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課程報導】2021/1/12 齋明別苑遇妙法 絕妙說法話法華

《法華經》中「眾生皆能成佛」的思想,充分顯證佛陀的慈悲,並以生動的故事、巧妙的譬喻,宣說無上大法,引導所有根機的眾生歸入唯一佛乘,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成佛。齋明別苑自去年12月8日起,舉辦「絕妙說法話法華」佛學講座共計六堂課,於本月12日圓滿。本系列由果傳法師主講,將《法華經》的智慧與精神轉化為我們平日生活的心靈指引,教導我們如何在生命中實踐承諾,找回初心,開啟生命不同的樣貌,體驗無上妙法。

聖嚴師父認為《法華經》對漢傳佛教有六層意義:一、為天台宗的思想依據;二、主張一切衆生皆能成佛;三、講説重要的修行方法,重視受持、讀誦、書寫、爲人解説等修行方法;四、相信佛永在人間;五、人間淨土思想的根源;六、觀音菩薩的信仰。果傳法師根據聖嚴師父著作《絕妙說法:法華經講要》作為系列講座的內容,首先為大眾勾勒出聞法地圖,介紹佛陀的一生,並從概說、各品的簡介串連到漢傳佛教。

從西晉到隋朝,《法華經》在三百年間被翻譯了六次,足見此經的重要性。漢譯本現存於大藏經的僅有三種,流傳最廣的版本為鳩摩羅什所譯的《妙法蓮華經》,法師說明鳩摩羅什因能圓融的潤飾,通達地傳述文義,故其翻譯本深受大眾讚歎。

法華經的內容,分為本迹二門,前十四品為迹門,後十四品為本門。以蓮華為表現,其花果同時開花,形容因果是同時的,法師說明《法華經》中的空間並非現在,而是涵蓋現在和未來,不侷限在現在的時間和空間,是一部超越時間和空間的經典,應以開放的思維來讀經。

另外,針對不同根機的修行人,以其相應的方式說法,使其各有所獲,稱為「三周說法」。第一「法說周」:為上根機的人,直說「三乘即一乘」、「權實不二」的真理實相。第二「譬喻周」:對中根機的眾生,用種種譬喻,使其了悟一佛乘之理。第三「因緣周」:用宿世以來的因緣,將義理作更進一步的敘述,使聽經的眾生皆能領悟了解。

在譬喻品中,世尊為使不同層次的眾生,都能生起一切善根,所以本經各品中使用若干因緣、譬喻、言辭,來說明深奧的大乘法意,世親菩薩以「七種譬喻」對治七種煩惱眾生的「七種增上慢心」:三界火宅喻、三乘三車喻、長者窮子喻、草木一雨喻、衣內明珠喻、髻中寶珠喻、良醫救子喻,其內涵情節環環相扣,論述法華一佛乘的思想。

〈如來壽量品〉是《法華經》的本門,居於核心肝要的地位。「我實成佛已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法師鼓勵大家在修學佛法過程中,創造因緣並且老實修行,於修行道上彼此輾轉增上,幫助自己與他人離苦得樂。

接著介紹佛教由印度發源,分爲正法、像法、末法三個時期向外傳佈。正法時期南傳至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再至雲南,為上座部佛教;像法時期北傳至中國、韓國、日本、越南,為大乘佛教;末法時期傳至西藏,再至四川、甘肅,為密乘佛教。之後各派再將佛法傳至歐美及全世界。

聖嚴師父因憂心漢傳佛教人才寥落,漢人佛教界能通宗通教而對其本末源流得識權實者極少,漢人佛教徒中願意探索漢傳佛教而予以重新為現代人釐清脈絡次第者極爲稀少,淺學自驕者競相奔走於南傳及藏傳門下則成群結隊,因此創立中華佛學研究所,培育研究佛學之基礎人才,並在2006年親書告誡眾弟子書,期勉法鼓山僧俗四眾,以推動漢傳禪佛教為使命,利益普世的人間大衆。

「適化所及,非昔緣無以導心。」法師勉勵大家,要努力廣結善緣,不論在生命中遇到好的或壞的,都應當作好的,因為這些好壞皆是成長的機會。佛陀為教導眾生,示現種種方便門,其實只有一「佛乘」,目的皆在令眾生成佛,成佛之道在於菩薩道的實踐,故要勇於發願,以慈悲與智慧,教化人人發起自利利他、自覺覺他的願心,發起「成佛」的願力。漢傳佛教有八大宗,其中《法華經》是法義的基礎,不論是淨土和禪修等法門,皆可從法華經中獲得法義的收穫,鼓勵大眾投入時間,深入經藏,徜徉無上甚深微妙法,必得清涼智慧,開啟自性光明。

文/廖演喜、張淑文
圖/鄭宇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