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幸福告別—許禮安醫師談安寧療護與生死學


生死大事是人人關切的議題,該如何去面對與準備?107年12月9日下午法鼓山臺南分院監院常宗法師邀請到高雄市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許禮安醫師來演講「幸福告別-安寧療護與生死學」,吸引了412位信眾與義工齊聚大殿及觀音殿凝神諦聽。嚴肅的課題,許醫師幽默的演說,並輔以照片講解,引來笑聲四起,風趣中帶有省思。這一門人生的必修課,讓大眾獲益良多。



監院常宗法師介紹主講者時表示,許禮安醫師推廣安寧療護已有22年的經驗,而她自己是在接受5年醫護教育及1年的臨床實習後,發願以不同方式幫助更多人而出家。她分享兩位老菩薩往生的狀況,母親臨終急救遭受電擊,痛苦的告訴她不要急救,那時她尚未出家,勇敢的簽署放棄急救同意書。父親則於前幾年幸福告別,安詳滿足的離開。法師希望許醫師能成為大家美好的助緣,也期許大眾學習善巧的方法,讓眷屬們都能得到協助。



80年皈依,目前在高雄醫學大學兼課,擔任「生死學」課程的許禮安醫師,是聖嚴師父主持最後一梯精英禪三學員,與法鼓山因緣深厚,曾到各分院去宣講安寧療護。他自栩現今主要工作是「安寧療護及生死準備的社會教育」,副業是醫師及講師,是聯合報載開立死亡證明書最多的醫師,更是以末期病人為師的醫師。



許醫師於85年至花蓮慈濟醫院籌設心蓮病房,長期從事安寧療護工作。他開宗明義點出「人活著就要為死亡做準備」、「人一出生就被宣判死刑,只是不知何時、用何方式被執行死刑」。人正一步一步的踏入死亡界線,所有人都可能要被臨終關懷。而「活著真好」是在活不下去時才會有所體悟。因此,要抱持「凡事希望有最好的結果,但別忘記要做最壞的打算」之人生態度。



「生死學」在美國稱為「死亡學」。「非死不可」時如何面對死亡?許醫師認為要坦然面對生命最後樂章,儘早準備,預立遺囑,找兩位親友至衛生局或醫院簽署「安寧緩和醫療同意書」,不要當「三管臥床」病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於89年公布,其立法目的在保障末期病人,尊重病人的自主權,而非家屬。病人預立「放棄無效醫療意願書」,可得善終。明年1月6日「病人自主權利法」即將施行,自己可以決定不打點滴、不插鼻胃管灌牛奶,但要到門診辦理登記,手續費2千至4千元,隨行親朋至少要有1人是二親等。



許多人都不求長命百歲,願能健康壽終正寢,但往往事與願違。2017年台灣死亡人口171,857人,癌症死亡者48,037人,占28%。癌症腫瘤是台灣十大死因之一,其中又以肺癌居首位。在險峻的環境中生存,許醫師認為平日預防保健最有效果,因為現代醫療常用高科技拐人,照顧體系也把末期病人雙手綁住做為標準流程。要有無常感,明天和無常何者先到,誰也不知道。練習把死亡的終點線拉到眼前,也練習活得「目中無人」,不要為別人的需要而勉強自己,因為大部分人都活在別人的眼光中。



生死學名言:「很多人活著好像永遠不會死,但臨死卻又好像不曾活過」。把握當下,及時道愛,不要有遺憾。每天睡前對家人說愛語,化解恩怨情仇,抱著必死的決心上床。一個觀念的改變要歷時30年,但現在不開始,就永遠不可能改變,這是許醫師長期從事安寧療護也對幼童生命教育的原因。一輩子做一件有意義的事至老死,是他的人生態度。他夢想打造安寧田園,做為臨終修行場所。鼓勵大家勇於追求自己的夢想,欣賞自己的與眾不同,也尊重別人的與眾不同。



有信眾提問如何向長輩談生死,許醫師回覆:「人終會一死,不要避談死。」不敢開口是自己在忌諱什麼?自己先準備好,也在適當機緣向家人宣導。不能改變上一代,起碼也要改變這一代、改變自己。要改變社會大眾的觀念,不要拿孝道當藉口,讓長輩受折磨。切忌不要在末期病人面前討論病情,他們都聽得到,要把臨終病人當成臥佛一樣尊貴來看待。許醫師笑問:「2020年誰可以當總統?」答案是看誰可以活過2020年,他就有機會。



監院常宗法師讚嘆許醫師願意擔任法鼓山終生義工,以其專業配合法鼓山佛法的觀念與方法來協助大家。法師也勸勉大眾努力修行,累積善根福德因緣,平時可關懷利益他人,無常來臨時能幫助自己得到善終,幸福告別。

文:蘇麗文
圖:蕭建緯,莊明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