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選擇分類
日期
~
關鍵字

2022-01-28
人生轉捩,與佛相會 七十歲的朱錦香師姐,回首這一生經過佛法的薰習,充滿了感恩。 接觸佛法的因緣,來自多年前的一場瓦斯外洩意外,帶走了他兩個孩子,卻開啟了她學習佛法的路。
2021-12-30
60留齡 人人有責 留住年齡,保有青春,應該是很多人想擁有的。不然,怎麼會有凍齡,甚至逆齡一說,也不會有這麼多美妝保養品和醫美診所存在了吧!但奇怪的是,年紀漸長,過了60歲,人們卻不再那麼重視留住年齡。其實,要留住的不是外貌,而是留住健康的生活品質。這樣一個人人有責的議題,卻不被重視,直到,揚生基金會大力宣導,才讓更多人認識什麼是自癒力。
2021-12-30
台北的四月,春暖花開,處處生機盎然。玉全師兄、麗雪師姐家門口的植栽亦不遑多讓,爭相開著艷麗的花朵,展現生命的璀燦,熱情地迎向來往的人們。走進室內,高雅的擺設,一看就知道是學佛的家庭,在上二樓樓梯的轉角處,牆上掛著一幀當年預約榮董時,賢伉儷與師父的合照;另有兩幅魏師兄以各自的俗名和法名所撰寫的對聯──「玉成福德果為體,全啟智慧用慈悲」、「麗日遍照般若花開生妙果,雪映明月菩提影現常護佑」。另外,魏師兄亦分享幾張過去擔任召委或關懷委員…等各項執事時,師父頒聘書合照的照片。從這些照片清楚地呈現,玉全師兄和麗雪師姐在早期的歲月裏,是如何一步一腳印的追隨聖嚴師父的腳步,參與了這一樁歷史性護法建設工作。
2021-12-30
COVID-19疫情持續,每個月榮董故事分享必須採線上訪談,感謝接受專訪榮董菩薩們的諒解,讓榮董故事得以延續分享。 今晚,我與金鳳師姐相約雲端,仔細聆聽師姐分享她個人學佛與生命故事,娓娓道來,不禁動容! 有佛法 就有辦法 我是李金鳳,雲林人,從小就舉家移居台北,我是家中長女,下面有6個妹妹、2個弟弟。出外人加上子女眾多,生活艱辛,我從小看在眼裡。身為長女,暗忖自己必須及早出社會賺錢,幫忙家計。我的學業,從初中到高中,一路就是半工半讀完成的。
2021-12-01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是詩仙李白的一首名詩,當時的他歷經迭起考驗之後,凡俗之事瞭然於胸,頓時豁然開朗,眼前看到的一切景物,心裡想到的所有事物,無一不是帶著美好的光環。這就是美國新澤西州副召集人 - 王威勝師兄和他的同修胡麗彬師姐在電話專訪中所展現的光彩。
2021-12-01
三級警戒期間,護法總會辦了幾場WFH居家工作線上分享會,第一場邀請護法總會演本法師與談,而我有幸成為該場的主持人。因為與法師從未謀面,甚為陌生,於是先透過電話建立初步認識,過程中,因為聊到法師來自高雄,俗家的父母都是法鼓山資深悅眾,而且都是春風化雨的老師,尤其媽媽經常擔任高雄共修活動的主持人,聊著聊著竟在不經意間神來一問,問法師母親的貴姓大名?法師答:「林淑美」。
2021-12-01
跨越二十二載重逢 上一次見面,我站在台上,口沫橫飛地解說著聯考的解題策略,妳在台下或許是聚精會神的聆聽,也或許正思維著少年愁滋味。畢業前夕,妳致贈的小沙彌冊子,經過兩次搬家,我都珍藏如初,怎會想到我們竟在法鼓山重逢。這重逢的霎那,是因為我忍不住讚歎鄰座的妳,這麼年輕就親近佛法,妳未回答卻反問我:「老師,我是瑋芬,老師有可能還記得我嗎?」都說女大十八變,容貌真的認不得,但是這名字,一下子就與小沙彌冊子連結起來。「我記得,我記得」天啊!這一分別竟已二十二載,激動的擁抱,彼此道聲「阿彌陀佛」,因為因緣實在不可思議,萬萬沒想到,妳的故事裡也有我。
2021-10-29
2014年,紐約東初禪寺在法拉盛舉行了一場盛大的義賣會,當時請來了名主持人田文仲和賀順順主持義賣活動,而且動用了海內外數十位義工,來自台灣、紐約、新澤西州的義工菩薩們義不容辭地努力付出,心中都是抱著籌建祖庭的心願。拍賣品項則是琳瑯滿目,有古董、字畫、珠寶,最引人注目的是師父的大幅墨寶,以及十多件價值不菲的佛教古物。一場成功的義賣會,幕後英雄人物一定很多,讓我們來跟齊流師兄聊聊吧!
2021-10-29
歷史是一連串生命體驗的累積,出生於1935年的連城珍菩薩,曾參加過金門823砲戰與台灣十大建設,與同修連許含少菩薩因為認同聖嚴師父的理念與行誼,一起護持法鼓山。城珍菩薩的經歷堪稱是台灣的近代史,至今仍與含少菩薩持續奉獻自己的心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