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講座報導】2023/4/9【維摩詰經的智慧】講座

2023/4/9維摩詰經的智慧 講座

齋明別苑專題講座菩薩行 提煉《維摩詰經》的智慧

兩千多年前佛典中的智慧,還能用於現代 生活中嗎?答案絕對是肯定的,但要如何從經典中提煉出可用於生命中的智慧?
《菩薩行—維摩詰經的智慧》一書作者、法鼓山僧伽大學教務長常啓法師於4/9下午,應邀前往法鼓山齋明別苑,與大眾分享佛陀與維摩詰居士的智慧。法師提示經典的架構與核心,帶領大眾深入菩薩道慈悲利他的精髓,以及如何落實現代生活、創造屬於當代的菩薩行。
講座開始,常啓法師開宗明義表達《維摩詰經》的三核心,分別是「成就淨土」、「行菩薩道」及「不二的法門」,尤其維摩詰居士以方便示現疾病,對來探病者於斗室間開示空苦無常、慈悲喜捨等清淨法,最終也回到佛所在之處求佛之印可,這過程就像一場農事,種田前要先知道要種什麼,之後要除去荒土上的荊棘雜染,比喻除去眾生煩惱,才能種下種子,並仔細呵護農作長成。
因此,《維摩詰經》從「什麼是淨土」這個疑問開始。但如佛所說,一切煩惱眾生所在的地方就是淨土,然而我們總是會以我執的視窗看待外頭,於是產生了迷惑,進而以為所處環境污穢染濁,但其實一旦除去二元對立,淨土就在眼前,而常啓法師也建議,學習維摩詰的智慧一定要轉向探索自我內在,知道佛的悲智就在我們心中,同樣的,一切迷妄煩惱的根源也來自於我們自心。
會中,常啓法師問在場眾人:「赤腳走四方,不傷腳的方法是什麼?」法師說:「很多人的答案可能是在外頭鋪地毯或掃除砂石飛礫,但這些都只是改變外境的方式,非但不容易還很愚笨,此時,不如穿起鞋子,從調整自己做起」。
而調整自己是為了下化眾生、上求佛道,《維摩詰經》中段也提到菩薩道的精神,行菩薩道就是自利利他,但如何看待眾生,就是從看空眾生開始。常啓法師說:「維摩詰居士說看空眾生,就是看他如幻、看他不實在,但看空了眾生後,如何還能行慈悲喜捨?經中也說要跟三界的眾生在一起,也就是要在生死中來度眾生,如看水中月、鏡中面,用智慧來行菩薩道」。
然而,愛與慈悲有其差異,無明產生執著的愛,但若能在中間轉向,把不捨眾生受苦的那份心掏出,那麼,無無明就能成就慈悲,而如何能以無無明不執著於人世間,就得常用《維摩詰經》中的不二法門,離開相對性之餘,也懂得隨時轉念,不斷不常、不迎不拒、不垢不淨,不落兩邊,真正地活在當下。
此次《維摩詰經》講座共有162位民眾前來同霑法喜,眾人專心聆聽,兩小時的講座也如一剎那間暫時告終。齋明別苑副寺常林法師代表大眾感恩主講法師,並請眾人同心同願禮請法師能再次撥冗弘講。會後,常啓法師也為聽眾在書上簽寫「菩薩在眾生中成就」,提醒走在菩薩道上的佛弟子,在生活中慈悲喜捨、利己利他,當下自心即是淨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