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不同世代 相同的『賴』」講座側記

「不同世代 相同的『賴』」講座側記

法鼓山台南分院「不同世代 相同的『賴』」講座,於107年4月29日下午2點在成功大學光復校區成功廳舉行。與談人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作家吳若權與公益青年沈芯菱,三個不同世代、不同領域的觀察者,將在這個講座中交流他們對社群軟體與現代人之間關係的看法,探討人於網路時代創造幸福的可能性。



本次講座最吸引筆者的地方,在於它的副標:「追尋網路社群時代中的一隅自在」。社群軟體興起後,現代人多了許多與他人溝通的管道,人情的流動,看似因通道的多元而更加暢流,然而事實當真如此嗎?社群軟體中,對方讀與未讀,或是已讀不回、用詞失當的各種狀態,發訊者內心被勾動了多少情緒呢?網路時代,訊息傳遞迅速,人心的起伏也快,長久以往,人們隨著螢幕喜、驚、悲、嘆,遺失了自己情緒的主導權,心緒終日受外物撩撥而動盪。然而網路興起的必然,以及它的便利,都是無法忽視的事實,因此如何「物物而不物於物」,在紛擾的網路社群時代找到一方自在,便是現代人的必修課題。



講座雖於下午2點開始,但法鼓山台南分院的師兄、師姐8點便開始進行場佈,7點半成功廳外就出現了許多忙碌的身影。本次活動,法鼓山在總護常宗法師的帶領下,171位志工分成22組人力,眾人分工圓滿此次講座。其中,環保組的師兄、師姐工作前,在常印法師的帶領下,先在會場外的空地進行「出坡禪」。透過「八式動禪」的運動讓人身心放鬆,在進行各種工作、勞動時,便能隨時觀照身心的反應、不易疲勞。



關於此次活動的發想,副總護錫綢師姐表示,「賴」(Line)的使用已遍及全民,這項科技為人們帶來許多便利,但如果沒能善用,也會為人們帶來煩惱與紛爭,所以要怎麼利用相同的「賴」,促進不同世代對彼此的理解?於是便發想,請方丈和尚果東法師以佛法的角度來開解這個問題。另外兩位與談人,吳若權與沈芯菱兩位菩薩,因其各自不同的背景與世代,對這個議題或許會有不同的看法。另外,方丈和尚果東法師為法鼓山大家長,由他代表來談此議題,更能顯示學佛者絕非與科技絕緣,如能運用佛法的觀點來看現代科技,佛法與生活會更加結合。



那麼年輕人又是如何看待這個議題的呢?成大法青周映岑剖析,通訊軟體成癮的情形不只發生在年輕人身上,成年人亦有。而這種隨時想分享、時時留意他人評價的舉動,其實是種尋求認同、心靈空虛、缺乏自信的體現。因此,本次講座最吸引她的地方,在於三位在各自領域皆有所成的與談人,如何在人生道路上找到自己的定位繼而安定自己、獲得「一隅自在」。



台南法青蔡妮蓓則是被「賴」吸引,她好奇不同的「賴」是否會有相同的頻道?她認為網路的興起並非壞事,只要有自制力與懂得篩選資訊,網路便能使人更靠近。像是通訊軟體的使用,便能幫助不善言詞的人傳達心意,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誠如錫綢師姐所說的,科技本來就只是為人所用,端看人如何運用。這次講座的其中一項用意,就是希望與會者能夠更加覺察自己與網路的互動,能夠重新檢視自己的人際交流。

12點不到,百來位義工的會場,不僅窗明几淨、布置井然有序,各組分工和諧而流暢,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熱絡而不吵鬧。看著諸位師兄、師姐全心投入各項準備工作、當下的身影,讓筆者充滿感動。在講座開始前,偌大會場便被注入了一股活力,一股溫和而穩定的活力,讓人原本躁動的心,被妥妥的安撫了下來。


文 / 宋雅庭
圖 / 台南分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