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法鼓青年開講』活動報導 2016/11/12

「今天我來跟大家分享的,不是成功經驗,而是一堂豪擲60億換來的教訓。」理著小平頭,穿著黑色襯衫,立凱電董事長張聖時站講台上,用幽默的口吻自嘲著。這裡不是立凱電的法說會,而是法鼓山位於高雄的紫雲寺。作為一個上市公司的董座,張聖時同時有另一個身分──法鼓山終身義工。11月12日,他受邀於「法鼓青年開講」擔任講者,和台下近百位聽眾分享創業中的顛倒夢想。

作為全球環保電池產業的龍頭,立凱電已是綠能科技的指標企業。對於這項成就,張聖時感慨又感恩。他引用一項數字說,全世界每天有八萬五千人創業,但能成為股票上市公司的,只有一間。「那表示其他84999人不努力嗎?不優秀嗎?不可能!我一向是自我感覺很好的人,後來才知道,成功不是我個人的,而是因緣和合所成。」而關於「成功」的定義,張聖時更有深刻體悟。曾經他認為的成功, 是要通過別人的眼光認可,於是他追逐金錢名位。「一開始我買三四百萬的名車,後來發現,尹衍樑他有飛機。美國有一個航空公司老闆,他還有火箭啊!那怎麼辦,你要買飛機嗎?要買火箭嗎?」在這些向外追逐的過程中,張聖時說,自己不假思索地成為一個流浪的孤兒,流浪在惑、業、苦之中。

2011年,因為父親往生,他接觸到法鼓山,開始用佛法來觀照到世間現象的本質。「我發現,只要是往外找的,在得到那一瞬間會快樂,但下一秒就變了。一口咬下去,瞬間從甜到苦。」從此以後,他將焦點轉回內心,用心靈環保的觀念來改善自己。這項改變,使他和員工之間成為夥伴關係,30年的菸癮也戒除。更難得的,是他花了許多心力在法鼓山當義工,從奉獻中找到真正的快樂。

來自成大的許育煊同學在演講中提問:「在探索未來時,發現自己一直很迷惑。不知如何找到方向?」張聖時以充滿哲思的譬喻回應:「大海裡的魚,知道自己在往哪游,還是他是被潮流推著走? 其實大部分的時候,我們都是被整個大環境因緣推著走的。」他表示,正因為如此,我們更要確定幾件事:第一,是不該做的事情,我們不做。「如果賺錢是唯一目標,那人會沒有底線,沒有道德底線。」第二,是回到自己內心去找。張聖時表示,我們很難不在乎別人眼光,但覺察後,可以降低它的影響。「過去我是順著慾,現在我還是有慾,但盡量不是貪求的那種慾。」

「這個世界有多少人跟我一樣流浪在路上? 滿街都是啊!」張聖時董事長以他哲學家般的眼光,點出當前人類的困境,也期許青年能從回到內心,不追逐外境,找到屬於自己深信不疑的「究竟目標」。法鼓青年開講,持續在南部地區為青年點亮智慧火炬。12月17日,將由出身高雄美濃的青年作家劉崇鳳,分享他透過爬山、旅行、生活、書寫所經歷的自我追索歷程,歡迎青年踴躍報名。

文:黃憲宇

圖:曾意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