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活動報導】12/18 到齋明寺尋找真心 聽弘講海水與波浪

齋明寺於12月18日上午9點,邀請法鼓山禪堂堂主果醒法師以「尋找真心─認清海水與波浪」為題,為上百位民眾開示,真心即佛性、像大海,從來不生不滅,而一般人卻用生滅的心、攀緣心為自性心,遺忘了本具的真如覺性,若能透過不斷探索真心與妄心,禪的修行即是返妄歸真的旅程。

佛性像大海,現象如波浪,波浪從海水而生,當波浪消退,海水依舊是海水,不會隨著波浪消失,法師闡述《楞嚴經》中十番顯見,即真心的十大特質,並輔以十二因緣當中的「觸、受、愛、取、有」等現象舉出許多例子,提醒大眾這些都是自心的變現,也都是由真心所變現,但並不代表真心,往往我們認物為己,以色相為我,見性不分,以致心隨物轉,觸處成障,忘了塵境也是心所顯現的功能。

法師進一步提及他自己在觀看新聞時,會提醒自己,現象通通有,人我是非通通沒有,因為不用把現象當作自己,心性本身不迷不悟。一般人容易著相、取相,以相為我,順著色相產生種種感受、愛憎、取捨,又認為有個我在感受,即迷了;若能同時看到變化萬千的現象與不生不滅、不動的本質,才是悟,真心始終是處於無相覺悟狀態的。

「我們相信的,始終是自己的經驗世界」,法師鼓勵練習從虛妄中看到真實,藉著與人互動,把「以妄為真」的習氣,轉化為「全妄即真」,沒有相信的世界,只有體驗的世界,修行就是要練習放下分別心,轉有為法為無為法。凡是任何現象當成我,從中取捨,不論境界有多奇特、殊勝,皆與「本來無一物」的佛性沒有關係,至多是佛性的某種功能,佛性從來不屬於迷悟,始終在那裡,但若沒有透過修行,是不會知道佛性不是修來的。

法師更引用《楞嚴經》「千年暗室,一燈能破」,心,本自由自在,無所住,要能隨緣互動,因為世出世間無有一法不是從心想生,並引用《華嚴經》中「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提醒大眾要有智慧超越色身與塵境所產生的困擾,透過修行提醒自己做心的主人,逆十二因緣操作,放捨諸相,反聞聞自性。

講座結束後亦有現場簽書,由法鼓山文化編輯總監果賢法師擔任引言人,果賢法師誠摯推薦大眾閱讀《楞嚴禪心》,僅兩小時講座時間但精彩豐富,鼓勵讀者們細細咀嚼消化,定能幫助走在返妄歸真的旅程上「明心見性」。


◎文:邱美珍 20221218
◎圖:梁志偉 20221218

相關圖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