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天光雲影,源頭活水—許吉欽菩薩

天光雲影 源頭活水

專訪榮譽董事會副執行長許吉欽菩薩

四年級生的童年往事
許吉欽菩薩是農家子弟,小時候放學回家之後要下田、放牛、割草。他回憶小學時一年只能買一雙鞋子,呵護鞋子呵護得不得了,朝會檢查完鞋子,回到教室就把鞋子脫下,放學的時候把鞋子掛在脖子上打赤腳走路回家。

媽媽很早就去世了,他從小由阿嬤照顧長大,阿嬤教他要敬天敬地敬鬼敬神,要誠心,不要鐵齒。阿嬤像日劇「佐賀的超級阿嬤」一樣,具有在物質困窘的環境下生存的智慧。她免費幫村人收驚,村人無以為報,就認著當阿嬤的義子,阿嬤過世的時候義子們送行的行列蜿蜒了長長的一列;平常家裡每天用水壺泡一大壺茶,客人來了,阿嬤教孫子要雙手奉茶,口裡也要問候叔叔伯伯阿姨。阿嬤說要人人好,記得微笑。如果人家大聲就先走開,等沒事了再轉回來。

許菩薩受教嗎?他回想,小時候村裡沒有柏油路,車子經過泥巴地就揚起滿天灰塵,他中午放學回家會主動將盆子裝滿水,把馬路澆濕,讓行人和住戶不會吸得一鼻子灰。這樣看來,他的確從小就有一顆柔軟又願意幫助別人的心,可是當時阿嬤的教導並沒有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他認為他曾經是一個難以馴服的倔強小孩。一直等到多年後回頭看,他才感受到阿嬤簡單話語和教導的力量。

教育變化氣質
許菩薩認為他性格的養成和定型發生在就讀秀水高工的時期。秀水高工是第二志願的學校,一年級的導師楊淑媚老師告訴沒有考上第一志願彰化高工的學生們:「你們可以在大水塘當小魚,也可以在小水塘當大魚。魚有大有小,就看你怎麼游。」就讀高工時他擔任班級幹部,領導才能得到老師的肯定,而學業成績也讓他年年領獎學金,許菩薩笑稱為了維持形象,他從壞小子變成一個好學生。這段時間他開始涵養自己、反思自己,並從而建立自信。加上住校擔任舍監,讓他學習身段要柔軟,要與人協調,這個經驗一輩子受用。

高工畢業後就讀勤益工專(現勤益科大),每天看見創辦人張明將軍巡視校園、關心學生,把每位學生當成自己的子女般照顧,這樣的奉獻精神令他很感動。從投入職場到後來創業,他一直將勤益校歌裡的「勤有功、謙受益」奉為人生座右銘──凡事要勤勞踏實,做人要謙虛有禮。

企業履行社會責任
創業初期連續遭逢兩次大颱風,造成工廠淹水損失慘重,所幸得到許多貴人以及社會各界幫助,許菩薩感念在心,所以營運穩定之後,他開始帶領公司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回饋地方。

他慶幸自己因為有接受教育的機會,才能夠一步步朝人生的目標和夢想邁進,所以企業回饋的第一步是積極支持偏鄉亟需資源的學校以及特殊教育學校。許菩薩的公司位於瑞芳,一開始是平溪、貢寮地區的里長來學校拜訪,接著分局長帶著校長來公司尋求經費上的支持。他對修復學校設備、在學校設立圖書室和捐贈獎學金都全力支持,有求必應。可是對學童的活動募款不會照單全收,他會訂下條件,讓孩子學習必須努力才能獲得幫助,也就是孩子在過程中要學習先自助,而後才可以得到人助。有一個例子是濱海地區的國小提出畢業典禮划獨木舟的計畫,許菩薩允諾有條件的部分支助計畫,條件方面,一是學童要幫忙做家事,二是要天天到學校運動。至於經費方面,他要求學童要動腦筋掙取部分經費。在半年的時間裡,學童們揮汗當解說員,也幫忙清潔環境,半年過去,他們把勞力所得呈現在許菩薩面前,而許菩薩二話不說,立刻補足缺額,圓了孩子的夢。

他對教育的支持從瑞濱地區開始,一路延伸到家鄉彰化,多年來已經資助了30多個學校。

此外他的公司也固定捐助弱勢家庭、植物人及遊民、原住民、自閉兒等照顧單位、刈包吉街友宴和齊柏林基金會等。

重大急難救助也是企業感恩與回饋的一環,除了捐助國內的急難事件之外,因為公司98%的產品外銷到世界90多個國家,他深信世界本為一家,所以不管世界哪一個角落有災難發生,公司都會立刻啟動國際捐款。

和法鼓山的因緣
家庭和樂,公司躋身世界前三大自動烘手機及給皂機製造廠,並且得到各項大獎肯定,加上公益事業如火如荼的開展,一切看起來平靜而美好,然而,下一步是什麼?他開始苦思生死問題,可是找不到答案,心裡的不安漸漸影響身體健康,雖然期間輾轉到幾家醫院尋求現代醫療幫助,可惜藥物無法解決內心的問題。因緣際會之下他來到住家附近的安和分院,監院法師果旭法師聽到他的苦惱後,告訴他,生死問題像參加考試,要預做準備。他參加禪坐、與果旭法師討論生死課題,並且參加果慨法師「佛教徒的生死觀」講座。三個月之後,他重拾內心平靜,不需要藉助藥物就能夠一夜好眠。
他當即發下「無所求」與「奉獻」的大願。

快樂的學佛人
許菩薩一再強調:學佛要快樂,快樂才能學佛。他不只是快樂學佛的倡議者,更是一個實踐者,他的臉上時時掛著微笑,看到哪裡有需要立刻跳出來出錢出力。他的朋友笑著說,唉呀!事情都被你做完了。許菩薩告訴朋友們永遠有做不完的事,他也提醒朋友們不是想護持就能夠護持,要把握機會!他回憶初到安和分院上課時,發現大班授課時各教室之間的音控系統效果不佳,他發願護持,可是遲遲等不到匯款通知,詢問時才知道當廠商得知是一位信眾發願護持時,二話不說搶著自己護持道場了。
對許菩薩來說,學佛和實踐公益是一條永遠 "在路上"的路,許菩薩很高興這幾年漸漸有朋友加入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行列。而兩個女兒完成學業,在企業歷練之後,這幾年已經加入公司的營運行列。他在大女兒的婚禮致詞時,諄諄叮嚀公司未來要繼續善盡企業的社會責任。

這條路上,有伴同行,不寂寞。

後記:篇名「天光雲影 源頭活水」源出宋儒朱熹詩《觀書有感》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詩刻在勤益科大教學大樓前的石碑上,陪伴了許菩薩的就學時光。

(採訪/何釐琦)

TOP