或參與的國際學術會議相關資訊,他們都非常關心,也是他們學習的對象。

 

預見法鼓山的弘大遠景

 正在進行大專禪七活動的農禪寺,因為活動的關係,沒有辦法以隆重的大禮迎接;團員們在常住法師引領下,腳步輕巧的繞了一圈,對農禪寺質樸無華的道風留下深刻的印象。

 載著十四位兩岸佛學教育交流參訪團的遊覽車,依著蜿蜒的山路開上位於金山的法鼓山,正值盛夏的午後,陽光耀眼燦爛。山風輕揚,溫柔地吹拂著兩岸佛學教育交流參訪團的團員,心頭,清清涼涼的,而和風捲起長袍,衣袂飄飄,聽著枝頭蟬兒高鳴著迎賓曲,看著四周青山環著綠水繞,義工菩薩們以盈盈笑臉、輕柔話語相迎,原本舟車疲頓的辛勞已然消失一空。

 大陸領團的中國佛學院副院長傳印法師,對於中華佛學研究所能在處處水泥大廈的都市中,營造出充滿「法」喜之地,是殊勝難得的;設在關渡平原上的農禪寺,簡樸寧謐中自有一股莊嚴,「僧」寶住持,讓人心生歡喜;而法鼓山,直可比擬是人間的「佛」國淨土,這一依著聖嚴師父悲心願力所建設的集修行、教育、進修、學習於一地的殿堂,令他百般讚歎。

 對於正在施工興建中的法鼓山,雖然還看不到建築物,但在總工程師陳洽由的詳盡介紹下,與會者無不預見未來法鼓山教育園區的弘大遠景。而法鼓大學曾濟群校長也詳盡的為來賓們說明法鼓山的辦學理念及未來發展方向,讓大陸團員們感受到聖嚴師父的悲願,以及台灣佛教的興盛,對於能以佛教的力量興辦大學,是佛教界的一光榮。

 

激迸出智慧的火花

 之後,團員們分別搭乘四部小巴士進行園區環山之旅,認識了法鼓山為後人保存當代中華佛教文物而設計的地宮,也走訪了未來教學大樓、圖書館、宿舍、禪堂..等硬體建設的建築預定地;雖然觸目可及的仍是一片青山綠水,但法鼓山佛法人文薈萃的願景,已然建構在每個人的心中。

 夕陽西下,當小巴士回到會場時,聖嚴師父已在場迎接。在大陸,團員們透過書籍,原已對聖嚴師父的行誼多所知悉與景仰,今日有幸親炙師父悲心願力所建立的人間淨土法鼓山,更是覺得不需此行,尤其看到聖嚴師父,更爭相與師父合照,彼此之間不見睽違五十年的隔閡,只有重逢熱絡的喜悅;尤其是當聖嚴師父與傳印老法師在互持、互攜中,往前踏出一步步時,兩岸的交流之河已開啟源頭活水。

 在晚宴中,聖嚴師父指出,過去中國的佛教界,雖然被台灣海峽區隔,但兩岸對佛法弘揚的理念始終如一;而雖然缺乏交流的機會,但對以佛學教育來培育僧才的信念,也有一致的共識。師父強調,兩岸彼此在佛學院所教育的發展之路上,都走過艱辛的路,但也收獲良多,比如現階段在兩岸的佛教界中,主持佛學院、或管理各寺院的中生代僧才,都是接受過早期佛學院所教育而訓練出的僧青年。他期許藉由這次兩岸佛學教育的座談、參訪交流,能相互觀摩、互為借鏡、彼此學習、互相激勵,為迎向二十一世紀的佛學教育激迸出智慧的火花。

 

兩岸交流之河開啟源頭活水

 圓滿茶會中除了有義工團細心安排的精緻美食佳餚外,也安排了來自農禪寺果東法師帶領的合唱團獻唱三首佛曲,另外還有吉他佛音演奏,整個茶會氣氛輕鬆自然,賓主同歡;更讓大陸團員領略了教育之外的台灣佛教界風貌,如許多法師都異口同聲的指出,義工菩薩的奉獻精神實在太令人感動了,在家居士們護持三寶的堅定力量也讓他們動容,而法師與信眾之間的親近互動,是他們在大陸無法想像的,對於台灣佛教界以合唱團、音樂演奏等許多輕鬆、活潑的方式詮釋佛法,是他們值得學習之處:他們認為,人間佛教的思想在法鼓山落實了,這可說就是人間淨土啊!

 茶會在晚間八點結束,整個參訪活動也在此告一段落;此時的法鼓山已是晚風習習,抬頭仰望星光燦爛,有一股莫明的感動,來自彼岸的法師們說,既感動於聖嚴師父對佛法修持的堅定,也感動於他對佛學教育文化的奉獻,更感動的是..怎樣的殊勝因緣,讓他們有幸能踏上這塊人間淨土,親炙聖嚴師父的言行風範!

 首次的兩岸佛教界佛學教育交流活動,雖然在此畫下句點,但所有與會的人士都相信,這次的活動只是書本的序言,未來,還有更精采的內涵等待填寫;兩岸交流之河,正因啟動了源頭活水而方興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