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福田班第三次課程』活動報導 2019/3/17

20190317福田班第三次課程活動報導
心靈法寶無盡藏
3月17日是個風和日暖的日子,也是福田班(10801紫雲班)第三次上課的日子,學員們帶著輕鬆愉悅的心情來到紫雲寺挖寶。
課程主題為「心靈法寶無盡藏」,內容包含解門的四種環保、心五四、法鼓山的義工精神,及行門的入寺禮儀(3):寺院的衣、住、行。學員作業分享以歌曲唱誦、默寫等方法來背誦四眾佛子共勉語,若能熟讀背誦這二十句共勉語,並了解其中的涵義,不但可自勉自勵,也可勉勵他人。
聖嚴師父為了因應現代社會的變遷,讓大家都能安居樂業,於是提倡四種環保運動,所謂「四種環保」內容包括:心靈環保、生活環保、禮儀環保、自然環保。環保是一種觀念,以智慧的因緣觀及慈悲護生觀相依相待、尊重生命。實際上四種環保,緊密相依,缺一不可,同時具精神與物質,其中生活、自然環保屬於物質層面;禮儀、心靈環保則屬於精神層面,不可偏廢。心靈環保以「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業」來實踐,以「慈悲智慧」取代「自我中心」為方法,一步一步的練習,縮小自我、減少煩惱;生活環保以「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該要」、「四福-知福、惜福、培福、種福」作依歸,練習消融自己,簡單樸實整潔、克服不便、養成習慣,隨時隨地培福惜福;禮儀環保以「四感-感恩、感謝、感化、感動」的觀念來清淨身口意,謙和禮讓、簡約儀典、改善風俗;自然環保則以「四福-知福、惜福、培福、種福」的觀念,感恩自然、慈悲護生、珍惜資源,落實生活環保,愛惜自然資源。更是對治煩惱根源(貪、瞋、癡、慢、疑)的五帖良方-對治「貪」用「四要」,將貪心轉化為願心;對治「瞋」用「四感」,將瞋心化為感恩心;對治「癡」用「四它」,將愚痴心轉成智慧心;對治「慢」用「四福」,以奉獻心來培福;對治「疑」用「四安」。
入寺禮儀(3):「衣著打扮簡樸,避免穿著暴露」是入寺衣著的原則。無論是海青、菩薩衣,或是出家眾的長衫、五衣、七衣、紅祖衣,都各有不同的意義與穿著時機。學員們在關懷員的帶領下練習穿、脫、摺海青的動作或顯生疏,卻是法喜充滿。法師勉勵大家多練習、多參加法會,自然能熟能生巧。寺院的住宿,除遵守住宿須知的規定外,要能隨眾作息;在寺院行止安詳,行止如法有利於攝受身心,有利於團體的和諧,同時,也能引發對於三寶的恭敬。
法鼓山的義工精神與使命在學習佛法、護持佛法、弘揚佛法。只要是發心推動法鼓山的理念、事業的人,都稱為義工,亦稱作萬行菩薩。萬行是一種心態,也就是「需要人做沒有人做的事,我來吧!」、「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難捨能捨」。法鼓山的義工精神「盡心、盡力、盡可能學習」,以尊重、諒解、包容,並發揮同理心,來學習做到「不勉強、不挑剔、不可能失望」。最後法師期許學員們能將義工精神帶回自己的生活環境中,來服務家人、親朋好友、同僚、員工及周遭的大眾。
敏慧菩薩分享親近佛法的緣起,及學習佛法的歷程、如何運用佛法的觀念改變自身的生命,生活中不斷的練習『苦』和『我』分離。並用自己安定的行為感動了家中的老菩薩自己開口表示要一起到法鼓山參拜並皈依,讓她深深體會到修行是自己要先安定,才能感化他人。在法鼓山參加教師禪十期間找回自己本來面目,跪在祈願觀音菩薩面前告訴自己:回「家」了,並發願持續學習佛法正知見,運用禪方法落實在生活中,老實修行,並發願行菩薩道,自利利人。
班導師勉勵學員,義工首要修忍辱,有句話說:「低頭彎腰的都是滿滿的稻穗,昂頭的卻都是無果的稗子。」越是成熟飽滿的稻穗,頭垂得越低。 有人的地方難免有是非,修行,可以借複雜的人和事來練心,運用佛法的智慧待人處事,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要轉,觀念改變,心量寬廣,萬事OK。
◎文/謝麗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